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间管理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附件)

本文以为例通过实证分析,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际访谈相结合,分析了目前的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这种些特征存在的群体差异,由此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学生时间价值感弱、时间监控观弱、时间效能感低、主观意识的偏差和行为意识的薄弱、阶段性的低效率实施以及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学生自身要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树立时间观,学校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规划时间习惯,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时间。本论文目的是为了能够尽量增强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利用作为研究依托,让学生们能够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解决时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提出相应的适应性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大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时间。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将学生的时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提高在众多学校中的地位,实现共同进步。所以解决的学生时间是否合理分配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时间管理,心理,行为
目 录
1 引言 1
2 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
2.1 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行为特征研究 1
2.2 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3
3 影响学生时间管理的因素 4
3.1 主观因素 4
3.2 客观因素 5
4 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对策研究 6
4.1 增强对时间的认知度 6
4.2 合理规划时间 8
4.3 培养良好的习惯 9
4.4 掌握时间管理技巧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注 释 14
参 考 文 献 15
附录 16
1 引言
时间管理上的缺陷是目前大学生大部分存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有92.56%的大学生存在时间观念缺陷的行为,而从笔者身边的同学和通过向老师咨询都能得到详细了解。大学生由于没有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导致不守时的习惯形成,人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从而形成了“倒逼机制”。专家认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很重要的[]。针对这一现象出现的问题,大学生应怎样培养其时间管理能力,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是笔者们需要时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去探索的问题[]。
学生心理上要有心理控制源,所谓的心理控制源是指有信念为主导,个人根据外界力量或者自身能力能有效的控制某事或行为结果的泛化预期。最开始对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是由外控型和内控型组成:外控型是指自身无法控制事情结果,内控型是指自身能够控制事情结果。后来演变成着重强调自发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以心理作为切入点,在时间控制上,研究个人对多层次和多位结构的行为心理特征这一现象成为现状的质性研究[]。当今社会,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出现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学生感觉大学生活显得无拘无束,难免会有无所适从的心理,散漫、堕落占据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现象,直接造成大学生在校期间无所作为以及对于时间管理能力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周围都是陌生的人和事,大学生很容易受影响,形成学生对时间无作为的不良风气,久而久之出现了一种不可逆的现象。这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学生忘记了原本自己的理想,从而盲目的学习、生活。
作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高等教育总格改革试验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高校,并且作为笔者的母校,论文选择本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学员之间了解颇深,因此,具有深入研究的代表意义。本次调查笔者在的不同院系之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0名学生,按照男、女学生比例 6:4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8份。为了更具有代表意义,笔者选择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详细的记录了被调查的学生对未来的展望,以保证调查内容的完整性。
2 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行为特征研究
2.1.1 时间价值感弱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于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的稳定感知与认识,它决定着个体对于时间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时间管理状态。如今在所有大学生身上都有过时间管理不明确的现象,在学生的身上也尽有体现。
刚步入大学,学生们处于中和大学生活交接模式的适应期,大学校园轻松自由的氛围对于刚脱离频繁压力的高中生生活的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补偿作用。两者间的天差地别造成很多大学生脱离了原来的规律和日常安排,笔者在一次与外国语学院的大一学妹访谈得知:她们班大部分同学对于交接的反差阶段还没有适应,上课时老师并不严厉管教不听课的学生,导致一些学生肆意妄为的玩起了手机,再加上受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影响,他们认为大学的生活就是“混日子”。由此体现出大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放纵自己、茫然失措的心理失衡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丢失了原有的时间价值观,盲目的娱乐和放纵自己,这是一种对时间的不珍惜,缺乏时间价值感的表现。
2.1.2 时间监控观弱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主要涉及目标设置、计划安排、时间分配、优先级和结果反馈等五个维度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主观评估。当前高校普遍出现的现象就是多数大学生认同时间的价值,但在怎样科学设置目标、安排时间、设定计划、安排事情的顺序、提高时间的合理利用度上大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
在 “你认为人是否应该有合理的人生目标,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是否现在正在付诸实际行动”中,笔者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认为人生应该有合理的目标,但是付诸行动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是因为的学生人生目标不清晰合理,对时间的掌握能力较差,存在浪费或滥用时间的现象,在思想与行动之间仍然有较大差距,出现执行力不足、时间管理行动性薄弱等问题。
2.1.3 时间效能感低
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从主观心理上对于自身掌控时间的信心,反映了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的预估程度,他对于个体的时间管理状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时间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管理能力的预估,反应了个体对于自身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力度。
在一个关于“你认为时间管理重要吗?日常生活中具备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吗?”的问题看出,没有学生认为时间管理不重要,也怀有管理和规划好时间的良好愿望。但结果显示出有77%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时间意识,这其实是时间效能感差的表现;另外23%的学生觉得自己具备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这是认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表现。说明在学生群体当中普遍存在的现状是许多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规划时间的必要性,学生对于时间观念还是很重视的,也肯定了对于学生增强时间观念的必要性认识,只是主观意识偏差和行为意识薄弱,缺乏自身对时间管理知识、方法、原则分类技巧,没有将良好的愿望长期坚持执行,导致想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却管理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阶段性的低效率实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