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_以为例
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_以为例[20200411095542]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越发壮大,我国沿海许多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县级市都成为了流动人口涌入的目的地,城市的流动人口为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所以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
然而由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所以导致了现在流动人口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不够均等,这时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可以有效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促进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推行。常熟市正在积极的推行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此也做了很多尝试的创新,分析其中的有益经验和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证价值。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建设建设进行思考和研究。全文框架如下,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阐释;另外,以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为对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其中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最后主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管理;常熟
目 录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1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1
1.2.2 政府信息化建设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2
1.2.3 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证意义 2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
1.3.1研究方法 3
1.3.2研究路线 3
2.相关研究综述 4
2.1流动人口相关研究综述 4
2.2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4
2.3政府信息化理论 5
2.4地方政府理论 6
2.5户籍制度相关研究综述 6
3.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 8
3.1 常熟市外来人口现状 8
3.2 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8
3.2.1夯实“一个平台” 8
3.2.2依托“两支队伍” 9
3.2.3健全“三个机制” 9
3.2.4“市民卡”搭建统一的外来人口信息平台 10
3.3 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11
3.3.1信息采集渠道单一 11
3.3.2信息采集、加工、传输效率低 11
3.3.3信息共享程度差 12
3.3.4信息门户单一,缺乏面向流动人口的信息端口 12
3.3.5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相对匮乏 12
4.相关对策建议 13
4.1发展思路 13
4.1.1健全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协作机制 13
4.1.2创新流动人口社会化采集管理机制 13
4.1.3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衔接机制 13
4.2具体建议 13
4.2.1健全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投入 13
4.2.2深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部门联动 14
4.2.3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 14
4.2.4提高流动人口参与意识 14
4.2.5不断提高流动人口信息运用能力 1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人口的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数量开始逐年上升,据统计,全国流动人口总量1982年为3000万,1985年为4000万,到1997年则首次突破1亿大关,到了2009年更是达到了2.11亿的巨额数字。而常熟市的户籍人口加上登记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将近50%,在近年更是超过了100万人;需要强调的是在这100万流动人口中只有50万左右的为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工作是常熟市的一项重要的基层基础工作,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公共服务的资源整合并避免资源浪费,是当前常熟市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常熟市现在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建立,但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好多应用功能比较单一,只限于信息的共享查询和自动比对,对信息缺乏综合全面深入的分析。而要做好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信息化的手段和管理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就县级城市而言,常熟市是人口流入的大市,通过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都推动着均等化进程,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信息化建设不够健全,信息主体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分析和案列的研究,总结有益经验,找到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向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经过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的强调和部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已成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东部地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的是向城市流动的外来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人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社会矛盾逐渐增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加大,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流动人口数量、结构、变动趋势并提供以此来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是当前政府推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1.2.2 政府信息化建设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诸多民生问题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数据集中、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延伸、网上经办、统一业务经办内容,变革业务经办模式,创新管理体制的信息化,无疑会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而其中政府信息化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级政府服务供给信息化覆盖率也大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毫无疑问可以有效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推行。
1.2.3 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证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调节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政策。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当前的突出反映。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的方法就是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其行政效率,推动落实和贯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想要及时和准确地了解人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情况,充足与真实的信息交流是最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合理供给与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常熟市目前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落实跨部门协作机制,深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协作共享”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格局;基层方面,依托社区辅警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两者相互配合,逐步构建面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制度方面,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相关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提高了流动人口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常熟市“市民卡”的实行更是将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推到了一定的高度,搭建了统一的外来人口信息平台。然而,常熟市在做出这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的渠道较为单一;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效率较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是偏低;流动人口信息门户比较单一;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人才相对匮乏,这些问题在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日益显现,容易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低下、质量偏低、供给数量的不足或过剩,这些都是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的因素。如何加强信息化管理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动作用,解决和改善这些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越发壮大,我国沿海许多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县级市都成为了流动人口涌入的目的地,城市的流动人口为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所以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
然而由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所以导致了现在流动人口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不够均等,这时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可以有效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促进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推行。常熟市正在积极的推行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此也做了很多尝试的创新,分析其中的有益经验和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证价值。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建设建设进行思考和研究。全文框架如下,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阐释;另外,以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为对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其中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最后主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管理;常熟
目 录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1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1
1.2.2 政府信息化建设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2
1.2.3 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证意义 2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
1.3.1研究方法 3
1.3.2研究路线 3
2.相关研究综述 4
2.1流动人口相关研究综述 4
2.2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4
2.3政府信息化理论 5
2.4地方政府理论 6
2.5户籍制度相关研究综述 6
3.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 8
3.1 常熟市外来人口现状 8
3.2 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8
3.2.1夯实“一个平台” 8
3.2.2依托“两支队伍” 9
3.2.3健全“三个机制” 9
3.2.4“市民卡”搭建统一的外来人口信息平台 10
3.3 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11
3.3.1信息采集渠道单一 11
3.3.2信息采集、加工、传输效率低 11
3.3.3信息共享程度差 12
3.3.4信息门户单一,缺乏面向流动人口的信息端口 12
3.3.5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相对匮乏 12
4.相关对策建议 13
4.1发展思路 13
4.1.1健全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协作机制 13
4.1.2创新流动人口社会化采集管理机制 13
4.1.3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衔接机制 13
4.2具体建议 13
4.2.1健全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投入 13
4.2.2深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部门联动 14
4.2.3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 14
4.2.4提高流动人口参与意识 14
4.2.5不断提高流动人口信息运用能力 1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人口的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数量开始逐年上升,据统计,全国流动人口总量1982年为3000万,1985年为4000万,到1997年则首次突破1亿大关,到了2009年更是达到了2.11亿的巨额数字。而常熟市的户籍人口加上登记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将近50%,在近年更是超过了100万人;需要强调的是在这100万流动人口中只有50万左右的为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工作是常熟市的一项重要的基层基础工作,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公共服务的资源整合并避免资源浪费,是当前常熟市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常熟市现在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建立,但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好多应用功能比较单一,只限于信息的共享查询和自动比对,对信息缺乏综合全面深入的分析。而要做好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信息化的手段和管理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就县级城市而言,常熟市是人口流入的大市,通过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都推动着均等化进程,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信息化建设不够健全,信息主体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分析和案列的研究,总结有益经验,找到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向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经过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的强调和部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已成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东部地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的是向城市流动的外来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人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社会矛盾逐渐增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加大,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流动人口数量、结构、变动趋势并提供以此来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是当前政府推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1.2.2 政府信息化建设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诸多民生问题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数据集中、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延伸、网上经办、统一业务经办内容,变革业务经办模式,创新管理体制的信息化,无疑会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而其中政府信息化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级政府服务供给信息化覆盖率也大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毫无疑问可以有效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推行。
1.2.3 常熟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证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调节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政策。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当前的突出反映。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的方法就是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其行政效率,推动落实和贯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想要及时和准确地了解人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情况,充足与真实的信息交流是最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合理供给与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常熟市目前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落实跨部门协作机制,深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协作共享”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格局;基层方面,依托社区辅警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两者相互配合,逐步构建面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制度方面,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相关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提高了流动人口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常熟市“市民卡”的实行更是将常熟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推到了一定的高度,搭建了统一的外来人口信息平台。然而,常熟市在做出这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的渠道较为单一;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效率较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是偏低;流动人口信息门户比较单一;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人才相对匮乏,这些问题在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日益显现,容易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低下、质量偏低、供给数量的不足或过剩,这些都是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的因素。如何加强信息化管理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动作用,解决和改善这些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