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网络新词的调查与思考
2013年网络新词的调查与思考[20200101174353]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社会、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网络词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从网络词语产生到2013年末,网络词语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用于展现自我、表达个性,演变为反映社会热点事件,并逐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内容也更加的贴近生活,呈现出生活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网络词语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运用网络交流的方式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也为网络词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网络词语,非正式语言,调查问卷,研究现状
目 录
1 引言 1
2 网络新词的兴起与发展 1
2.1 网络新词兴起原因 1
2.2 网络新词的发展 2
3 网络新词调查研究 3
3.1 网络新词的主要使用人群 4
3.2 网络新词的主要使用场合 5
3.3 网络新词的主要构成来源 7
3.4 网络新词使用中的利与弊 8
4 网络新词未来之路 10
4.1 提高网民素质 10
4.2 优化网络环境 11
4.3 规范网络词语 11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产生和发展导致网络语言开始萌芽,网络语言是一种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词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网络词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词语包括:一、网络技术词语,如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用语,JAVA,PHP等;二、网络文化词语,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话题,如:草根工业、8090后等;三、聊天用语,这种语言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其数量非常庞大。狭义的网络词语仅指第三种。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促使了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网络交流而产生的网络词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并且已经逐步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2013年网络新词通常来源于热门影视作品,或者是某一热点社会事件,这些词语生动有趣,又晦涩难懂,一经出世立刻得到人们的关注,贴吧、论坛、微博到处都在谈论这些词汇。虽然,这些词汇需要人们去了解其具体出处才能更加的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还是有许多人想要去了解这些词汇,为了在网络聊天中能够准确运用。近年来,网络新词呈现出鲜活、新颖、备受喜爱、层出不穷的状态,再加上媒体等的聚焦,使网络新词的认可度不断地提高, 并逐步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吸引了众多研究着的目光。
2 网络新词的兴起与发展
2013年的网络新词与网络词语的兴起与当前社会生活各层面息息相关。了解网络新词的兴起与发展可以更好地分析网络新词的产生途径以及所呈现出的特点。
2.1 网络新词兴起原因
综合网络词语的研究背景,网络词语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之后每年中国网民都在不断地增加,受众面也越来越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升级换代,网络有转变为社会化和体系化的趋势,网络的功能更加强大,覆盖面更加广阔,这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交流提供相对优越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发表评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9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3856万人,增长率为8.5%,使用率为79.3%。[1]
其次,网络新词的出现和发展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是不可分割的。改革开发的到来为早期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带来了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等活动的空前活跃,让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新观念都有了较强的接受能力;21世纪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姿,网络词语又多源于生活,如2005年的“快女”,来源于当时的选秀节目,但是却成为了人们在网络中热议的话题;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变化使得人们更愿意用一种时尚、活泼的方式去交流,网络词语轻松简单的特点赢得更多网民的青睐。
2.2 网络新词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在我国开始逐渐普及,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地更新转变,网络词语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在网络最初发展的时候,许多的语言是词不达意的,甚至有许多是人们不经意打出来的错别字,例如:“大虾”、“稀饭”等,经过网民们的约定俗成,把这些不规则的词汇定义为网络词语的特殊形态,并且在网络交流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了21世纪,互联网飞速的发展起来,网络得到了普及,更多人可以方便的去运用到网络,在网络中运用网络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一行为得到许多网民的青睐,这也为网络新词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新词开始显示出独有活力与生机。就连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呼吁“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
网络词语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网络聊天,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改变,自2008年以来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有了新的变化,反映社会热点的词语逐渐成为主流,2013年延续了这种主流,大多数的网络新词也是来源于热点事件,如:火钳刘明、我伙呆、高大次等,网络词汇开始作为一种“社会方言”慢慢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词语以其独有的时代性,敏锐地折射着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表达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谴责,这些新词语通常都带有强烈的舆论性质,大多数以幽默、调侃的口吻来供网民自娱自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网络词语代表了民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评判,真实的反映了民众对于热点事件的情绪、评价和基本态度。
3 网络新词调查研究
2013年网络词语呈现出一种晦涩难懂,需要人们去了解其具体出处才能更加的明白其中的意思的趋势。由于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人们也乐于去接受这些新鲜事,这些词语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消遣。如:“人艰不拆”,取自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歌手林宥嘉的歌曲《说谎》中的一段歌词:“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后常被网友在网络交流中引用,一般是楼主在网上说出了一个事情的真相,而这个真相让人一时无法直接面对,表示出一丝无奈。之后“人艰不拆”这一词语在贴吧和暴走漫画被大量的使用。另外2013年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言行粗鲁,个性豪爽,有男子气概 等一些大众 认为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 ,是一个中性词,根据使用情况不同,其意思也有褒有贬。其从穿衣、待人、处事、爱情、生活等方面来进行了规范,多数青年人觉得非常有意思,对许多女生有所映射,所以备受青睐。这两类词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词汇的相关讨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网络新词频繁的活跃在我们的视线当中,给人们的日常交流和语言的运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去了解2013年网络新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法来对此进行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江苏省的部分学生和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对2013年网络新词的使用现状和对传统语言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
