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才流失及其对策研究__以句容市茅山镇为例
农村人才流失及其对策研究__以句容市茅山镇为例[20200101173128]
摘要 农村人才即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在其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村人才不断从农村涌向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的过程,农村人才日益减少,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一些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且年富力强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 ,使农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 ,这些地区的农业只是靠一群年迈的老人在支撑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而现代农业的建设需要大批的农村人才。 因此 ,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就必须破解农村人才流失这一难题。 本文从农村人才流失的现状结合在句容市茅山镇的实际调查进行分析,把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进行考虑,随着农村的发展,该课题还存在着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目 录
1 引言1
2 农村人才及人才流失的界定和表现1
2.1 农村人才流失的界定1
2.2 农村人才流失的表现2
3 农村人才流失的原因3
3.1 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对农村人才的吸引力不强3
3.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人才生活水平较低4
3.3 农村人才待遇低下,补偿机制不健全5
3.4 政府人才激励政策效果不明显6
4 控制农村人才流失的对策7
4.1 大力推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以留住人才7
4.2 逐步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以吸引人才8
4.3 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以培育本土化人才10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不断延续和深入的大背景之中。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是一种普遍的趋势,也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这样一种大的背景特征,它的影响是普遍的、难以回避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国名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令国人振奋,令世界刮目。在这大好背景之下,农村经济也持续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但是改革开放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城市人才达到饱和状态。在农村地区许多人想尽办法希望能够离开农村,他们认为农村的福利和设施比不上城市,务农不仅辛苦而且收入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农村地区的现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以身份为区分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农村劳动力只能选择就地“自然就业”,因此而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经过逐年的积压,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队伍十分庞大。同时,随着耕地资源的快速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农村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庞大的人口和越来越少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农村人口都不再想继续留在农村务农,尤其是一些有一定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纷纷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成为了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这种状况导致了农村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人才的不断减少。
本文将利用在茅山镇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的建立、居民的收入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各个角度入手,进行现状与原因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对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看法。
2 农村人才及人才流失的界定和表现
2.1 农村人才及人才流失的界定
2.1.1 农村人才的界定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人才,起码是具有中专或者是中专以上学历以及专业的技术职称的人员。但是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在农村的很多技术能手都算不上是农村人才。事实上是,学历高却没有经验的人到农村地区去并不一定能够产生什么作用。在农村地区需要的是大量的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才。百度百科上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界定是“农村实用人才,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当地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出现使农民分工更加细化。”本文所说的“农村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与农村总体人口平均文化水平相比,“农村人才”的素质相对较高,或者是能力较强,与城市总体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相比可能还处于劣势,但是他们是农村的骨干和中坚核心力量。[1]
2.1.2 农村人才流失的界定
农村人才流失是指这些对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农村人才大量离开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工作。由于农村的各种人才不断离开走向城市,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科技型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各种的不利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农村的生活条件差,人才的引进困难,也没较好的办法能够留住人才,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增加农村土地的附加值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力度等方面入手,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以此来解决或缓解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应该通过大力地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来达到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的目的,并且要引导和鼓励一些高素质人才和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就业、创业来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农村现代化建设依靠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必须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能够充分了解市场,致富能力强的农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这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根本保障。
2.2 农村人才流失的表现
2.2.1 农村人才流失的发展
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在近代以来就有所表现,在洋务运动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就不断向城市转移。近现代影响比较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辛亥革命以后,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了工人。据粗略统计,在1920年我国的工人人数就已经已达到200万人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人才不断流出的过程。[2]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衰落。城乡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而变的越来越大,城乡隔离的格局更加突出和固化。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农村人才流失日益严重。
2.2.2 农村人才流失的现状
农村人才流失主要表现在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两个方面。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根据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了2.4%。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在所有的农民工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有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这部分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
所以我国目前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人才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得农村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而言都比较低。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农村人才,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教育落后、经济滞后的事实,造成了农村人才匮乏的现状。
本文选取句容市茅山镇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茅山镇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村人才流失的原因,从而希望能够找到有效解决和环节农村人才流失的办法。茅山镇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5万人左右。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给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而年轻人的离开使家里的老人不但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农活,有的还要照顾小孩。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村上几乎都是老人,村里的许多土地都无人管理,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虽然外出务工使得生活有所上升,但是村里的经济建设并未改善,许多人甚至离开家乡去城市定居,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
