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震前震后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附件)【字数:14156】
摘 要 都江堰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该城市的支柱型产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作为重灾区的都江堰受损严重,该市旅游业甚至呈现停滞状态,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家及政府庚即部署安排相关修复拯救措施,都江堰各景点在震后不久就逐渐恢复正常运营,随后也持续对城市旅游产业进行着更为全面的打造与整合,近两年,都江堰更是朝向“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定位在努力发展着。本文通过对比都江堰震前与震后旅游业的各项基本情况,来分析都江堰在震后如何重建及发展旅游产业、该市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走向,并努力为将来都江堰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其更好地打造旅游城市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2 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3
1.4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震前都江堰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4
2.1景点的基本建设情况 4
2.2游客数量及游客分布情况 5
2.3旅游业的收益情况 6
第三章 震后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分析 8
3.1旅游业受灾及恢复的情况分析 8
3.2 震后旅游业各项发展情况分析 10
第四章 震后都江堰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 17
4.1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17
4.2 国际旅游城的打造 19
第五章 主要结论 22
第六章 相关建议 23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旅游业是其支柱型产业。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得作为重灾区的都江堰遭受重创,其旅游资源也是严重受损,各大景区均遭受严重破坏,给该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超过10万的旅游业工作人员因此失业,全市整体旅游产业遭到严重的打击,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震后,都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堰市迅速开启了对受损景区的各项恢复及重建工作,按照“当年恢复秩序,三年恢复到震前水平,五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和提升发展。通过国家及政府多年的努力,都江堰各景区不仅早已完整修复,其旅游产业还在不断的壮大着,并朝着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持续前进。
研究意义:
通过对都江堰震前震后旅游业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对比,来分析该市如何重建及发展自身旅游产业,从而了解家乡都江堰在震后旅游产业的各项发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果,并针对此次的研究调查,努力献计献策,为帮助其早日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1.1.2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都江堰震前震后的旅游业各项基本情况,了解都江堰在震后是如何重建及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其旅游产业有什么创新型的变化与突破,以及取得了什么成果,从而分析都江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1.2 文献综述
1、都江堰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都江堰之所以旅游业发达,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它也就具有强有的竞争力。李娟(2014)谈到,都江堰因其优越的地理区域及高质量的自然环境,使其旅游业竞争力远高于周边城市,但由于城市经济实力的束缚,该市在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及资源开阔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应培养高质量的旅游技术管理人员,提升城市的旅游竞争力[1]。
曾维兵(2013)也曾提出,都江堰在旅游业的竞争力方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质的城市环境等优势,但该市缺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产品的创新,加之政府对各地旅游业的大力扶持,周边城市旅游业进步很快,对都江堰的旅游冲击很大。[1]
综上所述,都江堰的旅游业,具有其独特的区域优势,但更重要的是缺乏了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缺乏更专业的管理性人才。因此,想要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还需加大创新。
2、都江堰灾后旅游业重建及发展研究
地震后,都江堰政府便立即部署了灾后的各项重建工作,力争减少旅游业损失,加快完成受灾景区的重建工作。在姚莉(2008)谈到在震后一个月后都江堰市委、政府就推出“关爱都江堰 感恩全社会”旅游路线,每日限量接待游客,对青城山等受灾严重的景区进行封闭维修,对各大道路进行维修,并及时恢复旅游咨询服务功能,虽然灾后因资金等限制景点恢复难度大,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重建,抓住灾后旅游业发展机遇,努力重建并发展都江堰旅游产业。都江堰同时重视对灾后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在对原有的景点进行修复及发展的同时,也开发了灾后旅游新景点。都江堰震后旅游重建工作一直都立足于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2]。薛萍(2015)讲到科学重建的旅游城市样本都江堰,灾后努力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项目以及打造乡村旅游。这些举措为加快灾后重建工作及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除了基本的建设以外,都江堰也与时俱进,跟进时代步伐常新突破发展着。张兵(2016)就谈到,都江堰旅游也应利用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微传播媒介,大力加强对城市旅游风貌的宣传,并在新媒体中加强对旅游营销上的投入[4]。
