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效益评价及分析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效益评价及分析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20200511191056]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2004年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所产生的效益的评价及分析,论文首先是学习了政策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政策的提出背景、实施条件和及近几年的实施成果,并从已存在的研究文献中总结了我国现有对政策的研究分析方向,发现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向上时只注重经济方面,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以及我认为的更重要的对农户效益评价方面还有很大空白。本文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践作法和相关理论基础,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从农户、生态、社会及经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专家打分法对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前后的各项效益差进行评价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农户效益;评价;城乡建设用地挂钩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2研究区概况 2
3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
3.1研究方法 3
3.1.1文献资料研究法 3
3.1.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
3.1.3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3
3.1.4层次分析法 3
3.1.5专家打分法与数学方法结合 3
3.2数据来源 3
4增减挂钩政策的效益构成 3
4.1增减挂钩政策的经济效益 3
4.1.1政府或是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3
4.1.2农户的经济效益 3
4.2增减挂钩政策的社会效益 4
4.2.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4
4.2.2促进城市化发展 4
4.2.3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4
4.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
4.3增减挂钩政策的生态效益 4
4.3.1合理布局生活区 4
4.3.2增加耕地资源的存量 4
4.4增减挂钩政策的农户效益 4
4.4.1农户的经济效益 4
4.4.2农户的社会效益 4
4.4.2农户的生态效益 4
5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
5.1指标的选取及初步处理 5
5.1.1经济效益 5
5.1.2社会效益 5
5.1.3生态效益 6
5.1.4农户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益 6
5.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评价指标的分析 6
5.2.1经济效益 6
5.2.2社会效益 6
5.2.3生态效益 6
5.2.4农户效益 6
5.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 6
5.3.1确定指标权重 6
5.3.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综合效益评价 7
6总结与讨论 7
6.1结论与建议 9
6.2不足与展望 8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1 10
附录2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效益评价及分析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国土总面积世界排名第三,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因此我国耕地资源在数量上相对的比较匮乏,导致我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面积将不断扩展[1]。在扩大城市面积的同时,已将储备给未来使用的土地资源提前使用,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源严重短缺,这也是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方面面对的首要难题,同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原本是耕地的土地资源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现如今,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从这个层面上也需要我们对我国土地的使用前景进行新的探索。再有,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也急需解决[2]。
综合以上问题,在2004年10月21日,我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文件中正式的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作法[3],从而实现满足城市对建设用地需求和农村建设用地盘活的双重目标[4]。
增减挂钩政策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土地政策措施,不仅仅是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新途径[5]。然而在政策实践的同时,频繁出现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也使得增减挂钩政策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同时折旧建新项目资金筹集问题,新增的耕地质量问题 ,产权分配问题等也在各个试点意义凸现出来。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国家层次[6],经济的发展必定是建立在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的基础上。增减挂钩政策在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7],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益评价的分析研究兼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增减挂钩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依旧不成熟,政理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益评价的研究进行综合再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意见或建议。可以为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现实意义
本研究针对南京市增减挂钩政策试点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实证测度以及数据研究,分析挂钩政策所产生多种效益的利弊关系。从直接被影响人角度分析挂钩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效果。
2 研究区概况
南京市六合区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的北部,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根据六合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六合区2009年末土地总面积为147099.2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62380.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41%;园地面积为1305.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9%;林地面积为10332.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2%;草地面积为287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902.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29%;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5926.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1548.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45%;其他土地面积为582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 %。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资料研究法
本篇文章首先查询关于增减挂钩政策的相关文献,在对查询到的相关文献的资料进行再整理整合,从而做到对增减挂钩政策在理论上的全面了解[8]。
3.1.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篇文章中定性分析针对于增减挂钩效益,定量分析针对项目区中产生的效益问题,并且对参与挂钩政策的决策方与受益方的效益进行量化研究[9]。
3.1.3 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本篇文章首先对挂钩政策中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10],然后对挂钩政策中的农户效益进行单项分析。
3.1.4 层次分析法
本篇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是基于系统论中系统的层次性而建立的。他首先将研究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简单层次上的问题的,再从简单的层次上逐步分析比较,将得到的人的推断转换成数量形式,最后予以表达和处理。
