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夕阳红”广场为例
目 录
1 引言1
2 国内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1
2.1 目前国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1
2.2 目前国内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2
3 国内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困境与难点3
3.1 过多借鉴国外经验忽视本国实际4
3.2 管理过程中过于针对某些主流方向4
3.3 管理手段的单一和管理方式的落后4
4 以淮安市“夕阳红”广场为例剖析4
4.1 淮安市“夕阳红”广场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现状5
4.2 淮安市夕阳“红广场”存在的问题5
5 对“夕阳红”广场管理策略的建议及其普适意义8
5.1 针对“夕阳红”广场管理问题提出的建议8
5.2 为改善这些问题可采取的管理策略9
5.3 管理策略的普适意义10
结论11
致谢12
注释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作为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并不是当代人的创新,这一活动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我国古代,有考古资料显示,用以祭祀神灵的舞蹈中的表演形式类似于今天广场文化活动中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大凡祭祀、出征、节日或是庆典多是借助广场中的这种表演艺术形式来表达”[1]。只是这种类型的活动大多是由官方操控意识形态的手段和方式,在民间并不能得到完全展现的空间,只能以民间艺术形式的方式延续。直到十九世纪后期,伴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迅猛崛起,以及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市民为主体体现的广场文化活动才得到真正的繁荣和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由此可见,广场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另外,城市文化又是广场文化活动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背景。只是,现在的广场文化不是原始广场文化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民俗文化在城市广场的发扬光大,而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是现代城市文化以广场这一场所为依托的一种升华。
“大众文化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占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普通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它与普通群众的知识水平、道德境界、艺术素质等基本相适应”[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随之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群众以城市公园、广场为活动场地,开始投入到文化活动中去。但是,这一活动的兴起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扰民、对城市广场的管理困境等,也逐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如何规范这一活动,规范各个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形式,成为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2 国内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
2.1 目前国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早,有关城市文化的研究无论在起步时间上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国内研究所不能及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已有的国外城市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城市文化起源的研究;国外学者认为现代城市文化的源头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即一群城市人以市场为中心所聚集起来受市场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并试图把城市文化归结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其次,有关城市文化功能的研究;这类研究目的在解释城市与人类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认为城市起初不存在,是人类的聚集才形成了城市,人在城市中居住、生活,城市才成为了改造人类的场所,把“物质上的质量”转化成为“精神上的质量”,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灵魂为活物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并且提出了城市的三项基本功能,即“文化储存”、“文化传播和交流”和“文化改造和发展”。作为融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宏大艺术,城市永远将自身置于连续不断地生成之中;这种艺术需要成长和生活于其中的市民用心才能感知城市文化永恒的魅力。
最后,有关城市空间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强调在关注城市具体空间的外部形式表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空间内部的意义,广场作为街道的构成,应分别从其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认为多样性是大城市的天性,城市空间设计不再只等同于视觉艺术空间设计,更应注重于对社会场所的综合理解。只有人在理解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才会选择在一个地方“定居”。
因为国外(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相对与我国要早,所以他们对于城市起源、城市文化功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也比国内更早也更快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一样,在一些研究方面也与我国存在较多的偏差,在此列出国外研究的一些成果只是为了参考国外的研究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借鉴。
在进行实地研究时笔者发现,针对广场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形式,广场管理者更多的只是针对类似广场文艺活动、卫生这一些比较显性的管理方向进行管理,而对于安全隐患这样同样重要但是比较隐性的方面缺乏妥善管理,这就出现了市民在广场上参加和欣赏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在承受一些安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隐患。
3.3 管理手段的单一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从笔者的研究来看,广场管理者对广场的管理还停留在旧有政府式的管理模式中,并没有意识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转变,在面临这种新型的市民自发的文化活动时,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1 引言1
2 国内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1
2.1 目前国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1
2.2 目前国内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2
3 国内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困境与难点3
3.1 过多借鉴国外经验忽视本国实际4
3.2 管理过程中过于针对某些主流方向4
3.3 管理手段的单一和管理方式的落后4
4 以淮安市“夕阳红”广场为例剖析4
4.1 淮安市“夕阳红”广场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现状5
4.2 淮安市夕阳“红广场”存在的问题5
5 对“夕阳红”广场管理策略的建议及其普适意义8
5.1 针对“夕阳红”广场管理问题提出的建议8
5.2 为改善这些问题可采取的管理策略9
5.3 管理策略的普适意义10
结论11
致谢12
注释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作为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并不是当代人的创新,这一活动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我国古代,有考古资料显示,用以祭祀神灵的舞蹈中的表演形式类似于今天广场文化活动中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大凡祭祀、出征、节日或是庆典多是借助广场中的这种表演艺术形式来表达”[1]。只是这种类型的活动大多是由官方操控意识形态的手段和方式,在民间并不能得到完全展现的空间,只能以民间艺术形式的方式延续。直到十九世纪后期,伴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迅猛崛起,以及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市民为主体体现的广场文化活动才得到真正的繁荣和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由此可见,广场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另外,城市文化又是广场文化活动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背景。只是,现在的广场文化不是原始广场文化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民俗文化在城市广场的发扬光大,而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是现代城市文化以广场这一场所为依托的一种升华。
“大众文化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占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普通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它与普通群众的知识水平、道德境界、艺术素质等基本相适应”[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随之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群众以城市公园、广场为活动场地,开始投入到文化活动中去。但是,这一活动的兴起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扰民、对城市广场的管理困境等,也逐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如何规范这一活动,规范各个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形式,成为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2 国内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
2.1 目前国外对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研究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早,有关城市文化的研究无论在起步时间上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国内研究所不能及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已有的国外城市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城市文化起源的研究;国外学者认为现代城市文化的源头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即一群城市人以市场为中心所聚集起来受市场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并试图把城市文化归结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其次,有关城市文化功能的研究;这类研究目的在解释城市与人类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认为城市起初不存在,是人类的聚集才形成了城市,人在城市中居住、生活,城市才成为了改造人类的场所,把“物质上的质量”转化成为“精神上的质量”,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灵魂为活物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并且提出了城市的三项基本功能,即“文化储存”、“文化传播和交流”和“文化改造和发展”。作为融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宏大艺术,城市永远将自身置于连续不断地生成之中;这种艺术需要成长和生活于其中的市民用心才能感知城市文化永恒的魅力。
最后,有关城市空间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强调在关注城市具体空间的外部形式表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空间内部的意义,广场作为街道的构成,应分别从其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认为多样性是大城市的天性,城市空间设计不再只等同于视觉艺术空间设计,更应注重于对社会场所的综合理解。只有人在理解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才会选择在一个地方“定居”。
因为国外(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相对与我国要早,所以他们对于城市起源、城市文化功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也比国内更早也更快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一样,在一些研究方面也与我国存在较多的偏差,在此列出国外研究的一些成果只是为了参考国外的研究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借鉴。
在进行实地研究时笔者发现,针对广场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形式,广场管理者更多的只是针对类似广场文艺活动、卫生这一些比较显性的管理方向进行管理,而对于安全隐患这样同样重要但是比较隐性的方面缺乏妥善管理,这就出现了市民在广场上参加和欣赏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在承受一些安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隐患。
3.3 管理手段的单一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从笔者的研究来看,广场管理者对广场的管理还停留在旧有政府式的管理模式中,并没有意识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转变,在面临这种新型的市民自发的文化活动时,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