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民族政策研究
摘 要作为曾经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下简称苏联)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组建、发展和最后的解体都与其施行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由于苏联长期坚持的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存在内在矛盾与脆弱性,加之其在实施过程中屡次出现重大的偏差甚至失误。致使苏联各个地区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民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在素有欧亚“民族走廊”和“火药桶”之称的外高加索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后,在国内为多重危机的强烈作用下,维系整个社会主义联盟的基础开始动摇,苏联国内的民族矛盾迅速升温并激化,短短的几年之内,包括外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时至今日,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给外高加索地区国家所带来的阴影仍未消退。重新思考和总结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改革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录
一、 前言 6
(一) 研究背景 6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四) 研究方法 7
二、 苏联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矛盾 7
(一) 苏联民族理论的局限性 7
(二)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9
三、 戈尔巴乔夫时期外高加索民族政策的内容 10
(一)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概述 10
(二) 忽视民族问题纵容危机发展 11
(三) 强力镇压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11
(四) 失去改革机会导致国家解体 12
四、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失败的启示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一、前言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个多民族国家所要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民族政策也是一个国家最具敏感性和战略意义的决策。一个国家民族政策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乃至国家统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四、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失败的启示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一、前言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个多民族国家所要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民族政策也是一个国家最具敏感性和战略意义的决策。一个国家民族政策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乃至国家统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二十世纪是民族问题最为突出,同时也是民族分离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作为曾经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下简称苏联)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组建、发展和最后的解体都与其施行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尽管在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执政时期,苏联的民族政策确实曾有效保证了整个联盟的统一,并成就了其“超级大国”的辉煌地位。但是,由于苏联长期坚持的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存在内在矛盾与脆弱性,加之其在实施过程中屡次出现重大的偏差甚至失误。致使苏联各个地区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民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在素有欧亚“民族走廊”和“火药桶”之称的外高加索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苏联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相关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时代,主要是苏联出版的一些领导人的理论专著,例如《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等。我国亦在建国之后不久将这些俄语书籍翻译之后出版。列宁是苏联民族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理论成为了此后苏联历届领导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标杆”性原则。关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代苏联党和政府处理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和相关民族政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后,相关著作有俄罗斯出版的《大国悲剧》,由原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总理)雷日科夫所著,这部著作主要侧重于从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角度上来解释相关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的侧重点则主要集中在苏联的制度问题和公民意识等方面。
中国国内针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的相关研究除了相关翻译著作的评论之后,还有例如阮西湖、郝时远等合作出版的《苏联民族危机与联盟解体》一书。这部书主要从苏联民族的内部矛盾成因角度来解释苏联民族政策的失败。此外,还有中国官方的相关研究著作,例如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编写的《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不仅研究苏联各地区的民族问题,还将苏联在历史上存在的民族问题和中国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对比。总的来说,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的研究颇丰,主要集中在对苏联民族理论、戈尔巴乔夫对民问题(特别是针对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相关政策,已经失败的启示等方面。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描述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政策,总结和分析相关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过程中的超过与失败的教训,探讨引起民族问题的原因,对世界各国民族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建议和启示。
2.意义
理论意义:无产阶级执政党在制定它的民族政策时,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唯物主义和辩证地分析问题,制定政策。摒弃一切民族歧视,放弃民族沙文主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的民族隔阂,用互利原则解决民族利益的冲突。
实践意义:本文针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民族政策研究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梳理,能够为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以及借鉴,对于建立贴合本国实情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当前诸多学者关于苏联民族政策的论证、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历史,以及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方向的文献收集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学者对苏联解体的观点和理念,同时,结合实际吸收学者们的精辟见解从而对自己的研究着眼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跨学科研究法:采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民族政策进行综合研究。在多个角度上对研究点进行理解。
二、苏联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矛盾
(一)苏联民族理论的局限性
苏联的第一任领导人列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的实践中,专门提出了具有“苏联特色”的民族理论主张,并得到了迅速落实。列宁的民族理论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政党开展革命运动和苏联进行国家制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并且得到了长期的贯彻。总的来说,列宁的民族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第一,必须要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苏联境内的民族问题;第二,“民族自决权”即是实现民主平等的核心原则,又是实现苏联国家民主化的最终表现;第三,反对任何民族拥有特权;第四,联邦制和民族自治制度是在不同民族关系下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五,大民族(在苏联内部指的是俄罗斯族)要对通过对自身的不平等的方式,来弥补对小民族在事实上的差距。
这五点内容构成了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国家建设的基础。此后,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苏联的绝大多数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在遵循这一理论来制定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问题的。
然而,随着1924年列宁的突然逝世,因为没有能较多地参与和解决苏联国内各种复杂的民族问题的改革与实践,所以列宁的民族理论几乎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并且带有一些内在的“矛盾性”。首先,列宁提出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与维护各民族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列宁特别强调维护弱小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又强调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利益高于一切。但根据历史的经验证明,无产阶级与各民族利益两者之间并非总是保持一致的,而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严重对立。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罗斯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利益与各民族利益两者之间,特别是与弱小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利益之间争取解放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某些民族的独立倾向却与无产阶级建立并维护统一国家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其次,列宁所提出来的“民族自决”原则也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矛盾。1924年,苏联通过了第一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以最高大法的形式把“民族自决”的权利固化下来。但是在实际上,这部宪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却为各个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寻求独立提供了所谓的“法律保障”,只要是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突然爆发并逐渐成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的情况下,苏联的解体就几乎成为必然。最后,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原则与解决不平等的方案之间,也存在着实质上的矛盾,列宁认为,大民族可
