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育路径探索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在个性化张扬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自私自利等不良行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在不断地削弱,这种现象给现实的社会道德规范构成了威胁,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历来主张将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利他行为是个体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进行中小学生的利他行为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加孩子的社会适应,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在上网查阅、梳理国内外利他行为研究的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分析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PIE理论等,选取了313名山东省和山西省的中小学生作为被试,立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分别从个案、小组、社区等方面介入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育,以期为利他行为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育路径。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缘起 2
(二) 研究文献综述 3
(三) 研究的意义 3
(四) 研究方案 3
二、 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4
(一) 概念界定 5
(二) 相关理论依据 5
三、 研究结论 6
(一) 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现状 10
(二) 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四、 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11
(一) 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11
(二)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12
(三) 现实生活的可行性 13
五、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的路径 13
(一) 个案工作介入 14
(二) 小组工作介入 15
(三) 社区工作介入 16
(四) 社会行政与政策的介入 17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0
一、前言
研究缘起
如今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多元的文化内容对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 小组工作介入 15
(三) 社区工作介入 16
(四) 社会行政与政策的介入 17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0
一、前言
研究缘起
如今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多元的文化内容对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的负面作用也在不断地侵蚀着青少年,导致他们出现精神空虚,自私自利等行为失范。由于中小学生的生理机能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于外在事物的评判标准还不够客观,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引导其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当前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迅速,介入的领域也十分广泛,特别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教育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毋庸置疑,专业社会工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理念,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将为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育路径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中小学生的利他行为研究的聚焦点比较多,有从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的角度研究的,也有从利他行为的种类方面研究的,还有从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的。国外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做了自己的解释,心理学家偏重于遗传因素的分析,社会学家则更加注重社会文化的因素分析。关于利他行为的分类研究国外学者wilson将利他行为划分为纯粹利他行为和互惠利他行为[1]两种类型。sober将利他行为划分为进化利他行为与本土利他行为[2]两种。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分析主要是归结为一些理论,比如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国内学者关于利他行为的分类研究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少的,张旭昆[3]提出四维度分类法。关于利他行为的发展研究,王雁飞、朱瑜[4]从理论层面上对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阐述,进而提出社会道德准则理论、移情理论、社会道德敏感性理论以及自我归因理论这四种理论。
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他行为原因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学的视角、生物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等。第二,利他行为的种类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了利他行为的种类。第三,关于利他行为实施的因素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社会文化、情境因素、个人特质、其他利他因素等。综合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学生的利他行为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对中小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的介入途径考察较为宽泛,并且鲜有研究考察社会工作的视角下如何培育中小学生利他行为。鉴于此,本研究将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途径。
(三)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访谈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现实状况,并对影响中小学生的利他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立足于社会工作的视角,寻找社会工作与利他行为的契合点,进而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方法完善已有的中小学生利他行为培育的理论
2.实践意义
利他行为的培育将会对中小学生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育,将进一步为学校的思想教育提供借鉴,完善以往的培养途径。
方法意义
本研究综合采用访谈法、实验法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广泛地开展资料的收集查找工作,运用所获得的实验和研究数据剖析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为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育路径提供有益探索。
(四)研究的方案
研究被试
从山东省和山西省某市某中学和小学校随机选取313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167人,占53.35%,女生146人,占46.64%。按年级分类,则一年级学生30名,占9.58%,二年级学生35名,占11.2%,三年级学生38名,占12.14%,四年级学生30名,占9.58%,五年级学生30名,占9.58%,六年级学生36名,占11.50%。七年级学生30名,占9.58%,八年级学生41名,占13.09%,九年级学生43名,占13.73%。如图1,在选取的男生和女生中,各个年级人数所占的比例均相当。

图1 中小学生各年级人数比例
研究方法
实验法
研究调查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一些关于利他行为的测验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
测验一,请被试从三幅图画中挑选出两幅图片,将其归为一组。如肥皂、双手、洗发水;飞机、头盔、轿车,以此来考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