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行政管理学科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容分析
国内高校行政管理学科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容分析[20200501123619]
摘要:博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选题是学位论文内容和价值的主要表征,具有较丰富的信息。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行政管理学科17345篇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ATLAS.ti7.0软件对论文选题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出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研究领域广但分布不均匀、选题现实性较强、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等问题,并从学生自身建设、高校提高师资力量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内容分析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1)对论文选题的分析 2
(2)内容分析法概述 3
2.国内研究进展 3
(1)对论文选题的指导 3
(2)内容分析法在国内的应用 3
3.文献评述 4
二、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
(一)样本的选取 4
(二)选题领域分类 5
(三)研究方法 5
三、研究结果分析 5
(一)选题研究领域的统计情况 5
(二)对选题研究领域的总体分析 6
(三)对选题研究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8
1.2003年“危机管理” 9
2.2004年“科学发展观” 10
3.2005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
4.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10
(一)主要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1
1.学生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11
2.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行政管理专业博硕士学位论文编码表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使得我国的行政管理任务繁杂而艰巨。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方式发生了变化,这要求我国建立一支廉洁、高效、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公务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时代责任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政府部门更好地发挥其职能,管理公共事务。[1]但是,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不符合时代要求,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学科教育。
上世纪30年代起,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教育被引进中国,但在50年代至70年代经历学科调整及文化大革命而被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行政管理学科才得以恢复。截至2010年9月,我国先后有308所院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2]众多高校还增设了硕士点、博士点,开展MPA教育,这为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尽管如此,我国行政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时间还不够长,又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经历本土化发展,难免在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上存在不足,如:政治学和管理学类的课程比重偏多,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课程之间的关联与衔接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创新等。[3]为了应对不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则显得尤为必要。
博硕士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期间所写的作为评定学位的学术研究性论文,是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最后成果,也是其学识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4]选题是论文研究及撰写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直接体现了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合适且规范的选题对论文写作极为重要。读者可以透过选题,解析作者的研究方向,判断作者的学术水平。对论文选题进行分析,光靠人工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是不现实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方法,内容分析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量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将大量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多由数量表示的资料,通过直观的数据来描述分析结果,并从对文献内容的“量”的分析中,找出文献资料中容易计数并能突显其本质的特点,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从而使得对文献“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与精确。[5]笔者认为,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高校行政管理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比较合适并科学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对论文选题的分析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Colin Fisher等人认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有趣味性与相关性、持久性、研究问题的宽度、主题的适度性、获取途径、风险与安全以及资源等标准。在选题时,存在着一个固定的过程,分为如下六个阶段:确定主题和学科,决定研究范围,头脑风暴问题、难题和疑问,图示并构造问题,进行勘测,构思你的研究问题。[6]
1992年,美国学者Robert E Cleary对美国公共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他选取1990年的165篇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将165篇摘要作为样本,从选题的研究目的、重要性、前沿性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在确定选题、方法使用、结果检测等方面仍有不足的结论。[7]
1994年,Guy B Adams和Jay D White两位学者将管理学、行政学、犯罪学、社会工作、女性地位等作为研究领域,选取了1992年间《国际学位论文摘要》中研究这些领域的830篇博士学位论文,以其摘要作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研究方法、特点、质量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发现,此类论文很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不足,普遍具有的“没有思想的实证主义”倾向,论文整体质量不高。长此以往,不利于公共行政的学科发展。[8]
2000年,Robert E Cleary以美国1998年的168篇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发现1998年的论文中使用严谨的研究设计和选择重要的议题的与1990年相比有所增加,但相对还很薄弱,只有小部分论文写的是公共行政领域重要的主题,不过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比重有所增加。在研究领域方面,研究政府间关系以及比较各国公共行政异同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他认为,任何公共行政学科博士毕业生都应做好准备,有效地利用并发展在该领域的知识。[9]
(2)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传播学领域。二战期间,拉斯韦尔与其他专家学者启动了一项名为“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在当时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中探寻分析,找出了许多重要线索,获取了很多德国机密的军政情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0]内容分析法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体系开始建立。20世纪60年代起,内容分析法开始被引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并且逐步进入大学课堂。在这期间,众多学者都对内容分析法作出了定义解释。1952年,Bernard Berelson首次给内容分析法下了定义,他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11]1973年,克林格为内容分析下了比较典型的定义:“内容分析是通过系统、客观、定量地测量变量对传播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12]80年代以来,内容分析法吸收了来自系统论、信息论、语义学、统计学等各个学科的成果,不断发展完善,使得体系更加成熟。真正使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化的是John Naisbitt,他自创内容分析法,对各地报纸进行分类研究,判断社会发展趋势,定期制作趋势报告,并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写了《大趋势》一书,享誉全球。[13]
