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精英在村民自治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以孔滩镇m村为例

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农民精英的生成提供了空间。村民自治组织获得合法性之后,经济型农民精英开始向政治型农民精英过渡。大规模基层民主转型至今,农民精英在村民自治中成为特殊群体。农民精英根据掌握稀有资源的不同,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起着引领者、主导者的作用。与此同时,一方面,权威与民主之间存在着张力,民主为权威提供合法性,却遭到权威的反噬;另一方面,权威自身的利益关系、体制监督、法律法规意识加剧了权威与民主之间的紧张程度。因此,缩小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精英的法律法规意识,建设公正性的村民自治组织显得十分必要。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4
(四)基本概念 4
二、村民自治下农民精英的兴起 7
(一)上层体制改革 7
(二)中层治理需要 7
(三)基层农民精英 8
三、农民精英参与村民自治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8
(一)民主选举 8
(二)民主决策 9
(三)民主管理 10
(四)民主监督 10
四、农民精英参与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10
(一)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11
(二)利己主义 11
(三)监督主体单一 12
五、农民精英有效参与村民自治的策略 12
(一)缩小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12
(二)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13
(三)建设公正性的村民自治组织 13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7
致 谢 1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与生活的农村,出现“权力真空”的现象,并催生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众多的“红利”,改善了农村的现状,也使得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7
致 谢 1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与生活的农村,出现“权力真空”的现象,并催生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众多的“红利”,改善了农村的现状,也使得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阶层出现、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民中的精英成为农村中特殊的群体,并在村民自治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目标之一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村民自治是我国最基层的治理组织。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在现代化政治中,农村扮演着关键性的‘钟摆’角色”,而农民中的精英是村民自治中最活跃、最积极、最热情的一部分人,是村民自治中最重要的主体。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农民精英在村民自治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功能,成为重要的课题。首先,关系着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民精英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其次,关系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再次,关系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最后,可以深化对农村社会精英阶层的认识,完善村民自治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在阶级社会中,权威与民主并存,阶级的阶层分化,精英与非精英共生。“精英”(Elite),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精品”;二是指“经过挑选的合格者”。基于此,古典精英理论家莫斯卡认为精英分为统治精英与非统治精英。统治精英“人数较少,行使所有社会职能,垄断权力并且享受权利带来的利益”。从外因来说,精英掌握着必要的稀缺资源,并获得利益;从内因来说,帕累托认为,“精英是指最强有力、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韦伯从更广义的角度,将精英分为传统型、法理型、魅力型。伴随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与深入,阶级内分阶层化,精英呈现层次性,上层以统治阶层为代表;中层以中产阶级为主体;基层以乡村精英为中心。改革开放之后,乡村精英关系乡村能否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乡村精英成为研究的焦点与重点。
村庄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市场规律的运作提供了条件。村民与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了新型的乡村精英。乡村精英是指“在小群体的交往实践中,那些比其他成员能够调动更多社会资源,获得更多权威性价值分配如安全、尊重、影响力的人,就可称为精英”。村民自治组织的产生,为精英的活动提供了空间与平台,村委会合法性的获得,为乡村精英的活动与流动提供了合法型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降,国内关于乡村精英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1.乡村精英的概念研究;2.乡村精英的分类研究;3.乡村精英的作用研究。
1.乡村精英的概念研究
国内学者在研究乡村时,研究的内容不同,选择的研究主体就有差别,因此出现对乡村精英相异的称谓。一是村落政治精英,任映红认为“村落政治精英指的是在村庄中发挥着领导、决策、管理作用的村干部”。村落政治精英控制着村委会、党支部的政治资源,被张文政称为“村治精英”,指“那些掌握乡村中的优势资源,特别是政治资源,在村务决定和村庄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群体”。不同的是,村治精英更偏向于现代型村务治理,由经济精英渐过到政治精英。但是,无论是村落政治精英,还是村治精英,都无法迎合农村分化后的多元精英现状。二是精英农民,传统的权势阶层被打破,农村资源被分化,经市场调节后,精英农民产生,“那些在村庄中拥有相对政治、经济、文化或其他社会资源优势,其社会影响力超过一般村民社会影响力的农民”。正如巩玉涛指出,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精英农民的概念排除农村中的外来人口与城市退休回来的人口,在包容性上存在不足,但就乡村政治生活而言,其研究主体与村民自治相吻合。乡村精英与精英农民在内容上表现为对某项稀缺资源的占有;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乡村中的独特地位。学界为了进一步实现乡村“善治”,对乡村精英进行更为具体的细分。
2.乡村精英的分类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村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权意识得到提高。乡村精英在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起着表达公共利益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不同的精英扮演不同的角色。从纵向上来看,乡村精英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实现政治精英到宗族精英再到经济精英的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乡村精英存在二分法与多分法:贺雪峰早期将精英分为传统型精英与现代型精英,并且二者是共生的关系,之后,他又将乡村精英分为体制精英与非体制精英,即二分法,这种分类方法更适合我国政治的转型;多分法将乡村精英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吉青进一步细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宗族精英和文化精英。对财富、政权、文化、社会声望、宗族关系等资源的分析是对精英进行分类的标准。对精英进行分类研究,可以揭露乡村精英的成员构成、精英之间的流动、乡村政治生活发展的内驱力。
3.乡村精英的作用研究
权力下放之后,乡村出现治理空间,为精英的有所为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首先,乡村精英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形成非政府组织,“这些非政府社会组织的活动,直接同基层民众结合在一起,是为民众服务和维护民众利益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精英既是组织成立的筹划者,又是组织运行的指导者,更是组织发展的设计者。特别是经济型的专业协会,能够抵御市场风险,谋求更大经济效益;谋求政治权益,寻找政治保护;奉献农村公益事业的价值取向,精英在组织中,利用社会资本,同时,增值社会资本。其次,精英位于国家与村民之间,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