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附件)【字数:13281】
摘 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农村文明的协调发展。每个地区的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深刻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构建出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六项指标构成,包括文化基础设施、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服务、文化形象宣传、文化消费、农村面貌。通过村民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法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分析 3
2.1新农村的概念 3
2.2文化建设的概念 3
2.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3
第三章 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
3.1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3.2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4
3.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标的解析 5
3.4村民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调查 6
3.5村民对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8
3.6村民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满意度调查 10
3.7村民对文化形象宣传的满意度调查 11
3.8村民对文化消费的满意度调查 13
3.9村民对农村面貌的满意度调查 14
第四章 对村民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6
4.1旋转成份矩阵 16
4.2解释的总方差 17
4.3计算各因子得分 18
4.4结论 20
第五章 提高村民满意度的对策 22
5.1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2
5.2满足群众需求,注重资源整合 22
5.3加强教育,提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村民的文化素质 22
5.4加强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形象宣传力度 22
5.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村民文化消费意识 22
5.6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留住人才 23
结束语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民越来越注重文化的需求,他们渴望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希望能够经常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活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步骤[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其他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的文章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是这篇文章却是通过张家港这一个小小的县城为案例进行研究,与其他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更加具有自己的特点,所写的对策也更加符合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环境。
写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创建出更加能体现农民自己感想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评价分析是基于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的,所以这个评价指标更加客观的体现出了村民自己的感想。通过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从而促进张家港新农村的全面开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1.3研究内容
首先根据相关文献的总结,对新农村和文化建设的概念进行界;随后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以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来构建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六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构建的指标体系框架是否合理以及找出导致村民满意度低的原因;最后针对提高张家港村民满意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1.4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也被称作为是历史研究法或文献资料研究法,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从而获得数据分析结果的过程[2]。本文从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大量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书籍以及在期刊网上下载与之相关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使本文的观点及论述更具科学性和说服性。
调查法。本文将充分运用调查统计资料,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为本文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分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从而增强了本文的说服力。
因子分析法。本文通过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来建立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分析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对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活动、文化形象宣传、文化消费、农村面貌等六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比较,从而分析导致村民满意度低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分析
2.1新农村的概念
马晓河(2006)把新农村的概念概括为“五新”,即新村貌、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和新组织[3]。许经勇(2006)提出通过城市化来带动新农村的建设。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已经超出农村这个界限,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即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它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里面的农民也注重文明风尚,政府会出台各种文化服务措施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2文化建设的概念
针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王惠琴、尹文嘉(2006)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手段,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张文平(2006)认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总之,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它的经济也能得到高速发展。
2.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张家港政府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的逐步实施,政府加快推进文化工程建设,各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得到扩大。为了丰富张家港村民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张家港各镇坚持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市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次数不断再创新高。各镇通过“五位一体”服务站的建设成功,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了整个城市,实现了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张家港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农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张家港农村地区的绿化建设、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不断改善。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尽管张家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但是部分村子还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群对政府开展的各种活动、服务措施参与度不高;部分村民仍然坚持传统的思想,文化素质低;村民的人均收入比较高,但是平均数不等于全部,还有部分村民只能维持温饱;乡镇与市区的发展不平衡,市区发展水平高,乡镇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法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分析 3
2.1新农村的概念 3
2.2文化建设的概念 3
2.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3
第三章 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
3.1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3.2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4
3.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标的解析 5
3.4村民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调查 6
3.5村民对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8
3.6村民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满意度调查 10
3.7村民对文化形象宣传的满意度调查 11
3.8村民对文化消费的满意度调查 13
3.9村民对农村面貌的满意度调查 14
第四章 对村民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6
4.1旋转成份矩阵 16
4.2解释的总方差 17
4.3计算各因子得分 18
4.4结论 20
第五章 提高村民满意度的对策 22
5.1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2
5.2满足群众需求,注重资源整合 22
5.3加强教育,提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村民的文化素质 22
5.4加强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形象宣传力度 22
5.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村民文化消费意识 22
5.6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留住人才 23
结束语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民越来越注重文化的需求,他们渴望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希望能够经常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活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步骤[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其他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的文章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是这篇文章却是通过张家港这一个小小的县城为案例进行研究,与其他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更加具有自己的特点,所写的对策也更加符合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环境。
写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创建出更加能体现农民自己感想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评价分析是基于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的,所以这个评价指标更加客观的体现出了村民自己的感想。通过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从而促进张家港新农村的全面开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1.3研究内容
首先根据相关文献的总结,对新农村和文化建设的概念进行界;随后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以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来构建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六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构建的指标体系框架是否合理以及找出导致村民满意度低的原因;最后针对提高张家港村民满意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1.4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也被称作为是历史研究法或文献资料研究法,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从而获得数据分析结果的过程[2]。本文从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大量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书籍以及在期刊网上下载与之相关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使本文的观点及论述更具科学性和说服性。
调查法。本文将充分运用调查统计资料,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为本文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分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从而增强了本文的说服力。
因子分析法。本文通过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来建立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分析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对张家港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活动、文化形象宣传、文化消费、农村面貌等六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比较,从而分析导致村民满意度低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对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分析
2.1新农村的概念
马晓河(2006)把新农村的概念概括为“五新”,即新村貌、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和新组织[3]。许经勇(2006)提出通过城市化来带动新农村的建设。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已经超出农村这个界限,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即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它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里面的农民也注重文明风尚,政府会出台各种文化服务措施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2文化建设的概念
针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王惠琴、尹文嘉(2006)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手段,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张文平(2006)认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总之,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它的经济也能得到高速发展。
2.3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张家港政府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的逐步实施,政府加快推进文化工程建设,各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得到扩大。为了丰富张家港村民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张家港各镇坚持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市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次数不断再创新高。各镇通过“五位一体”服务站的建设成功,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了整个城市,实现了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张家港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农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张家港农村地区的绿化建设、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不断改善。张家港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尽管张家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但是部分村子还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群对政府开展的各种活动、服务措施参与度不高;部分村民仍然坚持传统的思想,文化素质低;村民的人均收入比较高,但是平均数不等于全部,还有部分村民只能维持温饱;乡镇与市区的发展不平衡,市区发展水平高,乡镇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