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机构养老模式及其对大陆民间养老产业的启示(附件)
摘 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探索养老产业发展现已成为人民生活的重点领域。中国大陆的养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基于家庭支持的养老模式需要改变。它必然转变为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养老模式。自2001年起台湾养老产业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养老制度逐步完善。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经营发展方式逐步成熟。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养老问题不同,原因不同,难以互相借鉴。但是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地区生活方式相近,文化传统相似。且台湾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本研究针对中国大陆的养老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于大陆地区启示包括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民间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拓宽民间养老的资本来源、建立民间养老产业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民间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努力提高大陆民间养老产业服务质量等。
目 录
一、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二)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四) 国内研究现状 3
二、 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5
(一) 台湾地区养老模式的概况 5
(二) 台湾地区养老健康产业的服务模式 6
(三) 台湾地区机构养老发展的经验、特点 6
三、 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8
(一)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民间养老服务体系 8
(二) 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拓宽民间养老的资本来源 9
(三) 建立民间养老产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9
(四) 完善民间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10
(五) 努力提高大陆民间养老产业服务质量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44万人。 在过去的十年中,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来临,创造价值的劳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正在减少。 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浮出水面。
中国的老龄化表现出很多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多。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是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约占亚洲老年人总数的五分之二。 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偏高,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差异很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老年人男女性比例也不平衡,女性老年人的数量多于男性老年人数量;三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人口老龄化存在城乡差异,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养老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这显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指出,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这是影响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 全党全社会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养老工作。养老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日常护理的行业,旨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养老产业,包括养老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社会化和市场化是老年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紧紧抓住人口老龄化机遇,完善机制和体制,完善产业政策,为这个朝阳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大陆养老产业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模式不成熟等问题。
台湾地区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故而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于大陆地区而言有诸多可以借鉴和复制的地方。本研究总结了中国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我国养老产业现状,通过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养老模式的对比和发掘找出互通之处,借鉴养老服务产业的先进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机构养老产业的对策,以此推动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进步。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台湾养老机构为立足点,全面分析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出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可供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借鉴的方面,并试图推广至实际现实运行中。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文献和参考材料的研究,深入了解大陆及台湾两地养老机构发展的具体现状和发展概况。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和大陆地区养老产业的横向对比,分析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势所在,以此为启示,针对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实状况,探寻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的新对策和新建议。
3.实地观察法
笔者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到台湾地区台中市台湾东海大学交流学习,期间探访过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并与当地老人进行交流。也探访过台湾幸福家庭促进协会,并与其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沟通。期间也参与和台湾地区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对于台湾地区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养老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养老产业发展现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中国大陆的养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基于家庭支持的养老模式需要转变为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养老模式。台湾养老业自2001年起进入产业化阶段,养老制度逐步完善。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经营发展方式逐步成熟。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养老问题不同,原因不同,难以互相借鉴。但是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地区生活方式相近,文化传统相似,且台湾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于大陆地区而言有诸多可以借鉴和复制的地方。因此,本研究对中国大陆的养老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理论意义
由于民间养老产业在大陆地区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多,尤其是对比分析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与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更是少数。尽管一些研究有所涉及,但它们并不丰富和详细,并且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它们仍需要更复杂的理论来指导大陆养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意在发现台湾地区机构养老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揭示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可供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此为大陆地区养老产业模式建构提供启示。
2.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和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对比分析来阐述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大陆民间养老产业的重要启示,尤其是在实务过程当中的某些重要影响,以此提升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专业性,满足老年人对民间养老产业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实务水准和整体水平。
目 录
一、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二)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四) 国内研究现状 3
二、 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5
(一) 台湾地区养老模式的概况 5
(二) 台湾地区养老健康产业的服务模式 6
(三) 台湾地区机构养老发展的经验、特点 6
三、 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8
(一)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民间养老服务体系 8
(二) 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拓宽民间养老的资本来源 9
(三) 建立民间养老产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9
(四) 完善民间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10
(五) 努力提高大陆民间养老产业服务质量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44万人。 在过去的十年中,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来临,创造价值的劳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正在减少。 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浮出水面。
中国的老龄化表现出很多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多。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是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约占亚洲老年人总数的五分之二。 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偏高,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差异很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老年人男女性比例也不平衡,女性老年人的数量多于男性老年人数量;三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人口老龄化存在城乡差异,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养老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这显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指出,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这是影响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 全党全社会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养老工作。养老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日常护理的行业,旨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养老产业,包括养老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社会化和市场化是老年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紧紧抓住人口老龄化机遇,完善机制和体制,完善产业政策,为这个朝阳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大陆养老产业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模式不成熟等问题。
台湾地区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故而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于大陆地区而言有诸多可以借鉴和复制的地方。本研究总结了中国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我国养老产业现状,通过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养老模式的对比和发掘找出互通之处,借鉴养老服务产业的先进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机构养老产业的对策,以此推动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进步。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台湾养老机构为立足点,全面分析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出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可供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借鉴的方面,并试图推广至实际现实运行中。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文献和参考材料的研究,深入了解大陆及台湾两地养老机构发展的具体现状和发展概况。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和大陆地区养老产业的横向对比,分析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势所在,以此为启示,针对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实状况,探寻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的新对策和新建议。
3.实地观察法
笔者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到台湾地区台中市台湾东海大学交流学习,期间探访过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并与当地老人进行交流。也探访过台湾幸福家庭促进协会,并与其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沟通。期间也参与和台湾地区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对于台湾地区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养老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养老产业发展现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中国大陆的养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基于家庭支持的养老模式需要转变为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养老模式。台湾养老业自2001年起进入产业化阶段,养老制度逐步完善。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经营发展方式逐步成熟。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养老问题不同,原因不同,难以互相借鉴。但是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地区生活方式相近,文化传统相似,且台湾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于大陆地区而言有诸多可以借鉴和复制的地方。因此,本研究对中国大陆的养老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理论意义
由于民间养老产业在大陆地区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多,尤其是对比分析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与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更是少数。尽管一些研究有所涉及,但它们并不丰富和详细,并且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它们仍需要更复杂的理论来指导大陆养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意在发现台湾地区机构养老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揭示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可供大陆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此为大陆地区养老产业模式建构提供启示。
2.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和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对比分析来阐述台湾地区机构养老模式对大陆民间养老产业的重要启示,尤其是在实务过程当中的某些重要影响,以此提升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专业性,满足老年人对民间养老产业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大陆地区民间养老产业的实务水准和整体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