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藏族的建筑及民居特点的初探文献综述

藏区藏族的建筑及民居特点的初探文献综述[20200511191115]
摘要:西藏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的特殊性和环境的差异导致的种种艰辛使得很少有学者去研究藏族的建筑和民居。藏族分布的比较广,但本文主要去描述和研究西藏藏区的建筑及民居的特点。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的碉房,林芝的坡顶木构宅屋以及牧区的帐篷。但这些各有差异的民居建筑都离不开同一个起点:宗教。民居被认为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宗教则是文化的基本质量,民居也就很直接的反应出了这个地域及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点。而藏区建筑和民居的比克忽略的特点之一有:色彩。同时,色彩也离不开宗教信仰的熏陶及影响,因此各个颜色的寓意都有些差异。本文以了解藏区建筑及民居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格为主并考虑高原气候的特点相结合,同时结合传统与时代,让藏族建筑和民居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又不失民族的特色。
关键词:宗教;气候;色彩;建筑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阿旺丹增学者研究过藏传佛教的起源与文化特征。佛教的传播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开始,中间经贵霸王朝迦腻迦王不断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同事也在各国形成了新的教派。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为汉文系统,成为北传佛教;而传入中国西藏和内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佛教分支成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经文为藏文系统;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以及中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成为南传佛教,其经典为巴利文系统。
大约公园7世纪佛教传入中国西藏,中间几经波折,至10世纪时在西藏各地普遍传播。15世纪格鲁派兴起。该教僧人着黄衣,戴黄帽,称为黄教,成为西藏各地最大的教派。
在藏区,尤其在藏传佛教文化下的建筑,有它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它有两大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藏传佛教,另一方面是因为处在世界屋脊,海拔高环境十分独特。而人文宗教的特点由建筑和装饰来表达,它表现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历史。
藏区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业离不开宗教的气息,并运用了统一,平衡,韵律等构图规律。还结合了大胆的色彩搭配,很有艺术造诣和自己的特色。
目前对藏文及佛教文化进行研究的外国人员也很多。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藏区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艺术,也不只为了佛教地区建筑装饰,还具有政治,学术和现实意义。西藏建筑是中国建筑中独具风格的一种;种类繁多,包括宫殿,园林,寺庙,民居,庄园等。它的建筑形式各异,气势雄伟,结构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其次,西藏是政治和宗教并存,民族文化特点鲜明的“圣地”。在西藏建筑的发展上药做到的不仅是与时俱进和传承传统文化,还为构建和谐西藏,以及如何尊重历史和民族习俗。有助于借鉴。
         二、西藏藏区佛教建筑、民居的形成与发展
   2.1藏区建筑、民居的发展简史
    丹珠昂奔著过《西藏文化发展史》时目前较为完整的、科学的、系统全面的。在改革开放前,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对西藏进行考古和研究的人和组织,自1951年后开始有国外的各种身份的人士进藏并对西藏进行考古和研究。因此西藏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因为佛教的传入而又所发展,建筑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和发展。我在中国藏族网通的文化频道上看到,西藏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不过本文我所需要的关于建筑的就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了。