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统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现今的市场化经济和机械化运作下,徽雕的保护和传承之路略显艰难,徽雕的传承面临着市场和社会的双重难题。本文通过对徽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传承对象、传承人、传承环境三个方面对徽雕的传承系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建立以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对象为结构的传承系统,对徽雕的传承发展做较为系统的梳理组织,以期为徽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去一些借鉴和启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徽雕传承系统的现状1
(一)传承人现状2
(二)传承环境现状 2
(三)传承对象现状 2
二、徽雕传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一)传承人存在的问题2
1.家族形式传承人2
2.职业教育传承人3
(二)传承环境存在的问题3
1.社会整体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3
2.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支持3
3.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支持不够3
(三)传承对象存在的问题3
1.自身特点难以借鉴经验3
2.无法形成产业化规模3
3.传承载体表现形式单一3
三、完善徽雕传承系统的建议对策4
(一)传承人4
1.解决家庭式传承和职业教育式传承存在的问题4
2.传承主体多样化,扩大传承人范围4
3.建立相关组织机构,支持保护传承人4
(二)传承环境5
(三)传承对象5
1.传承载体创新性产业化多样化5
2.传承源地修复保护6
四、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6
徽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统研究
引言
徽雕是徽派风格的汉族雕刻工艺,是一种传统美术。[1]当代徽雕主要指木雕,石雕和砖雕。主要集中在歙县、黟县、婺源县,留存度也相对较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非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且2006年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徽雕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样化多角度。但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对徽雕的研究较为碎片化,多集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传承保护上,或是以徽雕为例进行的相关文化保护。基于此,本文在实地考察现有徽雕文化公司和对相关徽雕展存机构的访谈,研究提出从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对象三个方面构建综合传承环境和传承主体载体的传承系统,更加系统全面的对徽雕传承做出一些理论方面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是对徽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摸索,愿为徽雕的传承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
徽雕传承系统的现状
徽雕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美术,其传承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注。逐批认定了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五十多家企业公司作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资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和相关企业支持,鼓励徽雕的传承发展。就此,对徽雕的传承方面现状分为了传承人现状,传承环境现状和传承对象现状三个部分。
(一)传承人现状
(二)传承环境现状
就整个大环境来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实力竞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也在不停变化和发展中。徽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21世纪之后,我国才真正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通过资料搜集和调查,已有近五十家作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以及徽雕博物馆文化馆展览厅。比较有名的有绩溪三雕博物馆,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生,安徽华韵徽雕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等。
此外,安徽省文化厅除了公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以外,设立了一些非遗保护地区和基地,政策上给予有关徽雕公司的财政补给,如投资行知学院千万资金设立实训基地和建设教育培训中心。
传承对象现状
目前现有的徽雕一种小作坊的加工,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另一种便是徽雕大师十年磨一剑的雕刻精品作为艺术品送入博物馆展览馆。考察了位于安徽高新区的华韵徽雕有限公司,传承载体徽雕的形式多为大型风格建筑,如祠堂和牌坊,中小型工艺纪念品。
随着城市环境需要和旅游业的发展,徽雕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广场的城市雕塑、文化柱、照壁,公园和住宅区的的园林设计、地标、茶馆、室内装饰物或者祠堂牌坊的特色雕刻,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交流代表物,收藏品。[2]
徽雕传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21世纪之后,才真正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问题和保存传承。徽雕也是在2006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后,其传承和保护才开始有较为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徽雕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人存在的问题
1.家族形式传承人
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在过去一直都是以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一般家族传承较为之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古老传统都给徽雕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家族传人式的培养方式难以很好地保存徽雕技艺和继续发扬光大。同时,相似的师徒形式也延长和减缓了传承人的培养时间和数量。例如现有的徽雕非遗传人王金生和蒯正华传人都是师傅教授的形式。现在的徽雕大师曹篁生就出生于古徽州的一个徽雕世家。这样保守的传承人培养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徽雕的传承与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兴衰直接影响着一类遗产的兴亡。
2.职业教育传承人
(二)传承环境存在的问题
社会整体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城市的融合和全球环境的恶化,多方面原因使得徽雕艺术遭到了较为严重的严重的破坏,现今正面临着多重问题。零散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下逐渐遗失在历史的步伐里,不被年轻人所重视,面临着缺乏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困境。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给这些古老的传统建筑带去了难以修复的破坏,加上由于社会整体对徽雕的认识淡薄,徽雕这一传统美术在社会视角下受到的重视不容乐观。而且受皖南地区的地区限制,徽雕的传播受限,整体社会环境对徽雕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支持
现有的标准规范有《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给予保护认定权力下到县级,并对保护单位履行的职责做了一些详细的规定说明。但是对于传承人的认定和传承项目的设立,需要县级以上政府机关权力,程序和认定条件较为麻烦。对于政策规定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费用进行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明确的问题。地方政府制定一套较为详细并且符合徽雕本身特点的适应性政策文件。
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支持不够
