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分析以、南京、淮安为例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分析以、南京、淮安为例[20200511190736]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且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非常必要,尤以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城市区域为首要。本文通过对吸取国内外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的学习,从宏观上阐述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益的概念和内涵,总结了当前我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指标。以苏州、南京、淮安三个江苏代表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展适合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选择3个因素,12个因子对三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进行评价,经过指标量化及测算,得出城市评价分值。然后对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其差异存在的原因,得出结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绪论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3
1.研究背景 3
2.研究意义4
(二)国内外研究5
1.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实质内容 5
2.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6
3. 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7
1.研究目标 7
2.研究内容8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8
1.研究方法 8
2.技术路线8
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10
(一)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0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1
三、实证分析12
(一)研究对象概况12
1.苏州城市发展状况 12
2.南京城市发展状况 12
3.淮安城市发展状况 12
(二)苏州、南京、淮安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12
1.评价思路 12
2.功效系数法确定权重12
3.差异比较分析 13
四、结论14
参考文献15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分析——以苏州、南京、淮安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势在必行,人们对于建筑用地的需求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我国的城镇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的飞跃式发展,土地资源不再如从前那般取之无尽,建设用地的数量日渐减少,加之各国民经济部门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和管理常采取不当措施,导致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用地数量更加紧张,形势严峻。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飞速推进,带来我国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迅速、粗放利用等许多不良现象 [1]。就在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的同时,部分大中城市的用地规模也逐渐出现了外延式扩张现象。据建设部最近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就城镇化发展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而看,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上的大幅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由2001-200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来看,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为6997.18km2,到了2008年,其总量增长到15725.00km2,增加了约8727km2,增长了近1.25倍,由此可见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之大,不可小觑。 然而当建设用地数量与日俱增之时,全国土地利用强度却普遍低下,土地利用结构也不尽合理。人地关系日益紧张,人口数量仍在膨胀,所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且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实则必要,尤以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城市区域为首要。为此应对东南沿海区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研究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由此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程度不同的各地区进行部分用地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耕地保护与人口膨胀没有冲突,区域经济得到更稳固的发展。 [1]。
2.研究意义
在我国国土资源中,建设用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人地关系特点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不足。长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多为粗放经营,在用地规模上,土地数量表现出总量失控,扩张较快;在用地结构上,更表现出各类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土地产值低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然而人口不断膨胀,经济飞速前行,建设用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种种压力落在建设用地供应之上,然而以此国情来看仅靠新增建设用地来发展城市的建设已不可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才能实现区域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意义主要包括:
(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4]。城镇化快速发展应提高城镇用地利用综合效益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庞大,但是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优质耕地更少,所以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土地的总量始终是有限的,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不断向外延展,城市规模日以巨大,必然要征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然而耕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是保障城市化延续稳固发展的第一前提。这就表明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能盲目去扩大城市地区的规模,必须要在广泛的发展道路上,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走向集约化道路势在必行。因此,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研究势在必行,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完善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8]
建设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的二三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是东南沿海经济高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多、人口增长率大、经济增长率高。同时,在各种大中小型城市,各个行业对土地有着强有力的需求,土地的趋势充分扩张,一些土地使用无序的现象,广泛滥用的现象有很多。因此建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以及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关联[19-20]。所以必须要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3)、完善我国土地评价理论体系
从土地评价的对象类型可以分为土地等级评估和为农用建设用地评价。对农业用地评价目前己经有较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数不胜数,为农业用地配置提供了坚实科学依据。建设用地评价在近年来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大多都表现为对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和对城镇基准地价的研究,对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甚少,起步较晚,所以进行研究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评价有利于完善土地评价的理论体系。
(4)、弥补以往研究的缺失
以往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有突出特点的地区,如县级地区或者偏远地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著名经济区域的研究甚少,经过各个省市年鉴和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江苏省的不同区域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最大限度地提高江苏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才能为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了创建出适合江苏省的科学有效的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结合以往研究和实地情况对基本理论进行学习洗手,对方法进行完善和充实,形成合理的适宜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提出建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有关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提高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改变现今大中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的不良情况,促进我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利用,改善人地关系。
