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_以连云港为例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_以连云港为例[2020010316594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近些年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进一步拉大了,并且城乡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很大差别,这不仅有悖于公平正义的原则,还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因此,如何在效率与公平原则两者结合好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我国当前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的重要诉求。目前,城乡在公共基础设施、义务教育水平、文化活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与基本社会保障方面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课题以连云港为例,认为想要改善这种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就要改变城乡结构的二元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责要与其职能相匹配,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措施必须有效实施以改变现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因,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以连云港为例 1
2.1 连云港城乡教育、文化的非均等化 2
2.2 连云港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非均等化 3
2.3 连云港城乡基本社会保障的非均等化 4
3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分析 5
3.1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政策因素 5
3.2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 6
3.3 中国财政体系存在的问题 7
3.4 城乡居民维权意识的差异 9
4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10
4.1 改变城乡结构的二元制度 10
4.2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11
4.3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 12
4.4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注 释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录 18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调整的关键阶段,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的一个必然选择。但目前,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低于城市外,农村还面临着匮乏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的窘境:良好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很难提供给农民,在此情况下,农民很难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看来,为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响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务必要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便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生活需要、生命健康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都是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1]因此以“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可以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奋斗目标,理性说来,要想基本公共服务达到绝对的公平是过于理想化的,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说力争做到基本上平等,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异,让农村居民有归属感,让他们感觉自己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的是大体相同的,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河蟹社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推动连云港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的研究,立足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和视角,对城镇化视域下城乡公共服务供给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提出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发展目标,对连云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策及其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出促进连云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以连云港为例
建国以来,随着国务院《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发布,致使城乡二元户籍分治制度在中国诞生,严格控制“农转非”,成为城乡人口流动的主要壁垒,也就限制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2.1 连云港城乡教育、文化的非均等化
教育差距是隐性的,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乡村人口的学历比城市人口低得多。2014年,连云港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重,城镇和乡村分别是9.2%和0.9%。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3倍、6.2倍、13.5倍、43.6倍、68.5倍。
城乡义务教育上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90.2%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区,一些城区的优秀学校采用多种措施吸引优质生源,例如在升学考试中对成绩优异的农村学生给予一定的金钱奖励,前提是让他们到自己的学校就读;为了学校建设,对于成绩低于自己学校几分的学生设立择校生,就是要求他们多缴费用,这样看来,城区的学校才是最大的赢家,最大限度的包揽了优秀生源又不用自己出费用,真是美美的做了渔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农村优秀学生涌向城市,导致城市学校班级严重超出编制。二是城乡师资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由于待遇和生活环境等原因,素质高些的教师多数不愿在农村执教,造成现有的农村教师想方设法的向城镇跑,以此类推,城镇教师向县城、市区跑,在此基础上,初、高中教师的流失现象尤为严重。三是城乡教学设施差距大,城镇学校教学设备、各种教学设施普遍比农村学校好很多,特别是体育设施和实验设备农村学校往往比较缺乏,城镇的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项目丰富多彩,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可谓是花样层出不穷,对比之下,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就单调的多,实验课基本上不开设,更别说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了。还有一点尤为明显的是,城镇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而农村学生要从初中才有机会接触英语。
调查发现,城镇居民步行到离家最近的公立学校,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为23%,16~30分钟的为53%,31分钟~1小时的为16%,1小时以上的仅有8%;同时,可以看到,农村居民在15分钟内能步行到达离家最近的公立学校的仅有6%,16~30分钟的为11%,31分钟~1小时的为24%,要1小时以上的达到59%。
表1
文化设施方面,农村文化发展的氛围、条件还比较差,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尽管13%的村庄已建有图书馆、文化站等阵地,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设施,也由于观念不新、机制不活、投入不配套等原因,使得辐射功能差,利用率低。同时,一些乡镇文化活动场所和农村文体活动硬件设施存在着数量少、条件差的问题,有场所无设施或者场所和设施被占用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部分经济落后的村庄还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可供农民消费的文化资源的总量是偏少的并且质量不高,这就导致农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调查显示,农民文化生活匮乏问题是他们反应比较强烈的农村三大问题之一,88%的农村居民都希望在自己的住所附近建有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公园等文化设施。就农村现有的文化设施来看,现代化水平是很低的,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如多媒体设备等尚未被引用。
2.2 连云港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非均等化
医疗卫生方面,在城市,由政府投资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十分充裕的,按区域大小机构也各有不同,例如三级、二级、一级这样等级不同的医院,小一点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好一点的大学还会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与专门的医学研究所,紧随其后的还有诸如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让城市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没有后顾之忧,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就很差强人意。他们最多能享受到的只有三级公共卫生服务,即县、乡、村,对他们来说,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就是县医院,因此,只有在有重大疾病的情况下他们才回到县医院就诊,否则就会选择在村里的简易门诊解决,这样一来,很多病症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在享有优越的医疗资源的同时,平均花在看病上面的花销竟然是低于农村的,城镇居民在常见病痛方面,花销在90元以内的占46%,91~120元的有18%,120~150元的有20%,150元以上的为16%,而农村,因为交通、医药储备等各方面原因,每次在90元以内的为16%,91~120元的有23%,120~150元的为27%,150元以上的为3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