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耕地轮作休耕的对策研究【字数:11610】
摘 要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的试点方案》,农业部副部长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表述,随后得到了很多地方支持,试点地区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内很多学者就‘耕地轮作休耕是否有益于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展开调研,很多实验和调查发现轮作休耕是有利的。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这一方面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 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对比并借鉴在耕地轮作休耕上取得成果的国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进相关政策。基于此, 本文将根据耕地轮作休耕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对我国的耕地轮作休耕有个初步了解。通过美国和日本两个较早实现耕地轮作休耕的国家进行对比,吸取其成功经验。再通过对苏州的实地调查访问,构建其理论分析框架,了解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相关政策、现状与成就以及目前苏州地区耕地轮作休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后续政策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目 录
一、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3.1国内研究概括 3
1.3.2国外研究概括 3
1.4研究方法 4
1.4.1文献研究法 4
1.4.2实证研究法 4
二、耕地轮作休耕的涵义及主要做法 4
2.1耕地轮作休耕的涵义 4
2.2耕地轮作休耕主要做法 5
三、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相关政策 5
四、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现状与成就 5
4.1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现状 5
4.2苏州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就 6
4.2.1、走在全省的最前端 6
4.2.2、超额完成任务 6
4.2.3、农药零增长、化肥量削弱 7
4.2.4、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7
五、苏州耕地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 8
5.1缺乏轮作休耕的理念 8
5.2土地承包期过短 8
5.3财政补贴与收入保障不足 8
5.4稻麦价格波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影响 9
5.5核查工作的难度性 9
六、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的主要做法 9
6.1美国 9
6.1.1政府密切配合 9
6.1.2采取自愿性 10
6.1.3完善的评价系统 10
6.2日本 10
6.2.1分类休耕 10
6.2.2奖惩机制 11
七、相关对策与建议 11
7.1加大宣传力度 11
7.2制定科学规划 11
7.3完善相关政策 12
7.4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 12
八、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的试点方案》,在此之后“耕地轮作休耕”变成一个热门话题。根据已往经验与成果,大多数学者主要从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研究, 或者探究耕地轮作休耕过程中的制度要求,或者从耕地轮作休耕中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因素, 或者实地调查并分析农户在耕地轮作休耕中的现状等等。虽然已往有过研究,但对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探讨还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自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及之后,有更多的学者对耕地轮作休耕进行探讨与研究,使耕地轮作休耕这一政策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耕地轮作休耕属于一种在中国新常态下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的创新体现, 也是中央政府将耕地轮作休耕一系列的工程监督和管理等事物交托给地方政府及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代理的一个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在这些委托代理的环节中, 是否规划与制定有效的方案不仅是实现耕地轮作休耕的预期目标, 还将直接影响其执行的顺畅度和最终结果。另外我国现阶段还处于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对比并借鉴在耕地轮作休耕上取得成果的国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这一政策,缓解土地压力。基于此, 本文将根据耕地轮作休耕的基本内涵、现状、对比、实地调研等等相关信息,构建其理论分析框架, 了解并分析目前苏州地区耕地轮作休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后续政策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0年至2013年,苏州就已经落实了:全市农药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的任务。2014年4月,苏州召开十五届人大会议,《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的文件被全票通过,这是省内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为苏州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办公厅都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由于苏州是典型稻麦两熟制种植区,长期形成的稻麦两熟种植及耕作方式,使得耕地不堪重负,密集型、高负荷、高投入品的耕作方式使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地力严重下降,气候因素又使太湖区域小麦赤霉病频发,对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稳步推进全市耕地轮作休耕工作是苏州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快"四个百万亩"建设
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人大代表就提到了“四个百万亩”工程,这项工程以法规的形式确立的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主要是建设苏州“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苏州在完成轮作休耕试点后及时推进全市轮作休耕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好地实施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促进耕地休养生息,提升耕地动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推进与优化"苏州"四个百万亩"建设。
(3)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苏州长期以来的稻麦两季生产格局,加上气候因素又使太湖区域小麦赤霉病频发,对农产品品质与农民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可以促使区域内减少小麦等劣势生长作物耕种,延长优质大米等优势作物的生长时间,从而提高优势作物产品质量与产量,提升优势农作物总效益,改善主要农产品的供给格局,实现苏州农作物供给优化的结构性变革。全市有序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对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苏州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对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2、研究意义
总结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成就与问题