综上所述,都江堰震后对旅游业的恢复及时,景点及城市各项受损修复得当,并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再利用新时代的传播媒介使得城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3、都江堰震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地震后,都江堰努力创新旅游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经济。张美珊(2010)提到得益于我国快速进步的文化旅游产业,为震后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资源与政策支持,而乡村旅游业也正好与震后对城市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发展需要相适应,因此,强化对都江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该市整体旅游产业的整体进步与提升,同时带动该市整体经济的增长[5]。蒋萍(2011)提到,在灾后重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这一重要的机遇之下,都江堰专门设计了乡村旅游发展方案,推进乡村酒店及农业聚集区的建设,并利用上海世博会等强有力推动都江堰走向国际化[6]。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2 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3
1.4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震前都江堰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4
2.1景点的基本建设情况 4
2.2游客数量及游客分布情况 5
2.3旅游业的收益情况 6
第三章 震后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分析 8
3.1旅游业受灾及恢复的情况分析 8
3.2 震后旅游业各项发展情况分析 10
第四章 震后都江堰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 17
4.1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17
4.2 国际旅游城的打造 19
第五章 主要结论 22
第六章 相关建议 23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旅游业是其支柱型产业。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得作为重灾区的都江堰遭受重创,其旅游资源也是严重受损,各大景区均遭受严重破坏,给该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超过10万的旅游业工作人员因此失业,全市整体旅游产业遭到严重的打击,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震后,都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堰市迅速开启了对受损景区的各项恢复及重建工作,按照“当年恢复秩序,三年恢复到震前水平,五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和提升发展。通过国家及政府多年的努力,都江堰各景区不仅早已完整修复,其旅游产业还在不断的壮大着,并朝着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持续前进。
研究意义:
通过对都江堰震前震后旅游业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对比,来分析该市如何重建及发展自身旅游产业,从而了解家乡都江堰在震后旅游产业的各项发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果,并针对此次的研究调查,努力献计献策,为帮助其早日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1.1.2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都江堰震前震后的旅游业各项基本情况,了解都江堰在震后是如何重建及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其旅游产业有什么创新型的变化与突破,以及取得了什么成果,从而分析都江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1.2 文献综述
1、都江堰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都江堰之所以旅游业发达,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它也就具有强有的竞争力。李娟(2014)谈到,都江堰因其优越的地理区域及高质量的自然环境,使其旅游业竞争力远高于周边城市,但由于城市经济实力的束缚,该市在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及资源开阔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应培养高质量的旅游技术管理人员,提升城市的旅游竞争力[1]。
曾维兵(2013)也曾提出,都江堰在旅游业的竞争力方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质的城市环境等优势,但该市缺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产品的创新,加之政府对各地旅游业的大力扶持,周边城市旅游业进步很快,对都江堰的旅游冲击很大。[1]
综上所述,都江堰的旅游业,具有其独特的区域优势,但更重要的是缺乏了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缺乏更专业的管理性人才。因此,想要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还需加大创新。
2、都江堰灾后旅游业重建及发展研究
地震后,都江堰政府便立即部署了灾后的各项重建工作,力争减少旅游业损失,加快完成受灾景区的重建工作。在姚莉(2008)谈到在震后一个月后都江堰市委、政府就推出“关爱都江堰 感恩全社会”旅游路线,每日限量接待游客,对青城山等受灾严重的景区进行封闭维修,对各大道路进行维修,并及时恢复旅游咨询服务功能,虽然灾后因资金等限制景点恢复难度大,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重建,抓住灾后旅游业发展机遇,努力重建并发展都江堰旅游产业。都江堰同时重视对灾后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在对原有的景点进行修复及发展的同时,也开发了灾后旅游新景点。都江堰震后旅游重建工作一直都立足于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2]。薛萍(2015)讲到科学重建的旅游城市样本都江堰,灾后努力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项目以及打造乡村旅游。这些举措为加快灾后重建工作及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除了基本的建设以外,都江堰也与时俱进,跟进时代步伐常新突破发展着。张兵(2016)就谈到,都江堰旅游也应利用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微传播媒介,大力加强对城市旅游风貌的宣传,并在新媒体中加强对旅游营销上的投入[4]。
综上所述,都江堰震后对旅游业的恢复及时,景点及城市各项受损修复得当,并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再利用新时代的传播媒介使得城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3、都江堰震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地震后,都江堰努力创新旅游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经济。张美珊(2010)提到得益于我国快速进步的文化旅游产业,为震后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资源与政策支持,而乡村旅游业也正好与震后对城市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发展需要相适应,因此,强化对都江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该市整体旅游产业的整体进步与提升,同时带动该市整体经济的增长[5]。蒋萍(2011)提到,在灾后重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这一重要的机遇之下,都江堰专门设计了乡村旅游发展方案,推进乡村酒店及农业聚集区的建设,并利用上海世博会等强有力推动都江堰走向国际化[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