皖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经济相较于落后,安徽作为中部城市,虽然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近些年来有着很大的变化。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不足,在发展中经济建设作为首要,对徽雕文化的传承保护缺乏强大的财政支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徽雕传承系统的现状1
(一)传承人现状2
(二)传承环境现状 2
(三)传承对象现状 2
二、徽雕传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一)传承人存在的问题2
1.家族形式传承人2
2.职业教育传承人3
(二)传承环境存在的问题3
1.社会整体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3
2.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支持3
3.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支持不够3
(三)传承对象存在的问题3
1.自身特点难以借鉴经验3
2.无法形成产业化规模3
3.传承载体表现形式单一3
三、完善徽雕传承系统的建议对策4
(一)传承人4
1.解决家庭式传承和职业教育式传承存在的问题4
2.传承主体多样化,扩大传承人范围4
3.建立相关组织机构,支持保护传承人4
(二)传承环境5
(三)传承对象5
1.传承载体创新性产业化多样化5
2.传承源地修复保护6
四、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6
徽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统研究
引言
徽雕是徽派风格的汉族雕刻工艺,是一种传统美术。[1]当代徽雕主要指木雕,石雕和砖雕。主要集中在歙县、黟县、婺源县,留存度也相对较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非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且2006年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徽雕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样化多角度。但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对徽雕的研究较为碎片化,多集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传承保护上,或是以徽雕为例进行的相关文化保护。基于此,本文在实地考察现有徽雕文化公司和对相关徽雕展存机构的访谈,研究提出从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对象三个方面构建综合传承环境和传承主体载体的传承系统,更加系统全面的对徽雕传承做出一些理论方面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是对徽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摸索,愿为徽雕的传承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
徽雕传承系统的现状
徽雕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美术,其传承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注。逐批认定了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五十多家企业公司作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资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和相关企业支持,鼓励徽雕的传承发展。就此,对徽雕的传承方面现状分为了传承人现状,传承环境现状和传承对象现状三个部分。
(一)传承人现状
(二)传承环境现状
就整个大环境来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实力竞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也在不停变化和发展中。徽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21世纪之后,我国才真正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通过资料搜集和调查,已有近五十家作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以及徽雕博物馆文化馆展览厅。比较有名的有绩溪三雕博物馆,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生,安徽华韵徽雕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等。
此外,安徽省文化厅除了公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以外,设立了一些非遗保护地区和基地,政策上给予有关徽雕公司的财政补给,如投资行知学院千万资金设立实训基地和建设教育培训中心。
传承对象现状
目前现有的徽雕一种小作坊的加工,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另一种便是徽雕大师十年磨一剑的雕刻精品作为艺术品送入博物馆展览馆。考察了位于安徽高新区的华韵徽雕有限公司,传承载体徽雕的形式多为大型风格建筑,如祠堂和牌坊,中小型工艺纪念品。
随着城市环境需要和旅游业的发展,徽雕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广场的城市雕塑、文化柱、照壁,公园和住宅区的的园林设计、地标、茶馆、室内装饰物或者祠堂牌坊的特色雕刻,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交流代表物,收藏品。[2]
徽雕传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21世纪之后,才真正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问题和保存传承。徽雕也是在2006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后,其传承和保护才开始有较为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徽雕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人存在的问题
1.家族形式传承人
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在过去一直都是以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一般家族传承较为之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古老传统都给徽雕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家族传人式的培养方式难以很好地保存徽雕技艺和继续发扬光大。同时,相似的师徒形式也延长和减缓了传承人的培养时间和数量。例如现有的徽雕非遗传人王金生和蒯正华传人都是师傅教授的形式。现在的徽雕大师曹篁生就出生于古徽州的一个徽雕世家。这样保守的传承人培养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徽雕的传承与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兴衰直接影响着一类遗产的兴亡。
2.职业教育传承人
(二)传承环境存在的问题
社会整体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城市的融合和全球环境的恶化,多方面原因使得徽雕艺术遭到了较为严重的严重的破坏,现今正面临着多重问题。零散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下逐渐遗失在历史的步伐里,不被年轻人所重视,面临着缺乏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困境。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给这些古老的传统建筑带去了难以修复的破坏,加上由于社会整体对徽雕的认识淡薄,徽雕这一传统美术在社会视角下受到的重视不容乐观。而且受皖南地区的地区限制,徽雕的传播受限,整体社会环境对徽雕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支持
现有的标准规范有《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给予保护认定权力下到县级,并对保护单位履行的职责做了一些详细的规定说明。但是对于传承人的认定和传承项目的设立,需要县级以上政府机关权力,程序和认定条件较为麻烦。对于政策规定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费用进行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明确的问题。地方政府制定一套较为详细并且符合徽雕本身特点的适应性政策文件。
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支持不够
皖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经济相较于落后,安徽作为中部城市,虽然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近些年来有着很大的变化。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不足,在发展中经济建设作为首要,对徽雕文化的传承保护缺乏强大的财政支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