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大学校园小说的文化透析
目 录
1 引言1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剖析1
2.1 游走在学术边缘上2
2.2 沉沦于权钱交易中3
2.3 迷失在欲望诱惑里 4
3 校园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5
3.1 高校制度的积弊严重 5
3.2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6
3.3 不良风气的全面侵染 7
3.4 大学精神的严重缺失 8
4 重塑大学之魂的途径梳理 9
4.1 制度建设高效化 9
4.2 学术研究合理化 11 4.3 思想道德优良化 11
4.4 大学精神多元化 13
结 论14
致 谢15
注 释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以“大学”为题材的小说迅速增加,充斥读者的视野。史生荣的《所谓大学》、《所谓教授》、《大学潜规则》,汤吉夫的《大学纪事》,张者的《桃李》和《桃花》,尹平的《变革》,阎真的《活者之上》,裴文的《高等学府》,秦文君的《大一女生》,史生荣的《教授之死》,格非的《欲望的旗帜》,马瑞芳“新儒林外史三部曲”等等。这些作品,都是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小说的创作者们都是生活或曾经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对大学校园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最切肤、最深刻、最透彻的感受,小说以学院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串连起其在大学校园中的工作、生活片段,多角度地透析大学校园问题,使隐在黑暗中的、未进入公众视野的那些人、那些事晒在阳光下。
当然,大学校园小说也不全都是揭露腐败的现实,也有类似雪岩的《大学,大学》,路文彬的《你好,教授》这批小说,用鲜活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现在高校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以及成长历程,谱写了一曲曲颂扬真善美的正气之歌。在大学,这些有操守、不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也许看起来并不抢眼,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正义,是大学的希望。
大学校园曾是多少代人心中的美好憧憬,是全社会向往的教育天堂。大学校园精神是大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优秀而健康的大学精神才能够引发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然而这个圣洁的教育天堂已然不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世外桃源,大学校园小说中所描写的“大学溃疡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本课题通过阅读大量的校园题材小说,结合参考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透析大学校园的“溃疡点”,将校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揭露出来,对大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学知识分子存在的诸多流弊进行拷问,以唤起知识分子良知的回归和人文理想的重建。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剖析
梳理新世纪以来的大学校园小说,分析文本中大学知识分子的形象,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进行分析,揭示出学院知识分子异化的现实。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各种因素的挑战,大学校园文化自身的独立性具有其特定的文化主体,它在与社会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独立性使其自成系统,拥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大学校园小说中的校园文化,揭示了独立存在的校园文化中黑暗隐秘的一面;透析新世纪大学校园小说中的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学校园,揭示并反思校园文化生活。
2.1 游走在学术边缘上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一直备受人们尊重,因为他们潜心治学,不断追求自我新境界,不断追求学术的发展。学术研究作为一种高级研究活动,关乎高校的整体发展,它应以一种崇高的姿态存在于学者们的心中。然而,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校园小说的日渐丰富,我们看到了“象牙塔”里知识分子的另外一面。如韦火的《学腐》、史生荣的《大学潜规则》、《所谓教授》、《教授之死》等等。作者都以较大的篇幅来表现学术腐败问题。
《学腐》这本书可谓是将学术腐败的种种劣迹表现的淋漓尽致。留美博士孟小飞,踌躇满志、满怀激情地准备回母校大干一番,然而却四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到一位女大学生欧阳娜,他发现所谓的道德防线其实不堪一击,他在陶惠的指引下,逐渐摸清学术界的潜规则,成为一个玩弄学术的“高手”。凭借一系列的手段,上演一出出学术腐败的闹剧,一个留美博士成为了为争夺名利残害同行的“高智商”罪犯。
《大学潜规则》中写到很多教师评职称的论文都不是自己的原创,有的甚至是别人帮忙代写的,正如曹小慧评职称的论文,就是门亮代写的,并找关系帮她申请科研。另外,很多学人申请科研,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笔科研经费,从中捞取一点钱财,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流失,学术研究便受到很大影响。正如《所谓教授》中的刘安定,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做实验写出的论文让给了朱校长,以提升朱校长参评院士的资格和实力,不仅如此,他甚至还修改实验数据,背弃一个知识分子的学术良知。凭借自己一定的学术基础,再加上刻意地曲意逢迎,刘安定很快成为朱校长面前的红人,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视,拥有自己想要的权力。