摘要 农村人才即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在其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村人才不断从农村涌向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的过程,农村人才日益减少,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一些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且年富力强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 ,使农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 ,这些地区的农业只是靠一群年迈的老人在支撑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而现代农业的建设需要大批的农村人才。 因此 ,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就必须破解农村人才流失这一难题。 本文从农村人才流失的现状结合在句容市茅山镇的实际调查进行分析,把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进行考虑,随着农村的发展,该课题还存在着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目 录
1 引言1
2 农村人才及人才流失的界定和表现1
2.1 农村人才流失的界定1
2.2 农村人才流失的表现2
3 农村人才流失的原因3
3.1 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对农村人才的吸引力不强3
3.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人才生活水平较低4
3.3 农村人才待遇低下,补偿机制不健全5
3.4 政府人才激励政策效果不明显6
4 控制农村人才流失的对策7
4.1 大力推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以留住人才7
4.2 逐步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以吸引人才8
4.3 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以培育本土化人才10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不断延续和深入的大背景之中。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是一种普遍的趋势,也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这样一种大的背景特征,它的影响是普遍的、难以回避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国名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令国人振奋,令世界刮目。在这大好背景之下,农村经济也持续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但是改革开放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城市人才达到饱和状态。在农村地区许多人想尽办法希望能够离开农村,他们认为农村的福利和设施比不上城市,务农不仅辛苦而且收入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农村地区的现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以身份为区分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农村劳动力只能选择就地“自然就业”,因此而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经过逐年的积压,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队伍十分庞大。同时,随着耕地资源的快速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农村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庞大的人口和越来越少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农村人口都不再想继续留在农村务农,尤其是一些有一定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纷纷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成为了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这种状况导致了农村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人才的不断减少。
本文将利用在茅山镇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的建立、居民的收入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各个角度入手,进行现状与原因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对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看法。
2 农村人才及人才流失的界定和表现
2.1 农村人才及人才流失的界定
2.1.1 农村人才的界定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人才,起码是具有中专或者是中专以上学历以及专业的技术职称的人员。但是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在农村的很多技术能手都算不上是农村人才。事实上是,学历高却没有经验的人到农村地区去并不一定能够产生什么作用。在农村地区需要的是大量的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才。百度百科上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界定是“农村实用人才,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当地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出现使农民分工更加细化。”本文所说的“农村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与农村总体人口平均文化水平相比,“农村人才”的素质相对较高,或者是能力较强,与城市总体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相比可能还处于劣势,但是他们是农村的骨干和中坚核心力量。[1]
2.1.2 农村人才流失的界定
农村人才流失是指这些对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农村人才大量离开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工作。由于农村的各种人才不断离开走向城市,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科技型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各种的不利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农村的生活条件差,人才的引进困难,也没较好的办法能够留住人才,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增加农村土地的附加值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力度等方面入手,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以此来解决或缓解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应该通过大力地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来达到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的目的,并且要引导和鼓励一些高素质人才和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就业、创业来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农村现代化建设依靠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必须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能够充分了解市场,致富能力强的农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这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根本保障。
2.2 农村人才流失的表现
2.2.1 农村人才流失的发展
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在近代以来就有所表现,在洋务运动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就不断向城市转移。近现代影响比较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辛亥革命以后,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了工人。据粗略统计,在1920年我国的工人人数就已经已达到200万人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人才不断流出的过程。[2]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衰落。城乡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而变的越来越大,城乡隔离的格局更加突出和固化。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农村人才流失日益严重。
2.2.2 农村人才流失的现状
农村人才流失主要表现在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两个方面。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根据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了2.4%。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在所有的农民工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有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这部分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
所以我国目前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人才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得农村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而言都比较低。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农村人才,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教育落后、经济滞后的事实,造成了农村人才匮乏的现状。
本文选取句容市茅山镇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茅山镇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村人才流失的原因,从而希望能够找到有效解决和环节农村人才流失的办法。茅山镇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5万人左右。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给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而年轻人的离开使家里的老人不但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农活,有的还要照顾小孩。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村上几乎都是老人,村里的许多土地都无人管理,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虽然外出务工使得生活有所上升,但是村里的经济建设并未改善,许多人甚至离开家乡去城市定居,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