2.国内研究进展
(1)对论文选题的指导
孙国强教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一文中指出选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的成败与选题息息相关。他认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生产实践的需要、参加专业研讨会、文献阅读、个人兴趣与好奇心这五个方面。选题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适的方法,一般有发掘法、求证法、漏斗法与编网法。此外,技巧的使用也不可忽略。选题时,可以将学生特长与导师科研方向相结合,师生知识互补,同时注重创新,但需注意的是,题目要大小适宜,且难度要因人而异。[14]
王芳等人针对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这类难以实验的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的逻辑方法。她认为,学生在选题时,首先要充分了解论文的写作环境,无论是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还是相关的学术背景,都要进行了解。其次,选择合适的研究主体,明确研究主体的地位,接着初步论证研究问题,对研究中所需的论点、论据进行可行性分析,此外,还要预计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创新点,以现实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题。[15]
(2)内容分析法在国内的应用
邱均平、邹菲经研究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对内容分析的研究开始增多,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也有所增加。由于内容分析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它在众多学科领域都被加以应用,尤其是在新闻传播学、情报学、图书馆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更多些。但在研究主题方面,不同学科对内容分析法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新闻传播学对社会动态关注得较多,因此主要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涉及到的主题较多,当然也会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情报学、图书馆学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与检索,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研究者能够熟知内容分析方法的使用,因此在研究时,更多的是对方法介绍与论述;医学等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更多的将内容分析法用来解决现实性问题,如对某个疾病的案例研究、临床治疗等。 [16]
3.文献评述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1)在研究思路上,国内外大多是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某领域的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研究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出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并提出改进的思路与建议;
(2)在样本的选取上,国内外学者习惯以某期刊上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数据库里本专业的部分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论文为样本,一般就几百上千篇文献,样本相对较小,可能会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
(3)在行政管理领域,国外的论文分析研究相对较早也较多,且国外学者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术思考。而国内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容分析却不多见,笔者通过多个数据库的检索,最终只在中国知网上找到两篇关于MPA的学位论文选题分析的文献。国内近年来虽然研究论文选题的趋势有所增长,但更多的偏向教育管理领域,且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本研究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关键词、学位授予年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与特点,探索该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选取截至2013年6月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所有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位论文,进行大样本分析,可能会使研究数据、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摘要:博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选题是学位论文内容和价值的主要表征,具有较丰富的信息。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行政管理学科17345篇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ATLAS.ti7.0软件对论文选题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出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研究领域广但分布不均匀、选题现实性较强、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等问题,并从学生自身建设、高校提高师资力量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内容分析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1)对论文选题的分析 2
(2)内容分析法概述 3
2.国内研究进展 3
(1)对论文选题的指导 3
(2)内容分析法在国内的应用 3
3.文献评述 4
二、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
(一)样本的选取 4
(二)选题领域分类 5
(三)研究方法 5
三、研究结果分析 5
(一)选题研究领域的统计情况 5
(二)对选题研究领域的总体分析 6
(三)对选题研究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8
1.2003年“危机管理” 9
2.2004年“科学发展观” 10
3.2005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
4.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10
(一)主要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1
1.学生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11
2.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行政管理专业博硕士学位论文编码表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使得我国的行政管理任务繁杂而艰巨。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方式发生了变化,这要求我国建立一支廉洁、高效、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公务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时代责任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政府部门更好地发挥其职能,管理公共事务。[1]但是,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不符合时代要求,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学科教育。
上世纪30年代起,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教育被引进中国,但在50年代至70年代经历学科调整及文化大革命而被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行政管理学科才得以恢复。截至2010年9月,我国先后有308所院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2]众多高校还增设了硕士点、博士点,开展MPA教育,这为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尽管如此,我国行政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时间还不够长,又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经历本土化发展,难免在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上存在不足,如:政治学和管理学类的课程比重偏多,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课程之间的关联与衔接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创新等。[3]为了应对不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则显得尤为必要。
