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可持续利用视野下的殡葬改革研究
土地可持续利用视野下的殡葬改革研究[20200511190852]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和物资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是不可替代的。21世纪,我们国家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人类对其利用必须走可持续的道路,必须往高效方向发展。
殡葬用地是用来埋葬死者、用于供后人追思缅怀的场所,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由于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已经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尴尬局面。这对于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中国,如何控制好土地资源的利用、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支配、引领我国殡葬用地的利用走向集约化、促进健康合理殡葬制度转型将是一项重大挑战。我国的殡葬用地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殡葬用地领域的管理研究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殡葬用地管理体系。本文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围绕我国殡葬用地的现状进行研究,借鉴国外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情况的殡葬模式转型的途径,为我国殡葬事业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殡葬用地、集约利用、建设模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一)研究的背景 2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2
1.研究的意义 2
2.研究的目的 3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3
1.殡葬用地 3
2. 土地集约利用 4
(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5
1.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5
2.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6
3.评述 6
(五)研究方法 6
二 殡葬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7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7
(二)土地需求理论与供给的稀缺性理论 7
1.土地的需求理论 7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理论 7
三 我国殡葬用地的现状探究 8
(一)我国殡葬用地的利用现状调查 8
1.我国城市地区殡葬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2.我国农村地区殡葬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殡葬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
(二)我国殡葬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四 殡葬用地集约利用模式探究 10
(一)殡葬用地的一般模式与集约模式 10
1.殡葬用地的一般模式 10
2.殡葬用地的集约模式 11
(二)殡葬用地的一般模式与集约模式对比分析 11
(三)我国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2
1.农村地区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2
2.城市地区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少数民族地区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3
五 总结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土地可持续利用视野下的殡葬改革研究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的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我国人口得以迅速的发展,然而,在社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益增加,土地资源的供应也日趋紧张。因此,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或区域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2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1.94亿 占总人口14.3%[1];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亿;而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以上,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3]。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死亡对于环境的威胁也将越来越大,也将会对于土地资源带来巨大考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导致死亡人口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人们对殡葬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殡葬用地的利用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将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在这样一个十分严峻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我国很多地区的殡葬用地的粗放利用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乱埋乱葬等现象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殡葬用地的集约利用、殡葬改革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研究的意义
(1)有效的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土地是人们从事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我国世界第三大国,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我国人口却占了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在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可供人们利用的土地资源却是极为稀少的。因此,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殡葬用地的集约利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促进新型、健康的殡葬行业的发展。
殡葬用地的粗放型利用,一方面,对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对用于墓地建设的建材如石材、木材造成大量的浪费。据统计,我国墓地年均损耗建筑材料约为1100万立方,其中所耗费的天然石材等不可再生资源约占总的耗材的50%以上,造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浪费。因此,殡葬方式的改革,有助于遏制殡葬行业的铺张浪费现象,促进殡葬行业向健康化,节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
2.研究的目的
本文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我国殡葬用地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我国殡葬制度以及殡葬用地的现状分析(城市殡葬用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农村殡葬用地),对我国殡葬用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外在殡葬领域一些先进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找出一条可行的殡葬转型之路,节约利用土地,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殡葬用地
殡葬用地:是指安葬(安放)死者、供生者追思缅怀的场所,殡葬用地在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中属于特殊用地二级地类,是建设用地的一种。
殡葬用地的种类,根据其规模、性质、年代等不同属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本文重点根据殡葬用地的不同模式进行划分,分为乱葬岗、公墓和陵园[4]。
(1)乱葬岗:顾名思义,就是随意埋葬,没有经过任何规划的墓地。乱葬岗是殡葬用地粗放利用的典型,一般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居多,多数安放在山上及自家承包地里。乱葬岗会不仅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4]。
图1:乱葬岗
(2)公墓:公共墓葬的简称,是统一安葬死者的社会福利设施,公墓一般都通过统一规划,布局比较整齐的墓地[4]。
图2:公墓
(3)陵园:原则上讲是为了纪念在某事件中或有着威望或有一定贡献人物而设的墓地。陵园除了具有安葬死者功能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景观功能[4]。
图3:陵园
2.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农用地中的地租理论中提出的。现在广泛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5]。殡葬用地属于特殊的建设用地,在对其增加合理的投入,也必将会提高其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收益。
