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和保障机制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媒体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和保障机制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20200511191425]
摘要:伴随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媒体在灾害救助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包括不同类型的媒体以及在救助的不同时期,都对灾害救助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媒体对于灾害救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密切联系媒体在汶川地震灾害救助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表现,总结媒体对于灾害救助产生的积极作用及现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的研究,在对媒体灾害报道予以反思过后,探讨建立健全相应保障机制的具体措施。提出有助于更好地媒体在灾害救助中积极作用的对策,为更好地发挥媒体在灾害救助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借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媒体;汶川地震;灾害救助;保障机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媒体的分类及参与灾害救助的重要意义2
(一)媒体的分类 2
1.传统媒体2
(1)发布权威信息2
(2)及时传播真相2
(3)动员社会力量2
2.新媒体3
(1)聚合大量灾害信息3
(2)实时传递灾害信息3
(3)双向传递灾害信息3
3.媒体融合3
(二)媒体参与灾害救助的重要意义4
二、媒体在汶川地震灾害救助中的作用研究4
(一)媒体在汶川地震灾害救助中作用的表现4
1.灾害潜伏期4
2.灾害爆发期5
3.灾害持续期5
4.灾害消退期6
(二)媒体参与汶川地震灾害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6
1.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6
(1)新闻炒作,报道失实6
(2)职责不清,干扰救灾6
(3)社会监督作用不强6
(4)报道信息严重失衡7
(5)缺乏人文关怀7
(6)媒体过度报道7
2.问题的原因分析7
(1)信息公开机制缺陷7
(2)社会公众的不信任7
(3)媒体报道水平缺陷7
(4)法律法规的不健全7
三、媒体在灾害救助中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8
(一)建立不良媒体退出机制8
(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8
(三)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8
(四)完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政府、媒体沟通机制8
(五)完善媒体救灾激励机制8
(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 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于媒介的需求情况3
表2 新华网汶川地震信息发布情况3
媒体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和保障机制研究
——以汶川地震为例
引言
引言
在当代社会,媒体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重要角色,其传播内容、效果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因为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和强大的破坏性,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难以估量,随后灾害救助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重要。开展灾害救助,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媒体参与。Joseph Pulitzer有过这样一段言论:如果国家是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舰船,那么媒体就是在瞭望台观察海况天气预警的哨兵。面对灾害事件的发生,除了灾害预警,在灾害救助的很多方面还需要媒体发挥其积极作用[1]。在我国各类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推进灾害救助的开展,从灾害的潜伏期到灾害的消退期,都需要各类媒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预警危机、传播信息、动员社会力量和总结灾害救助的经验。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媒体灾害救助机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媒体救助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 媒体的分类及参与灾害救助的重要意义
(一)媒体的分类
面对各式的自然灾害,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媒体,在灾害发生后不仅要传播灾害信息、引导舆论,而且要承担起向灾区传达救灾决策信息的任务,在灾害救助过程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各类媒体在这一特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后,迅速、高效地开展了灾害报道工作,承担起了应负的社会责任,为灾害救助的顺利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汶川地震新闻报道的众多媒体中,可分成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两类。出现时间更早,在传播信息的可信度、权威性方面优势明显,传统媒体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进入web 2.0时代以后的媒体灾害报道,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特性优势,更加成熟的新媒体在灾害救助中开始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1)市场的差异,传统媒体目前在我国仍是垄断性的,需要有运营许可;而新媒体则相反,少垄断、多竞争。(2)导向的区别,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受众唯有被动接收;而新媒体更多的是受众导向,新闻接收方有更多权利。(3)时效的不同,传统媒体有确定的发布时间,新闻更新较慢;而新媒体则不间断、不固定的滚动播报的形式。(4)采集的不同,对原有新闻信息的编辑是新媒体新闻采集的主要方式;而传统媒体则更多是亲力亲为的现场采访获得材料。
1.传统媒体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是传统媒体的代表,相较新媒体除了传播方式不同外,出现时间更早、存在的时间也更长[2]。与新媒体相对,因为在传播渠道、信息权威性、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处于不可撼动的优势地位,传统媒体在传播灾害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
(1)发布权威信息
(2)及时传播真相
在我国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乡村地区,互联网、手机通信的覆盖存在很大制约,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一因素显得尤为明显。在新媒体传播方式受制而无法正常作用的背景之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统媒体凭借其移动性、互动性、收听受限小等优势,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直播等方式第一时间传播灾害的有关信息,通过及时、可见的方式传播救灾信息,澄清谣言、缓解社会恐慌情绪,促进灾害救助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3]。
(3)动员社会力量
灾害救助过程的顺利开展,需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灾害救助进程,在这一方面传统媒体依旧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在汶川地震灾害救助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凭借其终端优势,可以通过新闻直播等方式进行第一时间的信息传播、更新灾区需求信息,加之其在权威性、可靠性方面的优势,可迅速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救灾工作,指导救灾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维持灾后灾区社会的稳定、指导社会力量救灾以及灾民自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表1 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于媒介的需求情况
2.新媒体
与传统媒体相对,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方式,同时又采取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途径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媒体就是新媒体,其代表有手机、电脑等以新型传播方式传递信息的媒介[4]。在传统媒体功能的基础之上,加之其交互性、快速性、双向传播等优势,新媒体形式的灾害信息传递在很多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
(1)聚合大量灾害信息
在互联网、手机通信快速普及的背景之下,新媒体用户、受众基数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影响力巨大。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信息显示,我国现有网民6亿以上,人数位列世界第一。凭借巨大的媒体基数,新媒体可以不断地聚集来自各方的各式信息,整个社会都是新媒体的信息采集来源。在汶川地震灾害救助过程中,巨大的信息获取量这一优势是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的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实时传递灾害信息
(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成功的灾害事件媒体报道,既需要法律法规来保障媒体的权利与自由,也需要法律法规来监督制约其行为。虽然我国宪法、刑法等法律都有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法律条款,包括对媒体采访报道自由的保护。但现在仍缺少更加具体的法律规范来保障和制约这种自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媒体在灾害救助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发挥,对于某些不良媒体也没有办法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不利于灾害救助目的的实现。已经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对于保障媒体灾害报道权利是巨大进步,但仍属于泛化上的法律保护。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建立健全与媒体灾害报道的具体法律法规,规范媒体在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相关报道活动、保障媒体应有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媒体在灾害救助过程中更为积极有效地发挥其影响,助力灾害救助的顺利开展提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