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_以黄塍镇为例
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_以黄塍镇为例[20200101172845]
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进行了研究,以黄塍镇为例,主要存在经济增长缓慢,医疗费用高、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和管理不规范、医疗服务水平低、报销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不发达、农民意识缺乏、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定点医院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等。在对黄塍镇农村医疗保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农民负担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2
3 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以黄塍镇为例 3
3.1 经济增长缓慢,医疗费用高 3
3.2 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 4
3.3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不规范 6
3.4 医疗服务水平低 7
3.5 报销制度不合理 9
4 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形成原因——以黄塍镇为例 11
4.1 经济不发达11
4.2 农民意识缺乏 12
4.3 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13
4.4 定点诊所和医院垄断,缺乏激励机制14
4.5 缺乏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15
5 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对策15
5.1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15
5.2 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16
5.3 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17
5.4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8
5.5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农民负担19
结论 20
致谢 21
注释 22
参考文献23
附录 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24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而且对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医疗卫生关乎国计民生,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的情况,依法制定的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等保护农民生命和权利不受侵犯的各项政策的总和,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才、医保资金、疫病 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 、卫生监督 等方面。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工作使得合作医疗再次迅速发展,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当前我国农村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 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 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随着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推行,这项制度为我国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基础的医疗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压力。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还没有在农村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医疗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的存在,我国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农村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应当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没有系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做好农村的医疗保障工作,才能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我国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能不能够安定、发展,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农村公共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但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中尤其令人担心的就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包括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包括农村其他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农村医疗保障是关系到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2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社会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用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低费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互济制度,它既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 中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 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 时期的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合作医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以后,许多地方的农村合作医疗 组织迅速解体。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 重新重视农民医疗保障。从1996年起,国家 卫生部在全国选定地方进行农村合作医疗 试点,但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1]。
直到2003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工作才翻开了新的篇章。2003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同时以大病统筹为重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从2003年开始,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工作[2]。具体开展、实施情况如下表所示:
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进行了研究,以黄塍镇为例,主要存在经济增长缓慢,医疗费用高、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和管理不规范、医疗服务水平低、报销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不发达、农民意识缺乏、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定点医院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等。在对黄塍镇农村医疗保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农民负担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2
3 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以黄塍镇为例 3
3.1 经济增长缓慢,医疗费用高 3
3.2 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 4
3.3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不规范 6
3.4 医疗服务水平低 7
3.5 报销制度不合理 9
4 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形成原因——以黄塍镇为例 11
4.1 经济不发达11
4.2 农民意识缺乏 12
4.3 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13
4.4 定点诊所和医院垄断,缺乏激励机制14
4.5 缺乏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15
5 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对策15
5.1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15
5.2 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16
5.3 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17
5.4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8
5.5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农民负担19
结论 20
致谢 21
注释 22
参考文献23
附录 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24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而且对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医疗卫生关乎国计民生,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的情况,依法制定的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等保护农民生命和权利不受侵犯的各项政策的总和,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才、医保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工作使得合作医疗再次迅速发展,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当前我国农村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还没有在农村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医疗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的存在,我国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农村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应当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没有系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做好农村的医疗保障工作,才能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我国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能不能够安定、发展,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农村公共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但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中尤其令人担心的就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包括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包括农村其他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农村医疗保障是关系到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2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
直到2003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工作才翻开了新的篇章。2003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同时以大病统筹为重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从2003年开始,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工作[2]。具体开展、实施情况如下表所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