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_以常州市为例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_以常州市为例[20200103165923]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地方特色文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对展示地方风貌、提高地方品位、推动地方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结合常州实例,针对特色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市建筑缺乏个性、历史遗迹遭到破坏和传统地域文化消失等现象,提出凝练地方文化特色,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社会参与意识等对策,沿着正确的路径向前推进,为特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特色文化,现实困境,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地方特色文化概念 1
3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常州市为例 2
3.1 旅游文化蒸蒸日上 2
3.2 民间艺术多样化 3
3.3 动漫文化兴起 3
4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常州市为例 4
4.1 城市建筑缺乏个性 4
4.2 历史遗迹遭到破坏 4
4.3 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失衡 5
4.4 民间艺术传承困难 6
4.5 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受阻 6
5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以常州市为例 7
5.1 全球化的影响 7
5.2 地方经济发展急功近利 8
5.3 政府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8
5.4 特色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不足 9
5.5 政绩评价机制的影响 9
6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对策 10
6.1 凝炼地方文化特色 10
6.2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10
6.3 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经济投入 11
6.4 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11
6.5 加大宣传力度 12
结 论 13
致 谢 15
注 释...................................................................................................................................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形成的地方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各不相同。然而,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交流使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如何在巨大的冲击下保留地方特色文化,使地方特色文化不仅能在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地方文化只有突出个性和特色,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地方整体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可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社会成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地方特色文化是长期以来由一个地方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地方特色文化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还有利于吸引外来人才和资金的进入。
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还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在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人们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并且能够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地方凝聚力。
2 地方特色文化概念
关于文化的概念不胜枚举,但真正提出“地方特色文化”概念并进行研究,是在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兴起之后。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见解。
首先,从“地域性”这一元素来理解。扶小兰指出,地域文化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孙忠指出,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1]。这些定义都强调了地域这一必要而准确的特征,但是比较笼统和宽泛。
其次,从特征角度来理解。地方文化是在一定地域环境内,具有共同的历史沉淀、 风俗习惯等特征并影响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的文化。地方文化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由特定人群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所决定。
再次,从内容角度来理解。有学者认为地方文化包括当地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宗教信仰、艺术形式和思维方式等,但也有学者认为地方文化只包含某一方面的内容,如具特地区域内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或人文精神。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地方特色文化首先是一种地缘文化,反映了特定区域人群的生产生活。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智模式,不同的生产生活烙印又使地方文化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同时它范围广泛,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建筑景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本课题提出的地方特色文化是指某个特定区域内的具有明显地方差异和特性,能够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特点,并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共有、共享的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遗迹、建筑旅游、民间艺术、生态文明以及民族文化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值得强调的是,地方特色文化往往以当地文化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内容为最具代表性,本课题主要以常州市为例从旅游文化、建筑景观和民间艺术等方面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
3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常州市为例
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常州地处长江之南、太湖 之滨,是江苏 省省辖市 ,处于长江三角洲 中心地带,与苏州 、无锡 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 都市圈。
3.1 旅游文化蒸蒸日上
据民间广泛流传,“好山好水好风光,龙城龙园龙文化,古寺古塔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是常州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常州既临太湖,有天目山、天目湖等自然山水,又有着优越的历史、人文资源。
常州人文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例如有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篦箕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有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遗址、6000年前的金坛三星村人类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的圩墩新石器遗址、距今4500年的寺墩遗址、世界上仅存的“三城、三河”古城遗址——春秋淹城、太平天国忠王府、始建于南唐的三吴第一楼、红梅公园、文笔塔等有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千年古刹天宁寺、风景名胜区茅山道观、清凉寺、大林寺等历史遗迹,为常州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地方特色文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对展示地方风貌、提高地方品位、推动地方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结合常州实例,针对特色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市建筑缺乏个性、历史遗迹遭到破坏和传统地域文化消失等现象,提出凝练地方文化特色,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社会参与意识等对策,沿着正确的路径向前推进,为特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特色文化,现实困境,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地方特色文化概念 1
3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常州市为例 2
3.1 旅游文化蒸蒸日上 2
3.2 民间艺术多样化 3
3.3 动漫文化兴起 3
4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常州市为例 4
4.1 城市建筑缺乏个性 4
4.2 历史遗迹遭到破坏 4
4.3 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失衡 5
4.4 民间艺术传承困难 6
4.5 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受阻 6
5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以常州市为例 7
5.1 全球化的影响 7
5.2 地方经济发展急功近利 8
5.3 政府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8
5.4 特色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不足 9
5.5 政绩评价机制的影响 9
6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对策 10
6.1 凝炼地方文化特色 10
6.2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10
6.3 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经济投入 11
6.4 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11
6.5 加大宣传力度 12
结 论 13
致 谢 15
注 释...................................................................................................................................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形成的地方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各不相同。然而,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交流使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如何在巨大的冲击下保留地方特色文化,使地方特色文化不仅能在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地方文化只有突出个性和特色,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地方整体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可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社会成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地方特色文化是长期以来由一个地方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地方特色文化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还有利于吸引外来人才和资金的进入。
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还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在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人们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并且能够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地方凝聚力。
2 地方特色文化概念
关于文化的概念不胜枚举,但真正提出“地方特色文化”概念并进行研究,是在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兴起之后。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见解。
首先,从“地域性”这一元素来理解。扶小兰指出,地域文化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孙忠指出,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1]。这些定义都强调了地域这一必要而准确的特征,但是比较笼统和宽泛。
其次,从特征角度来理解。地方文化是在一定地域环境内,具有共同的历史沉淀、 风俗习惯等特征并影响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的文化。地方文化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由特定人群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所决定。
再次,从内容角度来理解。有学者认为地方文化包括当地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宗教信仰、艺术形式和思维方式等,但也有学者认为地方文化只包含某一方面的内容,如具特地区域内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或人文精神。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地方特色文化首先是一种地缘文化,反映了特定区域人群的生产生活。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智模式,不同的生产生活烙印又使地方文化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同时它范围广泛,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建筑景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本课题提出的地方特色文化是指某个特定区域内的具有明显地方差异和特性,能够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特点,并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共有、共享的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遗迹、建筑旅游、民间艺术、生态文明以及民族文化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值得强调的是,地方特色文化往往以当地文化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内容为最具代表性,本课题主要以常州市为例从旅游文化、建筑景观和民间艺术等方面对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
3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常州市为例
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常州地处长江
3.1 旅游文化蒸蒸日上
据民间广泛流传,“好山好水好风光,龙城龙园龙文化,古寺古塔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是常州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常州既临太湖,有天目山、天目湖等自然山水,又有着优越的历史、人文资源。
常州人文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例如有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篦箕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有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遗址、6000年前的金坛三星村人类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的圩墩新石器遗址、距今4500年的寺墩遗址、世界上仅存的“三城、三河”古城遗址——春秋淹城、太平天国忠王府、始建于南唐的三吴第一楼、红梅公园、文笔塔等有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千年古刹天宁寺、风景名胜区茅山道观、清凉寺、大林寺等历史遗迹,为常州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