一、 前言 6
(一) 研究背景 6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四) 研究方法 7
二、 苏联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矛盾 7
(一) 苏联民族理论的局限性 7
(二)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9
三、 戈尔巴乔夫时期外高加索民族政策的内容 10
(一)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概述 10
(二) 忽视民族问题纵容危机发展 11
(三) 强力镇压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11
(四) 失去改革机会导致国家解体 12
四、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失败的启示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一、前言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个多民族国家所要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民族政策也是一个国家最具敏感性和战略意义的决策。一个国家民族政策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乃至国家统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四、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失败的启示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一、前言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个多民族国家所要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民族政策也是一个国家最具敏感性和战略意义的决策。一个国家民族政策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乃至国家统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二十世纪是民族问题最为突出,同时也是民族分离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作为曾经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下简称苏联)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组建、发展和最后的解体都与其施行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尽管在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执政时期,苏联的民族政策确实曾有效保证了整个联盟的统一,并成就了其“超级大国”的辉煌地位。但是,由于苏联长期坚持的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存在内在矛盾与脆弱性,加之其在实施过程中屡次出现重大的偏差甚至失误。致使苏联各个地区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民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在素有欧亚“民族走廊”和“火药桶”之称的外高加索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苏联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相关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时代,主要是苏联出版的一些领导人的理论专著,例如《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等。我国亦在建国之后不久将这些俄语书籍翻译之后出版。列宁是苏联民族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理论成为了此后苏联历届领导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标杆”性原则。关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代苏联党和政府处理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和相关民族政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后,相关著作有俄罗斯出版的《大国悲剧》,由原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总理)雷日科夫所著,这部著作主要侧重于从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角度上来解释相关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的侧重点则主要集中在苏联的制度问题和公民意识等方面。
中国国内针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的相关研究除了相关翻译著作的评论之后,还有例如阮西湖、郝时远等合作出版的《苏联民族危机与联盟解体》一书。这部书主要从苏联民族的内部矛盾成因角度来解释苏联民族政策的失败。此外,还有中国官方的相关研究著作,例如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编写的《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不仅研究苏联各地区的民族问题,还将苏联在历史上存在的民族问题和中国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对比。总的来说,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民族政策的研究颇丰,主要集中在对苏联民族理论、戈尔巴乔夫对民问题(特别是针对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相关政策,已经失败的启示等方面。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描述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政策,总结和分析相关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过程中的超过与失败的教训,探讨引起民族问题的原因,对世界各国民族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建议和启示。
2.意义
理论意义:无产阶级执政党在制定它的民族政策时,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唯物主义和辩证地分析问题,制定政策。摒弃一切民族歧视,放弃民族沙文主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的民族隔阂,用互利原则解决民族利益的冲突。
实践意义:本文针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民族政策研究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梳理,能够为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以及借鉴,对于建立贴合本国实情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当前诸多学者关于苏联民族政策的论证、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历史,以及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方向的文献收集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学者对苏联解体的观点和理念,同时,结合实际吸收学者们的精辟见解从而对自己的研究着眼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跨学科研究法:采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外高加索民族政策进行综合研究。在多个角度上对研究点进行理解。
二、苏联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矛盾
(一)苏联民族理论的局限性
苏联的第一任领导人列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的实践中,专门提出了具有“苏联特色”的民族理论主张,并得到了迅速落实。列宁的民族理论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政党开展革命运动和苏联进行国家制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并且得到了长期的贯彻。总的来说,列宁的民族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第一,必须要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苏联境内的民族问题;第二,“民族自决权”即是实现民主平等的核心原则,又是实现苏联国家民主化的最终表现;第三,反对任何民族拥有特权;第四,联邦制和民族自治制度是在不同民族关系下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五,大民族(在苏联内部指的是俄罗斯族)要对通过对自身的不平等的方式,来弥补对小民族在事实上的差距。
这五点内容构成了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国家建设的基础。此后,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苏联的绝大多数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在遵循这一理论来制定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问题的。
然而,随着1924年列宁的突然逝世,因为没有能较多地参与和解决苏联国内各种复杂的民族问题的改革与实践,所以列宁的民族理论几乎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并且带有一些内在的“矛盾性”。首先,列宁提出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与维护各民族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列宁特别强调维护弱小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又强调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利益高于一切。但根据历史的经验证明,无产阶级与各民族利益两者之间并非总是保持一致的,而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严重对立。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罗斯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利益与各民族利益两者之间,特别是与弱小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利益之间争取解放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某些民族的独立倾向却与无产阶级建立并维护统一国家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其次,列宁所提出来的“民族自决”原则也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矛盾。1924年,苏联通过了第一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以最高大法的形式把“民族自决”的权利固化下来。但是在实际上,这部宪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却为各个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寻求独立提供了所谓的“法律保障”,只要是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突然爆发并逐渐成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的情况下,苏联的解体就几乎成为必然。最后,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原则与解决不平等的方案之间,也存在着实质上的矛盾,列宁认为,大民族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