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就业困惑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附件)
年 月 摘 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成长,高校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困惑日趋凸显。大学生就业困惑的产生既有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家庭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又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本研究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去分析产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并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提出解决的策略。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 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原因分析 3
(一)大学生就业困惑的表现 3
(二)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6
三、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对策分析 10
(一)就业观念 10
(二)自我定位 11
(三)个人能力 12
(四)就业市场需求 13
结 语 14
附 录 15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前言
(一)研究背景
据ATA发布的《2017 ATA就业力报告(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报告)》显示,自2011年开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800万人。
图1 2011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情况
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就业心理困惑。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自我定位、个人能力以及是否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等自身因素进行研究。学校社会工作能够为高校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困惑提供对策建议,其工作理念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谋而合。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为了了解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与就业困惑,以便有针对性的提高就业。故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入其中,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的提供指导与借鉴。
2.实践意义
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上,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总结产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指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困惑,并详细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在剖析该问题的过程中,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以问卷的形式来搜集调查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归纳总结,分析概括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就业困惑。
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困惑的表现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正面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困惑。本文借助问卷星网站平台,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困惑的问卷调查,通过随机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方法,共收到电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79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图2 高校毕业生是否存在就业困惑
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高校毕业生是否存在就业困惑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20.2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存在就业困惑,79.75%的被调查者认自己存在就业困惑。统计问卷中关于就业困惑的表现以及种类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59.04%的被调查者对前途迷茫没信心;38.55%的被调查者因为不清楚个人优势而感到自卑;22.8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信息短缺;22.8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24.1%的被调查者对考证考公考编而感到无从选择;27.7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毕业后该去哪里:8.43%的被调查者因到处投简历无果而感到困惑。由此可以看出,“就业前途迷茫”“个人优势不明”“就业信息短缺”是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困惑。
本次调查问卷在统计是否清楚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类型时,如图4,只有34.94%的受调查者清楚知道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类型,48.19%的受调查者知道自己有可能胜任的职业类型,还有16.87%的受调查者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类型。如图4在统计高校毕业生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的调查中,有56.63%的受调查者清楚自己的优势,还有43.37%的受调查者不清楚自己的优势。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由于不清楚个人优势,从而对个人能胜任的职业类型不清,因此产生这方面的就业困惑。
图3 大学生存在哪些就业困惑
图4 是否清楚自己能胜任的职业类型
图5 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
在图6的的关于就业招聘信息渠道的了解程度的统计调查中,21.69%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就业渠道,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就业信息;56,36%的被调查者的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但并不充足;甚至有21.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渠道单一,就业信息匮乏。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的获得和就待业渠道的拓宽方面有待提高。
图6 是否清楚用人信息招聘信息的各种渠道
如图7中在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了解程度的统计调查中,50.6%的被调查者不太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49.4%的被调查者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由此可见,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因此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清,产生了就业困惑。
图7 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了解程度
在图8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统计中,超过半数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想要专升本或考研和考公务员,比例分别占到39.76%和19.28%;8.43%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可以进入国企就业;10.86%的被调查者想要进入民企或外企工作;7.23%的被调查者想要在毕业后创业;还有4.82%的被调查者在毕业后希望通过出国留学进行深造。还有1.2%和8.43%的被调查者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选择了“暂无”和“其它”。由此可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选择通过专身本或考研来提高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外,许多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考公务员或进入国企这些相对稳定的就业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图8 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
由以上数据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存在一些就业困惑,这些就业困惑主要表现为对前途的和未来职业选择的迷茫,个人优势不明和自我认识偏差以及就业信息短缺和个人能力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等。高校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承受来自多方面影响的就业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就业心理困惑。
(二)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中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具体表现,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关于就业的自我定位、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就业市场需求方面来对大学生产生就业困惑的原因进行分析。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 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原因分析 3
(一)大学生就业困惑的表现 3
(二)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6
三、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对策分析 10
(一)就业观念 10
(二)自我定位 11
(三)个人能力 12
(四)就业市场需求 13
结 语 14
附 录 15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前言
(一)研究背景
据ATA发布的《2017 ATA就业力报告(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报告)》显示,自2011年开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800万人。
图1 2011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情况
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就业心理困惑。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自我定位、个人能力以及是否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等自身因素进行研究。学校社会工作能够为高校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困惑提供对策建议,其工作理念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谋而合。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为了了解当代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与就业困惑,以便有针对性的提高就业。故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入其中,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的提供指导与借鉴。
2.实践意义
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上,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总结产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指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困惑,并详细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在剖析该问题的过程中,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以问卷的形式来搜集调查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归纳总结,分析概括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就业困惑。
大学生就业困惑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困惑的表现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正面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困惑。本文借助问卷星网站平台,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困惑的问卷调查,通过随机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方法,共收到电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79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图2 高校毕业生是否存在就业困惑
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高校毕业生是否存在就业困惑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20.2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存在就业困惑,79.75%的被调查者认自己存在就业困惑。统计问卷中关于就业困惑的表现以及种类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59.04%的被调查者对前途迷茫没信心;38.55%的被调查者因为不清楚个人优势而感到自卑;22.8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信息短缺;22.8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24.1%的被调查者对考证考公考编而感到无从选择;27.7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毕业后该去哪里:8.43%的被调查者因到处投简历无果而感到困惑。由此可以看出,“就业前途迷茫”“个人优势不明”“就业信息短缺”是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困惑。
本次调查问卷在统计是否清楚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类型时,如图4,只有34.94%的受调查者清楚知道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类型,48.19%的受调查者知道自己有可能胜任的职业类型,还有16.87%的受调查者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类型。如图4在统计高校毕业生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的调查中,有56.63%的受调查者清楚自己的优势,还有43.37%的受调查者不清楚自己的优势。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由于不清楚个人优势,从而对个人能胜任的职业类型不清,因此产生这方面的就业困惑。
图3 大学生存在哪些就业困惑
图4 是否清楚自己能胜任的职业类型
图5 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
在图6的的关于就业招聘信息渠道的了解程度的统计调查中,21.69%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就业渠道,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就业信息;56,36%的被调查者的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但并不充足;甚至有21.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渠道单一,就业信息匮乏。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的获得和就待业渠道的拓宽方面有待提高。
图6 是否清楚用人信息招聘信息的各种渠道
如图7中在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了解程度的统计调查中,50.6%的被调查者不太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49.4%的被调查者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由此可见,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因此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清,产生了就业困惑。
图7 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了解程度
在图8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统计中,超过半数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想要专升本或考研和考公务员,比例分别占到39.76%和19.28%;8.43%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可以进入国企就业;10.86%的被调查者想要进入民企或外企工作;7.23%的被调查者想要在毕业后创业;还有4.82%的被调查者在毕业后希望通过出国留学进行深造。还有1.2%和8.43%的被调查者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选择了“暂无”和“其它”。由此可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选择通过专身本或考研来提高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外,许多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考公务员或进入国企这些相对稳定的就业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图8 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
由以上数据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存在一些就业困惑,这些就业困惑主要表现为对前途的和未来职业选择的迷茫,个人优势不明和自我认识偏差以及就业信息短缺和个人能力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等。高校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承受来自多方面影响的就业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就业心理困惑。
(二)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中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具体表现,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关于就业的自我定位、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就业市场需求方面来对大学生产生就业困惑的原因进行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