“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西藏高原的原始文化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迄今为止,西藏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地点已多达50余处,其中包括细石器地点28处。”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时候西藏就有了三种文化,其中卡若文化是以昌都县卡若遗址为代表,该遗址1977年和1979年由西藏文管会主持经过两次科学发掘发现,发掘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中发房屋遗迹达28座。还有曲贡文化因1984年在拉萨市北效曲贡村发掘的代表性遗址而得名。
公园10世纪左右,吐蕃王朝建立,因此有了宫殿及其装饰。并出现了碉楼建筑这种方便简单适用于高原的建筑。松赞干布时期兴建了诸多至今闻名于世的建筑。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汉藏风格结合的建筑。
    2.2藏区佛教建筑民居的建筑装饰的一些特点
西藏建筑及民居的特点一般有:稳固性,形式多样,装饰华丽和宗教氛围。
一,关于稳固性。西藏建筑的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视觉上和构造上兼顾稳定的基本原因。
二,关于形式的多样性。西藏面积广阔,并且七个地区的特征鲜明,各有差异,住房和建筑和习俗方面有所不同,因而造就了西藏建筑的形式多样性。
三,关于装饰华丽。西藏建筑是结合了宗教艺术,人文艺术和建筑艺术,并且艺术造诣很深。包含了丰富内容的壁画,建筑的以及室内装饰绘画,木雕,泥塑,门帘等生活装饰和唐卡,经幡,石刻玛尼等宗教装饰,并且西藏用的色彩也都较为大胆华丽。
四,关于宗教氛围。西藏除少数其他信仰外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建筑也跟宗教离不开,加上藏历上大多节日和纪念日也是关于宗教的。
       三、藏区的气候及地域条件和藏区建筑的关系
    3.1藏区气候和地域条件
不管从地理和气候来看,西藏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西藏是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等地质活动,导致地震较多。加上西藏是山地为主的地理,寒冷多风的气候。
    3.2藏区气候和地域条件导致的藏区建筑
西藏的碉楼建筑由于墙体厚,从下而上收分性强,视觉上有高耸感。因而既满足了稳固性来对付地域和气候条件,又能防御同时在多风的环境起到保暖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另外碉楼建筑的屋顶为平顶用“阿嘎土”来踏实,既简单又实用,这对降水量多的西藏局部地区的居民起到了良好的防水作用。碉楼建筑在材料上还是经久耐用的。
   四、藏区建筑民居的门,窗,墙体装饰及其设计艺术特征
    4.1藏区建筑及民居的门及门饰
门的装饰包含门扇,门楣,门檐,门额,门廊等多处所以门饰既丰富又复杂。每个部分都进行了不同的修饰,如彩饰,挂物,雕刻,各种不同的造型。门饰的颜色以红和黑为最常用,不过以黑为主。在进行过雕刻和彩饰并成造型的门檐上挂上织物,门上还会有图案或符号等,这些都有各自的寓意。然而一般不再门环和门环座上涂颜色,而是保留原材料的颜色。为什么门檐上有挂饰是因为一来挂饰可以增加层次感,还有宗教寓意并且也能体现建筑的等级地位。
门楣是门框最上边,门楣的装饰也是最高级的。门楣的装饰一般由雕刻和彩饰。它能最为明显的体现等级标志。
门额是门楣上边的,有防水的作用。但它又能对装饰其很大的影响作用。
门廊是门到室内之间的路程,起到走廊或通道的作用。一般在寺庙里门廊在门的正面,而两边是墙壁,但是这墙壁却又不是随随便便的墙壁,上面也有它自己相应的彩绘和绘画。寓意也各自。
    4.2藏区建筑及民居的窗及其装饰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同样,一个建筑的窗户也是这个建筑的眼睛。有点亮通风等的作用。窗的装饰也是很重要的。窗的装饰大致有窗楣,窗框,窗帘,窗套,窗扇等。
窗楣的装饰主要由上下两层椽组成,上下两层一般分别由深红色和绿色两色构成。窗楣上还要挂在藏区藏族特色的任何建筑都可见的那种短却有很多褶皱的白色帘子,随风起舞时很有韵律感。窗框主要装饰经堆和莲花花瓣。在窗扇到的装饰上一般都是雕刻和彩绘,彩绘一般包括人物,莲花或者几何图案等。窗套上几乎全是用黑色的油漆涂一周,以前在网上见过很多外地人说西藏的房子有“黑眼圈”,说的就是窗套。其实它不是“黑眼圈”,黑色在藏族的信仰里是辟邪之用。
    4.3藏区建筑及民居的墙及其装饰
墙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说到防御和保护,很多家庭的外墙上都会有顺序有条理的堆有很多柴木。据说能够防御盗贼,冬天时备用来烧火还能保护房屋不受雨水的冲刷,同时也能增加人的气息和温暖感,可谓一举多得。一般建筑和民居的墙体都是以白色为主。这样与门檐上的深红色起到鲜明的对应,很有层次感。
曾经在一些乡下的民居白色的墙上见过蝎子或者其他图案,也用以祈福和辟邪。同时在拉萨也见过有些地方的墙不是白色而是黄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