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与发展策略研究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与发展策略研究[20200411095907]
摘 要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有助于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在全国地级市中,苏州市的经济总量居于前列,而苏州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却明显滞后于其经济发展,存在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行政色彩浓、准入门槛高、政策扶持力度弱等问题。为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方面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来探索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
目 录
1.绪论 1
1.1 论文研究背景 1
1.2 论文研究意义 1
1.3 论文研究方法 2
1.3.1访谈法 2
1.3.2文献研究 2
2.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综述 3
2.1 基本概念 3
2.2 相关研究综述 3
3.苏州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6
3.1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 6
3.2苏州市社会组织的基本发展概况 7
4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9
4.1组织数量偏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9
4.2双重管理体制的准入门槛高,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9
4.3外部监管不力,内部自律不足 9
4.4配套政策不完善,支持平台有所缺失 10
5. 苏州市社会组织改善其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12
5.1鼓励发展,给予支持 12
5.2简化登记程序,创新管理模式 12
5.3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内部管理规范化 13
5.4完善配套政策,构建支持平台 13
6.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浪潮、民主化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早期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动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1]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结社革命。作为独立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的第三方部门,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及时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的不足。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组织”的概念,指出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将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层面上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社会组织”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或者民间组织等称谓的进步,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视角深刻认识此类组织的基本属性、主要特征而形成的科学概括。可见,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得到党中央的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苏州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得以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加上历史文化熏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组织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等问题,这也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因此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
1.2 论文研究意义
首先,从理论层面理清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理论界和研究者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各持有不同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意在通过全面的视角来认识社会组织。
其次,为苏州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政策参考。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那么反过来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又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也在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定和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通过对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进一步认识其优势与不足,并总结提出相关建议,以小见大,触类旁通,给其他城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提供借鉴。
1.3 论文研究方法
1.3.1访谈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和苏州市相关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研究这方面知识的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交谈过程中了解了一些社会组织的有关信息,也请教了他们对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发展的改革与创新的看法,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与概括归纳。
1.3.2 文献研究
收集和分析各种文献、报刊、书籍等刊载的各种关于社会组织及其管理制度的相关文献及信息,参考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笔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同时充分结合本文中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在已有结论的分析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对苏州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建设性的策略研究。
2.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社会 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会科学 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 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 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 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社会学研究 的社会组织主要指狭义的组织。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1]
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在登记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最终审批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初审。在管理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实施年度检查;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本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指导、监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负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年度检查的初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其他执法部门查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
2.2 相关研究综述
(一)社会组织的内涵
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是指独立于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参与主体是民间社会公众的,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的社会组织。与西方社会里的“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简称CSO)、“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大体相类似。目前,对于社会组织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各自的视角加以定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王明所提出的关于民间社会组织的定义。王民认为:中国的民间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活动、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2]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如下特点:(1)特定的组织目标;(2)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3)制度化的组织结构;(4)普遍化的行动规范;(5)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0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