暧昧混沌与纠缠不清,构成了高校学术生态的基本色调。学术质量被论文数量所代替,腐败不堪的现象充斥在达成数量的过程中,单纯简单的学术道路已被推翻,知识分子总是不断委曲求全,抛弃自己的良知,改变自己的立场,来满足晋升道路上所需的“学术要求”。
史生荣《教授之死》中主人公东学潮被妻子抛弃后,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为礼物,溜须拍马,成为校长身边忠实的追随者,得到了校长的提携重用,逐渐取得所想要的官位、权势、爱情、事业,这让东学潮沉浸在权势和成功中不能自拔,因而更加努力,充满信心。权力越大,他的学术研究越得心应手,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追逐在名利场上,贪得无厌。官场的争斗,学术的困惑以及在几个女人中的周旋,让他心力交瘁,死在了权力争斗的路途中。
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学者也被爆出了学术丑闻,如2010年3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做出的“关于长江学者李连生的惩处决定”,便是针对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的决定。学术问题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愈演愈烈,学术“生病了”,若每个大学人都还对这种现象冷眼旁观,不积极整治,那么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垃圾终会把整个学术的灵魂掏空,那么高校的文化建设体系也最终会坍塌。
2.2 沉沦于权钱交易中
过去,人们眼中的大学校园是神圣而纯洁的地方,它好像与世俗社会隔离开了,不参与对权力与金钱的追逐,而如今,被冠上“小社会”称号的大学校园,让原本处在社会边缘的大学校园也在渐渐走进社会,校园中的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世俗社会中拜金主义、权力至上的气息。原本潜心做学问的学人们也开始受到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走上了不归路。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中也着重描写了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权力滥用,权钱相互渗透的现象。
汤吉夫的《大学纪事》中何季洲校长就是滥用职权将H大完全照着自己的思路发展,他为了保住校长的身份、权力,公然剽窃别人的论文;又利用权力和金钱收买了被剽窃者,使自己相安无事。更利用自己的职权排除异己,赶走了那些不顺从于他的人。
这部小说还塑造了阿古院长这个角色,他就是一个受权力诱惑的典型代表,阿古原本是一个安于学术的大学教师,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在成为院长之后,他便受权力的诱惑,欲望开始泛滥,开始利用他的职权以权谋私。还有物理学院的阿修院长,跟阿古院长一样,原本也是一个本分的人,但在当了院长之后成天想的也是如何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利益。
1 引言1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剖析1
2.1 游走在学术边缘上2
2.2 沉沦于权钱交易中3
2.3 迷失在欲望诱惑里 4
3 校园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5
3.1 高校制度的积弊严重 5
3.2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6
3.3 不良风气的全面侵染 7
3.4 大学精神的严重缺失 8
4 重塑大学之魂的途径梳理 9
4.1 制度建设高效化 9
4.2 学术研究合理化 11 4.3 思想道德优良化 11
4.4 大学精神多元化 13
结 论14
致 谢15
注 释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以“大学”为题材的小说迅速增加,充斥读者的视野。史生荣的《所谓大学》、《所谓教授》、《大学潜规则》,汤吉夫的《大学纪事》,张者的《桃李》和《桃花》,尹平的《变革》,阎真的《活者之上》,裴文的《高等学府》,秦文君的《大一女生》,史生荣的《教授之死》,格非的《欲望的旗帜》,马瑞芳“新儒林外史三部曲”等等。这些作品,都是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小说的创作者们都是生活或曾经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对大学校园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最切肤、最深刻、最透彻的感受,小说以学院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串连起其在大学校园中的工作、生活片段,多角度地透析大学校园问题,使隐在黑暗中的、未进入公众视野的那些人、那些事晒在阳光下。
当然,大学校园小说也不全都是揭露腐败的现实,也有类似雪岩的《大学,大学》,路文彬的《你好,教授》这批小说,用鲜活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现在高校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以及成长历程,谱写了一曲曲颂扬真善美的正气之歌。在大学,这些有操守、不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也许看起来并不抢眼,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正义,是大学的希望。
大学校园曾是多少代人心中的美好憧憬,是全社会向往的教育天堂。大学校园精神是大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优秀而健康的大学精神才能够引发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然而这个圣洁的教育天堂已然不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世外桃源,大学校园小说中所描写的“大学溃疡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本课题通过阅读大量的校园题材小说,结合参考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透析大学校园的“溃疡点”,将校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揭露出来,对大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学知识分子存在的诸多流弊进行拷问,以唤起知识分子良知的回归和人文理想的重建。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剖析