由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对于风水的讲究,这也导致了殡葬用地不同于一般的建设用地,殡葬用地对于区位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殡葬用地具有较强的区位性,同时由于其区位的特殊性,也导致了殡葬用的供给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一般不会在殡葬用地上面进行耕作等活动,因此殡葬用地仅仅是作为承载的载体,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和物资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是不可替代的。21世纪,我们国家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人类对其利用必须走可持续的道路,必须往高效方向发展。
殡葬用地是用来埋葬死者、用于供后人追思缅怀的场所,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由于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已经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尴尬局面。这对于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中国,如何控制好土地资源的利用、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支配、引领我国殡葬用地的利用走向集约化、促进健康合理殡葬制度转型将是一项重大挑战。我国的殡葬用地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殡葬用地领域的管理研究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殡葬用地管理体系。本文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围绕我国殡葬用地的现状进行研究,借鉴国外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情况的殡葬模式转型的途径,为我国殡葬事业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殡葬用地、集约利用、建设模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一)研究的背景 2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2
1.研究的意义 2
2.研究的目的 3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3
1.殡葬用地 3
2. 土地集约利用 4
(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5
1.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5
2.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6
3.评述 6
(五)研究方法 6
二 殡葬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7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7
(二)土地需求理论与供给的稀缺性理论 7
1.土地的需求理论 7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理论 7
三 我国殡葬用地的现状探究 8
(一)我国殡葬用地的利用现状调查 8
1.我国城市地区殡葬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2.我国农村地区殡葬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殡葬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
(二)我国殡葬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四 殡葬用地集约利用模式探究 10
(一)殡葬用地的一般模式与集约模式 10
1.殡葬用地的一般模式 10
2.殡葬用地的集约模式 11
(二)殡葬用地的一般模式与集约模式对比分析 11
(三)我国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2
1.农村地区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2
2.城市地区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少数民族地区殡葬模式改革对策 13
五 总结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土地可持续利用视野下的殡葬改革研究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的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我国人口得以迅速的发展,然而,在社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益增加,土地资源的供应也日趋紧张。因此,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或区域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2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1.94亿 占总人口14.3%[1];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亿;而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以上,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3]。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死亡对于环境的威胁也将越来越大,也将会对于土地资源带来巨大考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导致死亡人口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人们对殡葬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殡葬用地的利用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将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在这样一个十分严峻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我国很多地区的殡葬用地的粗放利用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乱埋乱葬等现象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殡葬用地的集约利用、殡葬改革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研究的意义
(1)有效的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土地是人们从事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我国世界第三大国,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我国人口却占了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在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可供人们利用的土地资源却是极为稀少的。因此,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殡葬用地的集约利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促进新型、健康的殡葬行业的发展。
殡葬用地的粗放型利用,一方面,对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对用于墓地建设的建材如石材、木材造成大量的浪费。据统计,我国墓地年均损耗建筑材料约为1100万立方,其中所耗费的天然石材等不可再生资源约占总的耗材的50%以上,造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浪费。因此,殡葬方式的改革,有助于遏制殡葬行业的铺张浪费现象,促进殡葬行业向健康化,节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
2.研究的目的
本文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我国殡葬用地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我国殡葬制度以及殡葬用地的现状分析(城市殡葬用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农村殡葬用地),对我国殡葬用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外在殡葬领域一些先进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找出一条可行的殡葬转型之路,节约利用土地,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殡葬用地
殡葬用地:是指安葬(安放)死者、供生者追思缅怀的场所,殡葬用地在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中属于特殊用地二级地类,是建设用地的一种。
殡葬用地的种类,根据其规模、性质、年代等不同属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本文重点根据殡葬用地的不同模式进行划分,分为乱葬岗、公墓和陵园[4]。
(1)乱葬岗:顾名思义,就是随意埋葬,没有经过任何规划的墓地。乱葬岗是殡葬用地粗放利用的典型,一般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居多,多数安放在山上及自家承包地里。乱葬岗会不仅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4]。
图1:乱葬岗
(2)公墓:公共墓葬的简称,是统一安葬死者的社会福利设施,公墓一般都通过统一规划,布局比较整齐的墓地[4]。
图2:公墓
(3)陵园:原则上讲是为了纪念在某事件中或有着威望或有一定贡献人物而设的墓地。陵园除了具有安葬死者功能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景观功能[4]。
图3:陵园
2.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农用地中的地租理论中提出的。现在广泛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5]。殡葬用地属于特殊的建设用地,在对其增加合理的投入,也必将会提高其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收益。
由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对于风水的讲究,这也导致了殡葬用地不同于一般的建设用地,殡葬用地对于区位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殡葬用地具有较强的区位性,同时由于其区位的特殊性,也导致了殡葬用的供给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一般不会在殡葬用地上面进行耕作等活动,因此殡葬用地仅仅是作为承载的载体,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