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和思考[20200411095745]
摘 要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产生的养老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未富先老”的国情导致养老问题在我国十分严重。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目前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艰巨任务。本文以苏州为例,介绍了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苏州范围内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苏州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本文研究的特点是从老年人个人及群体基本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为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分析苏州市已有实践及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发展对策苏州
目 录
1.绪论 1
1.1 论文研究背景 1
1.2 论文研究意义 2
1.3 研究现状 2
1.3.1国外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2
1.3.2国内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3
1.4论文研究方法 5
1.4.1 问卷调查法 5
1.4.2 访谈法 5
1.4.3文献分析法 5
2.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6
2.1基本概念 6
2.1.1养老 6
2.1.2居家养老服务 6
2.2需要层次理论 6
3.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分析 8
3.1数据的来源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8
3.1.1数据来源 8
3.1.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8
3.2苏州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10
3.2.1老年人养老居住地的需求意愿分析 11
3.2.2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12
3.2.3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需求分析 13
3.2.4家政服务的需求分析 14
3.2.5精神慰藉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的需求分析 15
3.3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特点 15
4.苏州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 17
4.1发挥家庭的作用,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 17
4.2保障政府养老资金投入,增加居民购买力 17
4.3重视预防事业,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保健体系 18
4.4依托社区,建立需求导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18
4.5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水平,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 19
结 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附录:养老服务意愿调查问卷 24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到2013年老年人口数将会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与此同时空巢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0.99亿人,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1亿以上。由于执行计划生育的一代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加上子女风险事件不断发生,无子女的老年人与失独者的数目愈来愈多。苏州在1982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18年。而近十年来,苏州60岁以上老人已有131.7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7%,并且每年还在以4-5万的速度净增2。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产生的养老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得养老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了我国目前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艰巨任务。
目前我国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但这两种养老方式都有着无法克服的弊端。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核心家庭逐渐增多,子女面临的赡养义务加重。同时子女异地就业职业流动加大,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的养老与独生子女的时间精力、金钱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家庭在养老方面的功能逐渐减弱,养老正在向社会转移,养老机构床位有限,但对机构养老的需求逐年上涨,很多的地区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有些养老机构由于费用过高、服务差、管理混乱,导致床位空置。居家养老综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优点,让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的同时又通过相应的机构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新修订的《老年法》对家庭养老也有了重新的定位,即“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由“家庭”改为“居家”,表明家庭继续保障基本的养老功能的同时也明确了社区养老的重要性,这就使社会和国家对做好社区建设的责任更加明确。苏州市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工作,明确要建设覆盖城乡的“9064”苏州养老模式格局,并提出构建“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3。
1.2 论文研究意义
苏州在1982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0.03%,远高于江苏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苏州市公安局统计的数据,2013年苏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50.9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3.09%。较去年增加了6.6万,增幅达到了46‰。近年来苏州市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11年以前,每年大概增加5万,但从2012年开始,每年大概增加的老龄人口达到了7万。预计在2015年和2020年全市老年人将分别达155万和180万,届时老龄化比重将达26.4%1。苏州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的现状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苏州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养老压力,在政府大力倡导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苏州市居家养老事业逐步发展。苏州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这一创举也充分满足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等相关要求。本文总结苏州居家养老需求和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州实际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苏州市居家养老工作的建议。
1.3 研究现状
1.3.1国外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起源国,作为具有典型代表的福利国家,英国在养老方面采取的许多措施值得借鉴,特别是社区照顾模式。这一模式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分为“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种主要形式2。目的是形成一个关怀的光谱,从提供居家支持照顾、到给需要重点照顾的人提供的日间看护,一直到给需要更高层次的人士提供的住院照顾和长期护理服务等。为了保障社区对老年人的照顾职能的发挥,英国政府提供了包括物质照顾、生活照料、情感沟通和整体关怀在内的多样化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情感上的多种需求,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英国社区老年服务建立了正规完善的服务监督管理机制,政府会进行定期的检查监督, 确保服务质量。
  美国老年人社区服务实行的是社区自治模式,具体说就是政府不直接干预,以社区为主导、居民为主要参与者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区发展模式。美国老年人的社区照顾模式属于在社区自治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将不同的机构和配套设施与具体的居住模式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老年人居家服务系统。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同时与房地产开发以及物业服务等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成了完整的社区养老产业链,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并重。这也是当前我国提倡的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中应当借鉴思考的一条经验。
  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以“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作为理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实施十年时间里,对老年人在生活照顾、护理和康复指导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受老年人的支持。在居家养老护理方面日本的有效措施就是依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实行“按需分配”的养老护理模式,对护理级别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扬长避短,即实现了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政府和个人支出又有效弥补了福利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0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