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市为例

目前,进城务工的大多数农民工拿着微薄的工资进行着繁重的工作,甚至于到退休时也享受不到基本的养老保险待遇,或者是面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等种种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例,从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实地调研,利用logit模型研究得出农民工参保率低下、退保率高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个体特征和就业特征两大方面。综合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企业性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换工作次数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影响农民工选择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因素略有差异。然后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论,提出整合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农民工参保监督管理系统等改进措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引言 3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3
(二)研究安排 3
二、文献回顾 4
(一)农民工群体内在因素的作用 4
(二)农民工群体外部条件的作用 4
三、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5
(一)数据收集 5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5
1.农民工群体的人口学特征 5
2.农民工群体工作状况 5
3.农民工群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情况 6
4.整体参保情况的交互变量分析表 7
四、计量结果及分析 8
(一)农民工选择是否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 8
(二)农民工选择参加城职保或新农保影响因素对比 9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1.农民工个体特征占主导影响地位 10
2.农民工的工作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10
(二)政策建议 11
1.整合目前农民工多样化的养老保险模式 11
2.考虑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适当的制度创新 11
3.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责任意识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与消费状况调研》 12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南京市为例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2016年,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工数量达到2.73亿人,约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口的6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点工作项目在于要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2011 年7 月1日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开始实施,从法律的高度规定了农民工也可以纳入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2008年至2015年末,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从9.8%上升到20.4%,虽然社会保险开始纳入城镇灵活就业劳动者,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限制为城镇户籍的就业群体 [1]。在东部沿海地区,广大农民工群体虽然主要进行着“苦、脏、累、急、难、险”的工作,但是 “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一些地方已参保的农民工还纷纷退保”[2]。总之,在部分城镇企业拒绝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的同时农村地区也不能很好的承担责任,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也无法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农民工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面临严峻的社会形势。
同时,考虑到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可以发现农民工参保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碎片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具体影响虽然难以量化,但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农民工的农村户籍出发来看,2009年以后“新农保”制度开始实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大提高,不仅明确了政府的筹资责任,而且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并且采取自愿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参保。但是其不足之处仍然很多:首先是保障水平较低,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其次是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参保的形式,限制了相关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权。[3]再次是自愿参保使得逆向选择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阻碍了保障范围的扩大。总之,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也会因为制度的原因不选择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继续受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影响。2010年《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切实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得以保障。但是,其中参保缴费满15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的硬性规定也是很多工作流动性较大农民工弃保的原因。2015出台的转移接续办法规定,农民工转移务工地点后,原则上不办理退保,若在新务工地(统筹地区内)继续参保,则之前的养老保险权益累计计算。待遇计发办法规定,农民工缴费不足15年,到退休年龄一次性结算个人账户,也可以和户籍所在地农村的新农保合并计算满15年。目前,单位及个人社会保险总缴费率的降低,医疗与生育保险的合并实施,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2016年的新政策提出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建立,旨在将目前以户籍划分的城居保和新农保制度合并实施,既有利于扩大参保范围,将更多制度外的农民工纳入参保体系,也会使转移接续的流程更为便利。总之,如果农民工在城市正规就业,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随着相关转移接续政策正逐步完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南京市的农民工群体,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找出影响南京市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参保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同时结合目前我国已出台的与农民工养老保险相关的政策,提出提高农民工参保率、优化其参保模式的针对性建议,进一步达到改善农民工实际劳动权益的目的。
(二)研究安排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计量模型法。利用stata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构造logit模型解释参保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问卷设计情况将自变量选定为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两大类。
首先为了获得农民工参保基本情况,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核心变量是是否选择参保、选择参加哪种养老保险两类来计算各类参保比例,并分别做选取的各个分类变量与是否选择参保变量的交互分析,以此初步对影响因素做估计。其次构造二元logit模型,计算至少选择参加一类基本养老保险的概率。然后再构造两个二元logit模型做对比分析: 其一为影响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因素,其二为影响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因素。对比影响参加两类不同种类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理论研究与计量模型结果的差异,合理解释误差情况,用logistics模型计算出logit模型中显著影响因素的机会比,具体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再做整体的分析总结。模型的特色之处不仅在于将农民工个体特征和就业特征放在一个模型中综合考虑(而以往的研究的模型中一般只有同类因素);而且在于将两类模型对比分析,具体分析出了影响农民工选择两类不同参保的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