3.1.5 专家打分法与数学方法结合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2004年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所产生的效益的评价及分析,论文首先是学习了政策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政策的提出背景、实施条件和及近几年的实施成果,并从已存在的研究文献中总结了我国现有对政策的研究分析方向,发现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向上时只注重经济方面,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以及我认为的更重要的对农户效益评价方面还有很大空白。本文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践作法和相关理论基础,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从农户、生态、社会及经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专家打分法对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前后的各项效益差进行评价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农户效益;评价;城乡建设用地挂钩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2研究区概况 2
3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
3.1研究方法 3
3.1.1文献资料研究法 3
3.1.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
3.1.3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3
3.1.4层次分析法 3
3.1.5专家打分法与数学方法结合 3
3.2数据来源 3
4增减挂钩政策的效益构成 3
4.1增减挂钩政策的经济效益 3
4.1.1政府或是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3
4.1.2农户的经济效益 3
4.2增减挂钩政策的社会效益 4
4.2.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4
4.2.2促进城市化发展 4
4.2.3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4
4.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
4.3增减挂钩政策的生态效益 4
4.3.1合理布局生活区 4
4.3.2增加耕地资源的存量 4
4.4增减挂钩政策的农户效益 4
4.4.1农户的经济效益 4
4.4.2农户的社会效益 4
4.4.2农户的生态效益 4
5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
5.1指标的选取及初步处理 5
5.1.1经济效益 5
5.1.2社会效益 5
5.1.3生态效益 6
5.1.4农户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益 6
5.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评价指标的分析 6
5.2.1经济效益 6
5.2.2社会效益 6
5.2.3生态效益 6
5.2.4农户效益 6
5.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 6
5.3.1确定指标权重 6
5.3.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综合效益评价 7
6总结与讨论 7
6.1结论与建议 9
6.2不足与展望 8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1 10
附录2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效益评价及分析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国土总面积世界排名第三,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因此我国耕地资源在数量上相对的比较匮乏,导致我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面积将不断扩展[1]。在扩大城市面积的同时,已将储备给未来使用的土地资源提前使用,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源严重短缺,这也是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方面面对的首要难题,同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原本是耕地的土地资源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现如今,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从这个层面上也需要我们对我国土地的使用前景进行新的探索。再有,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也急需解决[2]。
综合以上问题,在2004年10月21日,我国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文件中正式的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作法[3],从而实现满足城市对建设用地需求和农村建设用地盘活的双重目标[4]。
增减挂钩政策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土地政策措施,不仅仅是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新途径[5]。然而在政策实践的同时,频繁出现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也使得增减挂钩政策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同时折旧建新项目资金筹集问题,新增的耕地质量问题 ,产权分配问题等也在各个试点意义凸现出来。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国家层次[6],经济的发展必定是建立在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的基础上。增减挂钩政策在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7],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益评价的分析研究兼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增减挂钩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依旧不成熟,政理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益评价的研究进行综合再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意见或建议。可以为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现实意义
本研究针对南京市增减挂钩政策试点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实证测度以及数据研究,分析挂钩政策所产生多种效益的利弊关系。从直接被影响人角度分析挂钩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效果。
2 研究区概况
南京市六合区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的北部,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根据六合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六合区2009年末土地总面积为147099.2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62380.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41%;园地面积为1305.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9%;林地面积为10332.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2%;草地面积为287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902.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29%;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5926.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1548.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45%;其他土地面积为582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 %。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资料研究法
本篇文章首先查询关于增减挂钩政策的相关文献,在对查询到的相关文献的资料进行再整理整合,从而做到对增减挂钩政策在理论上的全面了解[8]。
3.1.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篇文章中定性分析针对于增减挂钩效益,定量分析针对项目区中产生的效益问题,并且对参与挂钩政策的决策方与受益方的效益进行量化研究[9]。
3.1.3 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本篇文章首先对挂钩政策中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10],然后对挂钩政策中的农户效益进行单项分析。
3.1.4 层次分析法
本篇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是基于系统论中系统的层次性而建立的。他首先将研究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简单层次上的问题的,再从简单的层次上逐步分析比较,将得到的人的推断转换成数量形式,最后予以表达和处理。
3.1.5 专家打分法与数学方法结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