博硕士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期间所写的作为评定学位的学术研究性论文,是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最后成果,也是其学识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4]选题是论文研究及撰写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直接体现了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合适且规范的选题对论文写作极为重要。读者可以透过选题,解析作者的研究方向,判断作者的学术水平。对论文选题进行分析,光靠人工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是不现实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方法,内容分析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量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将大量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多由数量表示的资料,通过直观的数据来描述分析结果,并从对文献内容的“量”的分析中,找出文献资料中容易计数并能突显其本质的特点,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从而使得对文献“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与精确。[5]笔者认为,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高校行政管理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比较合适并科学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对论文选题的分析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Colin Fisher等人认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有趣味性与相关性、持久性、研究问题的宽度、主题的适度性、获取途径、风险与安全以及资源等标准。在选题时,存在着一个固定的过程,分为如下六个阶段:确定主题和学科,决定研究范围,头脑风暴问题、难题和疑问,图示并构造问题,进行勘测,构思你的研究问题。[6]
1992年,美国学者Robert E Cleary对美国公共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他选取1990年的165篇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将165篇摘要作为样本,从选题的研究目的、重要性、前沿性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在确定选题、方法使用、结果检测等方面仍有不足的结论。[7]
1994年,Guy B Adams和Jay D White两位学者将管理学、行政学、犯罪学、社会工作、女性地位等作为研究领域,选取了1992年间《国际学位论文摘要》中研究这些领域的830篇博士学位论文,以其摘要作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研究方法、特点、质量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发现,此类论文很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不足,普遍具有的“没有思想的实证主义”倾向,论文整体质量不高。长此以往,不利于公共行政的学科发展。[8]
2000年,Robert E Cleary以美国1998年的168篇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发现1998年的论文中使用严谨的研究设计和选择重要的议题的与1990年相比有所增加,但相对还很薄弱,只有小部分论文写的是公共行政领域重要的主题,不过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比重有所增加。在研究领域方面,研究政府间关系以及比较各国公共行政异同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他认为,任何公共行政学科博士毕业生都应做好准备,有效地利用并发展在该领域的知识。[9]
(2)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传播学领域。二战期间,拉斯韦尔与其他专家学者启动了一项名为“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在当时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中探寻分析,找出了许多重要线索,获取了很多德国机密的军政情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0]内容分析法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体系开始建立。20世纪60年代起,内容分析法开始被引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并且逐步进入大学课堂。在这期间,众多学者都对内容分析法作出了定义解释。1952年,Bernard Berelson首次给内容分析法下了定义,他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11]1973年,克林格为内容分析下了比较典型的定义:“内容分析是通过系统、客观、定量地测量变量对传播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12]80年代以来,内容分析法吸收了来自系统论、信息论、语义学、统计学等各个学科的成果,不断发展完善,使得体系更加成熟。真正使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化的是John Naisbitt,他自创内容分析法,对各地报纸进行分类研究,判断社会发展趋势,定期制作趋势报告,并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写了《大趋势》一书,享誉全球。[13]
2.国内研究进展
(1)对论文选题的指导
孙国强教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一文中指出选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的成败与选题息息相关。他认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生产实践的需要、参加专业研讨会、文献阅读、个人兴趣与好奇心这五个方面。选题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适的方法,一般有发掘法、求证法、漏斗法与编网法。此外,技巧的使用也不可忽略。选题时,可以将学生特长与导师科研方向相结合,师生知识互补,同时注重创新,但需注意的是,题目要大小适宜,且难度要因人而异。[14]
王芳等人针对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这类难以实验的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的逻辑方法。她认为,学生在选题时,首先要充分了解论文的写作环境,无论是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还是相关的学术背景,都要进行了解。其次,选择合适的研究主体,明确研究主体的地位,接着初步论证研究问题,对研究中所需的论点、论据进行可行性分析,此外,还要预计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创新点,以现实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题。[15]
(2)内容分析法在国内的应用
邱均平、邹菲经研究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对内容分析的研究开始增多,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也有所增加。由于内容分析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它在众多学科领域都被加以应用,尤其是在新闻传播学、情报学、图书馆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更多些。但在研究主题方面,不同学科对内容分析法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新闻传播学对社会动态关注得较多,因此主要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涉及到的主题较多,当然也会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情报学、图书馆学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与检索,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研究者能够熟知内容分析方法的使用,因此在研究时,更多的是对方法介绍与论述;医学等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更多的将内容分析法用来解决现实性问题,如对某个疾病的案例研究、临床治疗等。 [16]
3.文献评述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1)在研究思路上,国内外大多是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某领域的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研究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出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并提出改进的思路与建议;
(2)在样本的选取上,国内外学者习惯以某期刊上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数据库里本专业的部分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论文为样本,一般就几百上千篇文献,样本相对较小,可能会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
(3)在行政管理领域,国外的论文分析研究相对较早也较多,且国外学者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术思考。而国内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容分析却不多见,笔者通过多个数据库的检索,最终只在中国知网上找到两篇关于MPA的学位论文选题分析的文献。国内近年来虽然研究论文选题的趋势有所增长,但更多的偏向教育管理领域,且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本研究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关键词、学位授予年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与特点,探索该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选取截至2013年6月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所有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位论文,进行大样本分析,可能会使研究数据、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