围绕以上调查目的,此次调查问卷共设置18个问题,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之间,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经过两周的调查取得了最原始的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全部数据进行严格的整理筛选,主要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数据整理工作。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社会、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网络词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从网络词语产生到2013年末,网络词语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用于展现自我、表达个性,演变为反映社会热点事件,并逐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内容也更加的贴近生活,呈现出生活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网络词语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运用网络交流的方式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也为网络词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网络词语,非正式语言,调查问卷,研究现状
目 录
1 引言 1
2 网络新词的兴起与发展 1
2.1 网络新词兴起原因 1
2.2 网络新词的发展 2
3 网络新词调查研究 3
3.1 网络新词的主要使用人群 4
3.2 网络新词的主要使用场合 5
3.3 网络新词的主要构成来源 7
3.4 网络新词使用中的利与弊 8
4 网络新词未来之路 10
4.1 提高网民素质 10
4.2 优化网络环境 11
4.3 规范网络词语 11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产生和发展导致网络语言开始萌芽,网络语言是一种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词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网络词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词语包括:一、网络技术词语,如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用语,JAVA,PHP等;二、网络文化词语,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话题,如:草根工业、8090后等;三、聊天用语,这种语言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其数量非常庞大。狭义的网络词语仅指第三种。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促使了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网络交流而产生的网络词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并且已经逐步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2013年网络新词通常来源于热门影视作品,或者是某一热点社会事件,这些词语生动有趣,又晦涩难懂,一经出世立刻得到人们的关注,贴吧、论坛、微博到处都在谈论这些词汇。虽然,这些词汇需要人们去了解其具体出处才能更加的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还是有许多人想要去了解这些词汇,为了在网络聊天中能够准确运用。近年来,网络新词呈现出鲜活、新颖、备受喜爱、层出不穷的状态,再加上媒体等的聚焦,使网络新词的认可度不断地提高, 并逐步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吸引了众多研究着的目光。
2 网络新词的兴起与发展
2013年的网络新词与网络词语的兴起与当前社会生活各层面息息相关。了解网络新词的兴起与发展可以更好地分析网络新词的产生途径以及所呈现出的特点。
2.1 网络新词兴起原因
综合网络词语的研究背景,网络词语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之后每年中国网民都在不断地增加,受众面也越来越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升级换代,网络有转变为社会化和体系化的趋势,网络的功能更加强大,覆盖面更加广阔,这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交流提供相对优越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发表评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9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3856万人,增长率为8.5%,使用率为79.3%。[1]
其次,网络新词的出现和发展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是不可分割的。改革开发的到来为早期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带来了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等活动的空前活跃,让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新观念都有了较强的接受能力;21世纪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姿,网络词语又多源于生活,如2005年的“快女”,来源于当时的选秀节目,但是却成为了人们在网络中热议的话题;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变化使得人们更愿意用一种时尚、活泼的方式去交流,网络词语轻松简单的特点赢得更多网民的青睐。
2.2 网络新词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在我国开始逐渐普及,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地更新转变,网络词语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在网络最初发展的时候,许多的语言是词不达意的,甚至有许多是人们不经意打出来的错别字,例如:“大虾”、“稀饭”等,经过网民们的约定俗成,把这些不规则的词汇定义为网络词语的特殊形态,并且在网络交流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了21世纪,互联网飞速的发展起来,网络得到了普及,更多人可以方便的去运用到网络,在网络中运用网络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一行为得到许多网民的青睐,这也为网络新词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新词开始显示出独有活力与生机。就连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呼吁“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
网络词语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网络聊天,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改变,自2008年以来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有了新的变化,反映社会热点的词语逐渐成为主流,2013年延续了这种主流,大多数的网络新词也是来源于热点事件,如:火钳刘明、我伙呆、高大次等,网络词汇开始作为一种“社会方言”慢慢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词语以其独有的时代性,敏锐地折射着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表达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谴责,这些新词语通常都带有强烈的舆论性质,大多数以幽默、调侃的口吻来供网民自娱自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网络词语代表了民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评判,真实的反映了民众对于热点事件的情绪、评价和基本态度。
3 网络新词调查研究
2013年网络词语呈现出一种晦涩难懂,需要人们去了解其具体出处才能更加的明白其中的意思的趋势。由于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人们也乐于去接受这些新鲜事,这些词语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消遣。如:“人艰不拆”,取自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歌手林宥嘉的歌曲《说谎》中的一段歌词:“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后常被网友在网络交流中引用,一般是楼主在网上说出了一个事情的真相,而这个真相让人一时无法直接面对,表示出一丝无奈。之后“人艰不拆”这一词语在贴吧和暴走漫画被大量的使用。另外2013年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
围绕以上调查目的,此次调查问卷共设置18个问题,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之间,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经过两周的调查取得了最原始的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全部数据进行严格的整理筛选,主要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数据整理工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