梳理新世纪以来的大学校园小说,分析文本中大学知识分子的形象,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进行分析,揭示出学院知识分子异化的现实。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各种因素的挑战,大学校园文化自身的独立性具有其特定的文化主体,它在与社会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独立性使其自成系统,拥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大学校园小说中的校园文化,揭示了独立存在的校园文化中黑暗隐秘的一面;透析新世纪大学校园小说中的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学校园,揭示并反思校园文化生活。
2.1 游走在学术边缘上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一直备受人们尊重,因为他们潜心治学,不断追求自我新境界,不断追求学术的发展。学术研究作为一种高级研究活动,关乎高校的整体发展,它应以一种崇高的姿态存在于学者们的心中。然而,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校园小说的日渐丰富,我们看到了“象牙塔”里知识分子的另外一面。如韦火的《学腐》、史生荣的《大学潜规则》、《所谓教授》、《教授之死》等等。作者都以较大的篇幅来表现学术腐败问题。
《学腐》这本书可谓是将学术腐败的种种劣迹表现的淋漓尽致。留美博士孟小飞,踌躇满志、满怀激情地准备回母校大干一番,然而却四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到一位女大学生欧阳娜,他发现所谓的道德防线其实不堪一击,他在陶惠的指引下,逐渐摸清学术界的潜规则,成为一个玩弄学术的“高手”。凭借一系列的手段,上演一出出学术腐败的闹剧,一个留美博士成为了为争夺名利残害同行的“高智商”罪犯。
《大学潜规则》中写到很多教师评职称的论文都不是自己的原创,有的甚至是别人帮忙代写的,正如曹小慧评职称的论文,就是门亮代写的,并找关系帮她申请科研。另外,很多学人申请科研,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笔科研经费,从中捞取一点钱财,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流失,学术研究便受到很大影响。正如《所谓教授》中的刘安定,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做实验写出的论文让给了朱校长,以提升朱校长参评院士的资格和实力,不仅如此,他甚至还修改实验数据,背弃一个知识分子的学术良知。凭借自己一定的学术基础,再加上刻意地曲意逢迎,刘安定很快成为朱校长面前的红人,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视,拥有自己想要的权力。
暧昧混沌与纠缠不清,构成了高校学术生态的基本色调。学术质量被论文数量所代替,腐败不堪的现象充斥在达成数量的过程中,单纯简单的学术道路已被推翻,知识分子总是不断委曲求全,抛弃自己的良知,改变自己的立场,来满足晋升道路上所需的“学术要求”。
史生荣《教授之死》中主人公东学潮被妻子抛弃后,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为礼物,溜须拍马,成为校长身边忠实的追随者,得到了校长的提携重用,逐渐取得所想要的官位、权势、爱情、事业,这让东学潮沉浸在权势和成功中不能自拔,因而更加努力,充满信心。权力越大,他的学术研究越得心应手,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追逐在名利场上,贪得无厌。官场的争斗,学术的困惑以及在几个女人中的周旋,让他心力交瘁,死在了权力争斗的路途中。
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学者也被爆出了学术丑闻,如2010年3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做出的“关于长江学者李连生的惩处决定”,便是针对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的决定。学术问题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愈演愈烈,学术“生病了”,若每个大学人都还对这种现象冷眼旁观,不积极整治,那么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垃圾终会把整个学术的灵魂掏空,那么高校的文化建设体系也最终会坍塌。
2.2 沉沦于权钱交易中
过去,人们眼中的大学校园是神圣而纯洁的地方,它好像与世俗社会隔离开了,不参与对权力与金钱的追逐,而如今,被冠上“小社会”称号的大学校园,让原本处在社会边缘的大学校园也在渐渐走进社会,校园中的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世俗社会中拜金主义、权力至上的气息。原本潜心做学问的学人们也开始受到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走上了不归路。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中也着重描写了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权力滥用,权钱相互渗透的现象。
汤吉夫的《大学纪事》中何季洲校长就是滥用职权将H大完全照着自己的思路发展,他为了保住校长的身份、权力,公然剽窃别人的论文;又利用权力和金钱收买了被剽窃者,使自己相安无事。更利用自己的职权排除异己,赶走了那些不顺从于他的人。
这部小说还塑造了阿古院长这个角色,他就是一个受权力诱惑的典型代表,阿古原本是一个安于学术的大学教师,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在成为院长之后,他便受权力的诱惑,欲望开始泛滥,开始利用他的职权以权谋私。还有物理学院的阿修院长,跟阿古院长一样,原本也是一个本分的人,但在当了院长之后成天想的也是如何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利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