耕地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它与我们朝夕相处,我们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有它的身影,不仅如此,它一年四季从不停歇的在培育农作物,我们吃的每口饭菜都有它的“心血”。可是自从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以后,农业环境也面临了危机,水土流失、土壤退化酸化、荒漠化、地下水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耕地的质量在急剧下降,地力的衰退,耕地面积的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探索出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的模式,苏州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了中央文件提出的试点要求。在实践中苏州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对其进行总结,将已有的成就继续发扬,将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继续探索出更适合苏州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目 录
一、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3.1国内研究概括 3
1.3.2国外研究概括 3
1.4研究方法 4
1.4.1文献研究法 4
1.4.2实证研究法 4
二、耕地轮作休耕的涵义及主要做法 4
2.1耕地轮作休耕的涵义 4
2.2耕地轮作休耕主要做法 5
三、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相关政策 5
四、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现状与成就 5
4.1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现状 5
4.2苏州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就 6
4.2.1、走在全省的最前端 6
4.2.2、超额完成任务 6
4.2.3、农药零增长、化肥量削弱 7
4.2.4、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7
五、苏州耕地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 8
5.1缺乏轮作休耕的理念 8
5.2土地承包期过短 8
5.3财政补贴与收入保障不足 8
5.4稻麦价格波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影响 9
5.5核查工作的难度性 9
六、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的主要做法 9
6.1美国 9
6.1.1政府密切配合 9
6.1.2采取自愿性 10
6.1.3完善的评价系统 10
6.2日本 10
6.2.1分类休耕 10
6.2.2奖惩机制 11
七、相关对策与建议 11
7.1加大宣传力度 11
7.2制定科学规划 11
7.3完善相关政策 12
7.4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 12
八、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的试点方案》,在此之后“耕地轮作休耕”变成一个热门话题。根据已往经验与成果,大多数学者主要从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研究, 或者探究耕地轮作休耕过程中的制度要求,或者从耕地轮作休耕中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因素, 或者实地调查并分析农户在耕地轮作休耕中的现状等等。虽然已往有过研究,但对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探讨还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自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及之后,有更多的学者对耕地轮作休耕进行探讨与研究,使耕地轮作休耕这一政策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耕地轮作休耕属于一种在中国新常态下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的创新体现, 也是中央政府将耕地轮作休耕一系列的工程监督和管理等事物交托给地方政府及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代理的一个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在这些委托代理的环节中, 是否规划与制定有效的方案不仅是实现耕地轮作休耕的预期目标, 还将直接影响其执行的顺畅度和最终结果。另外我国现阶段还处于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对比并借鉴在耕地轮作休耕上取得成果的国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这一政策,缓解土地压力。基于此, 本文将根据耕地轮作休耕的基本内涵、现状、对比、实地调研等等相关信息,构建其理论分析框架, 了解并分析目前苏州地区耕地轮作休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后续政策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0年至2013年,苏州就已经落实了:全市农药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的任务。2014年4月,苏州召开十五届人大会议,《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的文件被全票通过,这是省内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为苏州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办公厅都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由于苏州是典型稻麦两熟制种植区,长期形成的稻麦两熟种植及耕作方式,使得耕地不堪重负,密集型、高负荷、高投入品的耕作方式使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地力严重下降,气候因素又使太湖区域小麦赤霉病频发,对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稳步推进全市耕地轮作休耕工作是苏州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快"四个百万亩"建设
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人大代表就提到了“四个百万亩”工程,这项工程以法规的形式确立的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主要是建设苏州“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苏州在完成轮作休耕试点后及时推进全市轮作休耕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好地实施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促进耕地休养生息,提升耕地动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推进与优化"苏州"四个百万亩"建设。
(3)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苏州长期以来的稻麦两季生产格局,加上气候因素又使太湖区域小麦赤霉病频发,对农产品品质与农民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可以促使区域内减少小麦等劣势生长作物耕种,延长优质大米等优势作物的生长时间,从而提高优势作物产品质量与产量,提升优势农作物总效益,改善主要农产品的供给格局,实现苏州农作物供给优化的结构性变革。全市有序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对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苏州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对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2、研究意义
总结苏州耕地轮作休耕的成就与问题
耕地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它与我们朝夕相处,我们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有它的身影,不仅如此,它一年四季从不停歇的在培育农作物,我们吃的每口饭菜都有它的“心血”。可是自从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以后,农业环境也面临了危机,水土流失、土壤退化酸化、荒漠化、地下水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耕地的质量在急剧下降,地力的衰退,耕地面积的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探索出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的模式,苏州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了中央文件提出的试点要求。在实践中苏州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对其进行总结,将已有的成就继续发扬,将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继续探索出更适合苏州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