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一)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目标以及内容,参考历年中外学者评价体系构建的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指标选择大致可总结为下表: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且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非常必要,尤以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城市区域为首要。本文通过对吸取国内外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的学习,从宏观上阐述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益的概念和内涵,总结了当前我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指标。以苏州、南京、淮安三个江苏代表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展适合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选择3个因素,12个因子对三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进行评价,经过指标量化及测算,得出城市评价分值。然后对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其差异存在的原因,得出结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绪论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3
1.研究背景 3
2.研究意义4
(二)国内外研究5
1.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实质内容 5
2.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6
3. 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7
1.研究目标 7
2.研究内容8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8
1.研究方法 8
2.技术路线8
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10
(一)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0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1
三、实证分析12
(一)研究对象概况12
1.苏州城市发展状况 12
2.南京城市发展状况 12
3.淮安城市发展状况 12
(二)苏州、南京、淮安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12
1.评价思路 12
2.功效系数法确定权重12
3.差异比较分析 13
四、结论14
参考文献15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分析——以苏州、南京、淮安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势在必行,人们对于建筑用地的需求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我国的城镇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的飞跃式发展,土地资源不再如从前那般取之无尽,建设用地的数量日渐减少,加之各国民经济部门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和管理常采取不当措施,导致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用地数量更加紧张,形势严峻。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飞速推进,带来我国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迅速、粗放利用等许多不良现象 [1]。就在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的同时,部分大中城市的用地规模也逐渐出现了外延式扩张现象。据建设部最近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就城镇化发展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而看,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上的大幅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由2001-200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来看,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为6997.18km2,到了2008年,其总量增长到15725.00km2,增加了约8727km2,增长了近1.25倍,由此可见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之大,不可小觑。 然而当建设用地数量与日俱增之时,全国土地利用强度却普遍低下,土地利用结构也不尽合理。人地关系日益紧张,人口数量仍在膨胀,所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且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实则必要,尤以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城市区域为首要。为此应对东南沿海区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研究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由此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程度不同的各地区进行部分用地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耕地保护与人口膨胀没有冲突,区域经济得到更稳固的发展。 [1]。
2.研究意义
在我国国土资源中,建设用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人地关系特点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不足。长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多为粗放经营,在用地规模上,土地数量表现出总量失控,扩张较快;在用地结构上,更表现出各类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土地产值低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然而人口不断膨胀,经济飞速前行,建设用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种种压力落在建设用地供应之上,然而以此国情来看仅靠新增建设用地来发展城市的建设已不可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才能实现区域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意义主要包括:
(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4]。城镇化快速发展应提高城镇用地利用综合效益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庞大,但是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优质耕地更少,所以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土地的总量始终是有限的,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不断向外延展,城市规模日以巨大,必然要征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然而耕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是保障城市化延续稳固发展的第一前提。这就表明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能盲目去扩大城市地区的规模,必须要在广泛的发展道路上,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走向集约化道路势在必行。因此,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研究势在必行,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完善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8]
建设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的二三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是东南沿海经济高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多、人口增长率大、经济增长率高。同时,在各种大中小型城市,各个行业对土地有着强有力的需求,土地的趋势充分扩张,一些土地使用无序的现象,广泛滥用的现象有很多。因此建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以及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关联[19-20]。所以必须要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3)、完善我国土地评价理论体系
从土地评价的对象类型可以分为土地等级评估和为农用建设用地评价。对农业用地评价目前己经有较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数不胜数,为农业用地配置提供了坚实科学依据。建设用地评价在近年来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大多都表现为对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和对城镇基准地价的研究,对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甚少,起步较晚,所以进行研究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评价有利于完善土地评价的理论体系。
(4)、弥补以往研究的缺失
以往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有突出特点的地区,如县级地区或者偏远地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著名经济区域的研究甚少,经过各个省市年鉴和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江苏省的不同区域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最大限度地提高江苏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才能为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了创建出适合江苏省的科学有效的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结合以往研究和实地情况对基本理论进行学习洗手,对方法进行完善和充实,形成合理的适宜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提出建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有关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提高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改变现今大中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的不良情况,促进我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利用,改善人地关系。
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一)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目标以及内容,参考历年中外学者评价体系构建的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指标选择大致可总结为下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