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产业发展当代困境及活态传承研究(附件)【字数:12843】

摘 要宜兴紫砂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在依然活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与国际舞台上。但在发展上和传承上也和诸多民间手工艺一样,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虚假职称导致行业风气败坏,缺乏传承人等,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宜兴紫砂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结合紫砂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紫砂市场在整体上和企业小环境下分别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详细提出了四个紫砂产业活态传承的路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平台化模式促进紫砂产业的健康发展。创建具有宜兴地方性的民间手工艺活态传承路径,其目的指向宜兴紫砂产业未来的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相关概念释义 1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第二章 宜兴紫砂产业发展历史和基础 3
2.1发展历史 3
2.2发展基础 3
第三章 宜兴紫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5
3.1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5
3.2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
3.3目前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7
第四章 宜兴紫砂活态传承发展策略 10
4.1营造有利活态传承的社会环境 10
4.2平台化产业运营模式的构建 11
4.3企业要构建有助于活态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4.4教学科研机构对活态传承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13
结 论 13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紫砂制品作为传统工艺品,具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携带沉重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茶,陶融合中形成自己的艺术框架和生活节奏,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
随着经济的不断活跃,当物品价格涨幅低于可支配费用的涨幅时,手持货币的人们将逐渐增加,投资逐渐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从市场化角度看,商品经济范围内的艺术作品具有文化价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商业价值两个属性。前者是指艺术品的社会效益和美学效益。后者是指艺术作品的交换价值以及保存和收藏价值。与金融市场风险和房地产投资不确定性相比,越来越多的人将文化市场视为新的投资方向,收藏品让大多数人认可和分辨出收藏价值。普通文化产品的定位随着文化内涵的传播和经济条件的提高逐渐提高,更多喜欢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的人能够购买到普通紫砂产品来作为常用品。同时,紫砂产品的传承和创新也是为了满足受众需求。
从世界来看,全球化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信息浪潮已经出现,从中国来看,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经营环境多遍使得业务变得日趋复杂,传统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紫砂行业必须创新运营模式,来应对商业环境的变化,同时保证品牌质量,提升紫砂文化地位的影响力。
从活态传承方面来看,如何发展、传承和创新是每个传统手工艺都会遇到的问题,为使我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活态传承意义重大。
1.1.2选题的意义
紫砂工艺作为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进程日益陷入生存困境,本文通过对宜兴市紫砂的发展现状及对市场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调查研究实际,发现宜兴紫砂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为宜兴紫砂的发展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洞察其未来发展前景,对宜兴紫砂市场的研究,对推动当今世界陶瓷市场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实践意义。
1.2相关概念释义
1.2.1活态传承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是区别于以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用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的方式。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宜兴紫砂发展的动因,对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历史做一个简单的概述,接着通过对当地市场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地紫砂的营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当地艺术家,居民的走访对紫砂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合紫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创新和传承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产业。
1.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在前人对宜兴紫砂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紫砂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并且找到改善问题的策略。
(2)实地调查法
对当地一些制陶作坊、紫砂企业等进行走访,了解生产和运作程序。
(3)人物访谈法
对一些紫砂工艺大师、当地居民和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问,为分析紫砂市场存在的问题,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第二章 宜兴紫砂产业发展历史和基础
2.1发展历史
宜兴紫陶器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北宋时期,紫砂壶真正的出现时间是明朝正德年间,供春发明了第一把紫砂壶为“供春壶”。从此宜兴便凭借紫砂壶在天下闻名。在明清时期,紫砂快速发展,晚清至中华民国,虽然战争频繁,但茶壶的生产从未停止过,遍布中国各地的茶餐厅,大量的作家和商人与它结缘,而且已经走向海外了。
自1922年到1949年前夕,可以说是快速衰落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宜兴紫砂从业人员在战后只剩下50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是只有紫砂从业者的一半。这些在战乱中存活的老艺人们,经过政府的扶持和组织,通过合作社恢复了紫砂产品的生产。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创新紫砂制造工艺,弘扬紫砂文化的重要时期。
1950年至1960年生产的宜兴紫砂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风格,生产工艺熟练,现在紫砂壶制作工艺大多是是那个时期工艺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最大力度的的继承,保护和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对艺术品的精神需求也在增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物,高端的紫砂产品的交易价格越来越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