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词叙录的戏曲观

目 录
1引言1
2《南词叙录》的成书及其背景 1
2.1 《南词叙录》创作的个人背景 1
2.2《南词叙录》创作的社会背景 2
3 《南词叙录》的戏曲观 4
3.1“本色论”4
3.1.1.提倡朴实自然的本色语4
3.1.2追求真情实感的表达6
3.2尚俗倾向7
3.2.1肯定南戏的民间出身8
3.2.2南戏方言术语的整理考释9
3.2.3肯定南戏自然的音乐特色10
4《南词叙录》的成就与影响 10
4.1对南戏的肯定11
4.2独到的戏曲理论建设11
4.3珍贵的文献资料11
结论 13
致谢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中国戏曲以南戏和北杂剧为代表进入文化历史的视野,南戏和北杂剧分头形成、成熟,构成了南北两个戏剧圈。南戏以南方杭州为中心,北杂剧则以北方大都为中心,两者自成一体,各自发展。元初,南戏和北杂剧又因大一统的出现而在戏剧圈汇聚竞争,构成了戏曲史的广阔画面。如果以戏曲剧本的诞生作为戏曲的正式形成标志,那么南戏则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最早的成熟形式,它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角色体制和舞台表演上都为后世的戏曲形式如明清传奇及清代中后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南戏起源于民间,所以在封建时代不受文人学士重视,研究者甚少。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学家,他的《南词叙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专论南戏的著作,本文将围绕《南词叙录》展开研究,探讨这部戏曲著作所体现的戏曲观。
2 《南词叙录》的成书及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2.1 《南词叙录》创作的个人背景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浙江山阴人,他多才多艺,诗、书、文、画、曲各方面都独树一帜,风格奇绝。徐渭性格狂放不羁,洒脱豪放,他一生可谓是历尽曲折,命途多舛,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他自幼天资聪颖,聪明好学,二十岁时考中秀才,却在之后的岁月中屡次科考失败,八试不举,再没有在科举之路前进一步。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徐渭参加了抗倭战争,受到了胡宗宪的欣赏,加入了胡宗宪幕府,为他效力,并且受到胡宗宪的宠信。后胡宗宪被捕,对徐渭的政治生活是一记重大的打击,在这段时间他多次自杀未遂。徐渭四次婚姻都以悲剧收场,最后一次婚姻他怀疑妻子不贞并杀死妻子,由此获罪,徐渭被革除生员名籍并被捕入狱,六年后经有势力的友人多方营救获释,自此时发时止的精神病纠缠他很久,直到去世。徐渭蹭蹬一生,潦倒终老,这些不幸的经历都影响着他的个性的养成以及他文学的创作。
徐渭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可谓是“行奇,遇奇,诗奇,文奇,画奇,书奇,而词曲为尤奇。”[1]他自己的戏曲创作《四声猿》,打破了南北曲的固有规律,吸收两者的长处进行创作,首创全新的南杂剧形式。《四声猿》自问世就得到袁宏道、王骥德等人的大加赞赏,被视为传世佳作。更加难得的是,徐渭不仅仅在戏曲创作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而且在戏曲理论建设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他的《南词叙录》是古典戏曲论著中仅见的关于南戏的专著,这部书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书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南戏的源流和发展、南戏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南戏的声律、南戏的作家作品评论以及南戏常用术语、方言的考释等,最后整理了当时部分南戏的剧目。
南戏是中国的百戏之祖,形成时间较早,又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在民间广为流传,颇受民众的欢迎。但是因为南戏出身于民间,所以受到正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轻视,把它看作是末道小流。徐渭生于浙江,由于公事、私事常往返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方,这些地区都是当时南戏流行的区域。长时间的接触,耳濡目染,使徐渭对南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南戏有较多的见解和思考。他点评过《琵琶记》,他的《四声猿》前三种南北曲合用,《女状元》全用南曲,可见其对于南戏的熟悉和热爱。徐渭著述《南词叙录》一书的原因,正如他在书中自序中写道:“北杂剧有《点鬼簿》,院本有 《乐府杂录》,曲选有《太平乐府》,记载详矣。惟南戏无人选集,亦无表其名目者,予尝惜之。客闽多病,咄咄无可与语,遂录诸戏文名,附以鄙见。”[2] 可见,他对于当时轻视南戏的现象十分不满,认为北杂剧的研究者众多,而南戏的研究者却少之又少,撰写《南词叙录》的目的就是要像《点鬼簿》、《乐府杂记》、《太平乐府》一样可以详细的记载南戏的多方面内容,宣扬和介绍南戏,为南戏立传,提高南戏在曲坛的地位。
2.2 《南词叙录》创作的社会背景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是挂钩的,它承受着当时时代所特有的各种影响。《南词叙录》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写成的,与明朝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兴起的市民经济、心学的广泛传播有着直接的联系。
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黑暗的政治年代,其黑暗政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统治者的失德。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十六个皇帝,出现了很多昏庸的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不顾社稷。同时,明朝统治者喜爱使用严酷的刑罚,廷杖、凌迟等酷刑盛行。第二是集权统治,君臣斗争。明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统治者废丞相,设六部;设置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为君主培养官僚队伍,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同时,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三是腐败,吏治效率低。明朝出现宦官专权后又有内阁专政,无论是宦官专权还是内阁权专政,明朝的官僚集团都逐渐庞大起来,也日渐腐败。朝野之内贪污风盛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还要被迫交租,因而反抗起义斗争不断。黑暗的政治限制了徐渭在政治上的发挥,使得他在政治上长期失意,因此他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纵情于书画词曲之间。另一方面,残酷的政治环境也唤起了他对文学与政治的思考,影响着他的戏曲观念和戏曲创作。
明朝中叶是我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开端。明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于手工业、商业和商人有了新的政策,这样,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明代的商贸活动逐渐繁荣。所以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发达的封建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存的局面,它撼动了自然的小农经济基础,改变着明代社会的整体面貌。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工商业中心和市民阶层也随之产生,并不断壮大。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导致市民生活的变化,提高了市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所以渐渐的产生了戏曲的接受者群众和戏曲逐渐发展的环境。可以说明中叶后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戏曲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物质上的富裕刺激了精神上的追求,戏曲自然而然的受到更多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追逐,成为城乡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渭也同样对戏曲活动有浓厚兴趣,他参与戏曲剧本的创作,也有自己独特的戏曲理论见解,为《南词叙录》的创作也创造了条件。
一个王朝的建立,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思想统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明前期的思想理论主要是以圣贤之书代替人们的个别思想,大力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用绝对的封建道德规范禁锢人性和人情,排斥所有非正统的学说。同时要求艺术创作为封建统治服务,以宣扬传统礼教为基础,文艺作品只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不可揭露黑暗现实,对于有损上等社会贵族形象的文学作品严加打击。但嘉靖之后,阳明心学流布四方,生徒众多,心学对晚明社会思潮形成了巨大冲击。心学提倡“心即理”,打破了长期以来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对于思想解放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氛围。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崇尚情真,徐渭师从王阳明的学生王畿、 季本,受到阳明心学的很大影响,这一点深刻在他的《南词叙录》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