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道实践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本科生为例

基于大学本科生的孝道实践状况的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的孝道实践状况进行描述,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孝道实践状况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亲子关系对孝道实践状况有显著影响,孝行意识、孝道知识、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态度对孝道实践状况都有正向影响;此外,居住地、独生与非独、家庭收入不是孝道实践状况的影响因素。因此,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深入学习孝道知识、培养行孝意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大学生践行孝道最好的途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1
问题的提出1
文献回顾与理论依据2
(一)文献回顾2
(二)理论依据4
研究设计与数据测量4
(一)研究设计4
(二)数据测量5
结果与分析6
(一)大学生孝道实践状况的描述性分析6
(二)大学生孝道实践的影响因素分析8
结论与思考9
(一)研究结论9
(二)进一步思考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大学生孝道实践状况调查问卷 12
大学生孝道实践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大学本科生为例
引言
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原本在经济领域适用的市场原则开始渗透进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西方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在我国越来越有市场,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孝文化领域也经受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孝道日渐衰落。阎云翔通过对黑龙江下岬村老年人的调查,认为传统的孝道已经式微,随着个体主义的兴起,在赡养和孝道问题上,公共舆论的作用日趋衰减。一系列传统支持机制的缺失使得传统的孝道观念失去了文化与社会基础。[1]172这印证了当前社会上普遍出现的孝道“错位”的现象。所谓的孝道“错位”现象,也就是指长辈到了本应被赡养的年龄却依旧在直接抚养或者变相抚养子辈。诸如,长辈替子辈照顾孙辈,长辈替子辈管理种植农田等等。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这种孝道“错位”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新型的代际关系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认为,长辈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获得子辈良好的赡养是基于长辈和子辈在抚养和赡养两个独立的时期之外建立起的良好的交换关系的。[2]阎云翔也认为在现有市场经济原则下流行的新道德观基础上,两代人之间必须有相互等价的给予,他们的关系更多是一种理性、平衡的交换关系。[1]232原有的传统孝道已不再得到人们完全的赞扬和遵从了。传统孝道式微,一种新的孝道正在慢慢产生。
在如今的传媒时代,我们不难听到或者看到关于子女拒绝赡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新闻报道。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情面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况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是很关爱孝敬父母的,他们的孝道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对父母敬孝道的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时代的潮流中,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行者,是价值观念最多元化的社会群体之一。在面对当前传统孝道衰落,新孝道兴起的潮流,他们的孝道实践状况又是如何呢?他们的孝道实践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一定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本文将从照顾父母、成就父母期望、尊重父母和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这四个方面来描述大学生的孝道实践状况,并从大学生自身特征,其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来探析大学生孝道实践的影响因素。
文献回顾与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界关于大学生孝道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孝道现状的描述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相关的主要研究有大学生孝道态度、孝道观念、孝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为了便于笔者对孝道实践进行合理的操作化,笔者还对关于孝道内涵的文献做了整理。
(一)文献回顾
1.关于孝道内涵的研究概况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分析传统孝道的内涵为主,寻求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骆承烈[3]认为孝道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养亲:即子女对父母的奉养,(2)尊亲:要在人格上对其尊重,思想上令其满足(3)顺亲:积极地顺从父母的意愿。(4)礼亲:要求对父母的奉养符合周礼。(5)光亲:主张入世治国,流芳百世,光宗耀祖。有些内容显然已经不太符合当下的孝道观念。黄坚厚[4]以我国古籍中所言的孝道作为分析材料,归纳认为孝的内涵包括:爱护自己、使父母无忧、不辱其亲、尊敬父母、向父母进谏、奉养父母等六项。笔者认为孝道内涵的意义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子女要懂得爱护自己,成就父母的成就期望;第二,子女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别人;第三,子女能够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肖群忠[5]认为孝道主要是由爱心、敬意、忠德和顺行构成的,爱生于自然之亲情,敬来自上下之伦理,忠为爱的奉献与体现,顺是敬之核心与践行。这四个方面内含着注重群体本位、追求和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本质和内核。所以,爱、敬、忠、顺是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李宝库[6]把“孝”的含义回归到了家庭伦理的层次,他认为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亲情回报。
综上,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学界未对孝道的内涵达成明确的共识,但其论述的内容实质多有重合的地方,这对笔者进行孝道实践的操作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关于大学生孝道现状的调查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以硕士论文为主,都采用实证方法,采用问卷来收集数据来描述大学生的孝行现状,并都一致性地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孝道缺失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建议。如张莉[7]在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实践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也存在着问题,部分的孝道实践情况令人堪忧。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大学生对孝道问题思考比较浅薄的问题,多数人采用中性的词汇来描述自身的孝道实践状况。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个方面剖析了影响大学生孝道实践因素,但仅仅是从理论的推理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没有采用实证的方法。在前面的基础上,作者分别从学校教育、家庭协同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孝道问题的对策并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李志强[8]的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研究和孙文龙[9]的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问题都和张莉的文章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和见解。国外有研究指出,台湾地区青年大学生孝道践行的状况良好,个体孝顺程度对其自身的自主性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10]。
3.关于大学生孝道观念的研究概况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如邓凌[11]在对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孝道中的精华,其孝道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尊重父母,履行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爱父母以及报偿父母。大学生孝道观的新特点是:提倡基于亲子之间的平等的孝;重视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当今社会应该“提倡孝道”,在他们的孝道观念里对传统观念体现出超越,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孝”根源于爱、注重父母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更注重精神赡养和生活照料、淡化了传统孝道的“事死”、孝的观念具有社会性[12]。周炽成[13]在关于当代大学生孝道观念变迁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孝道观念整体上较强,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与关注、对传统孝道观念和方式的批判继承以及出现了新的、具有合理性的孝道表达方式。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一种新型的大学生孝道观念正在形成,而且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