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小说的人性美

目 录
1 引言1
2 迟子建小说人性美的表现1
2.1 弘扬人性之善1
2.1.1 小人物的人性光辉1
2.1.2 童心下温暖的人性世界3
2.2 尊崇自然生命5
2.2.1 动物的“人性化”描写5
2.2.2 童心下温暖的自然世界6
2.2.3 温情的意象世界7
3 迟子建小说人性美的成因8
3.1 成长经历的影响8
3.2 地域文学的影响9
3.3 俄文学的影响10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的普通家庭,父亲迟泽风曾任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母亲李晓荣是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的广播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三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是有名的“高产”作家。曾获得三次鲁迅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两次冰心散文奖,是中国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
人性美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而对于人性美的描写正是迟子建小说中一贯的主旨。从一九八三年至今,迟子建的创作风格从原来的浪漫主义情怀逐步走向现实主义描写,但始终不变的是她文章流露出来的淳朴、温情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和对人性美的赞扬。论文试通过分析迟子建小说人性美的表现及成因来探讨迟子建小说中的人性美,揭示其核心审美价值,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并由此形成对人性的思考。
2 迟子建小说人性美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孔子和孟子就有过对人性善恶的讨论,到如今人们对于人性的研究也从未停下过脚步。因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文学方面也很注重对于人性的挖掘和探讨,作家迟子建同样注重对人性的刻画。她善于挖掘人性之美并用她特有的叙事技巧加以表现,这是迟子建小说吸引读者的关注并能够带给读者独特感受的原因之一。迟子建在小说创作中以直观的角度通过质朴的语言来体现出人性善良的本质,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崇敬,也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体现了作者博大的人文情怀。
2.1 弘扬人性之善
每个人对于人性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同的,迟子建对于人性更是拥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许多作家认为挖掘人性的阴暗面,更能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但迟子建不一样,她并不喜欢像其他作家那样热衷于批判和揭露人性的丑陋,她深知运用再多的文笔去批判揭露生活的丑陋并不能带给读者任何正面影响,且一味地批判会让作者忘却当初写作的初心。迟子建想追寻的是一种可以让人们对黑暗不再害怕或绝望,而是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
2.1.1 小人物的人性光辉
迟子建小说的中人物、风景的创作多取材于她的故乡,后来随着生活的变迁,迟子建搬进了城市,她的创作内容也有了变化。上流社会、中产阶级等不同层面上的人物类型都在其小说中有所刻画,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但迟子建始终把关注和写作的重点放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物身上。她曾在回顾自己的创作时说过自己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1] 关注和描写小人物是许多作家都乐于去做的事,迟子建也是如此,一方面是由于关注底层人生是中国文学写作的传统,一方面也是由于对迟子建而言,普通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比其他阶层的人物更贴近生活,迟子建凭借着女性作家特有的天性更能从中体会到普通人生活的辛酸甜蜜,为书写人性之美打好基础。
首先是关于底层人物身上的人性之美,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中作者带领读者走进了北方渔村,去感受在逝川这条河流边的美丽人生。故事是从阿甲渔村的捕“泪鱼”的风俗写起,“‘泪鱼’是一种身体呈扁圆形,拥有红色的鳍,蓝色的鳞片的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的声音。”[2]每年第一场雪到来的时候阿甲渔村的村民一定会去捕 “泪鱼”,如果在这一天哪家没有捕到从逝川上游哭着游下来“泪鱼”的话,在未来就会遭遇不幸。就在这一天,年迈的农妇吉喜正准备去河边捕鱼,但是不巧村民胡刀来找她帮他媳妇接生。胡刀是吉喜年轻时心上人胡会的儿子,年轻时的吉喜能干、漂亮,与小伙胡会两情相悦,但因为当时的大背景不允许一个女人如此能干,小伙胡会懦弱的抛弃了她娶了另一个并无姿色也不能干的女子彩珠为妻,在这种种往事面前,吉喜却毫不犹豫的放下手中的渔网,立刻转身前去帮忙照看产妇,直到产妇顺利生下双胞胎后才匆匆赶往河边捕鱼。但那时鱼汛已过,人们已经开始将捕获的“泪鱼”重新放回河中,年迈的吉喜一遍又一遍的撒网但是却无收获,正无奈苦笑之际,回头却发现自己的盆中已有许多条“泪鱼”在晨曦中闪着光芒,令她感动万分。村民的淳朴友爱、互相体恤,吉喜的善良包容、以德报怨等人物使得这篇小说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这种相互体恤,相互包容的人性之美,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同样在另外一篇短篇小说《沉睡的大固其固》也体现了底层人物的人性之美。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预言和老太太的故事,在大固其固这个小镇上有一个迷信的老太太媪高娘,因为她深爱这个小镇,所以当相面人预言魏疯子将毁掉整个小镇时,她毫不犹豫的相信了。她不愿意把钱花在改建房子上,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吃俭用,却愿意花费大价钱买肉消灾,还深怕花少了不灵验,虽然最终媪高娘在为小镇祷告的时候被魏疯子的一根圆木砸破了头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媪高娘这个人物身上,给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个普通乡村老妇人的善良、真挚,一种对全镇人超越自己生命的爱意,这份固执的善良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的本真之美,笔者相信没人会责怪这一份善意和真诚。
其次是家人之间的关怀与包容,在《花瓣饭》中姐姐、“我”和弟弟正在等父亲、母亲回来吃晚饭,因下着大雨,母亲回来时不见父亲便焦急的出门寻找,父亲回来时不见母亲也出门寻找,在因为担心雨夜出门互相寻找对方的父母在错过四次后终以母亲捧着一束花笑容甜蜜的回来而结束,我们姐弟三人也放下了心中的惊慌,安安稳稳的吃起了晚饭。文章不长,贯穿文章始终的除了花香还有家人间甜蜜的温情。
最后是夫妻间温馨与深情,在《亲亲土豆》中迟子建所描绘的是超越生死的夫妻之爱,不同于《花瓣饭》中的温馨而宁静,迟子建在小说的结尾处安排了一场死亡的考验给这对夫妻。丈夫秦山得了重病,秦山深爱着妻子,不想也不愿耗费时间和金钱去做无谓的治疗,秦山选择用自己剩余的积蓄为妻子买了一件华丽的旗袍,他想要把他能给妻子最好的东西在生命的消逝前交给她。他选择一个人偷偷回到了礼镇,去收获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丰收。在丰收后的冬日,秦山闭上了眼睛,妻子平静的表情下是无法言喻的悲痛,她穿着那件带着丈夫满满爱意的旗袍为丈夫守灵,用丈夫收获的土豆为丈夫堆起一座新坟。当她离开坟地的时候,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坟上面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边,读者大都以为她会悲伤,会哭诉丈夫的离去,但在迟子建笔下的妻子李爱杰只是怜爱地看看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3]这简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丈夫秦山在妻子李爱杰的心灵深处并没有离去,因为回忆不会消逝,所以“爱”不会消逝。
其次是从拥有童真之心的成人视角看待人性之美,如《青草如歌的正午》中迟子建描绘了一个农民工陈生,因为心智的残缺,做事就像儿童一样没有逻辑,从他的视角写起,同样可以看作是一个孩童的视角。他用尽了积蓄买了一个体弱的媳妇,他把一腔柔情都投入给了媳妇杨秀,后来因拿不出3000块钱给杨秀看病,只能看着媳妇撒手离去,这时他听说政府在办洲际运动会,他不懂什么政治,他只是一味的觉得为什么有钱拿来开一场运动会却无钱给人看病,真是傻的可爱。因为与社会的脱节,他被苦艾村的人看不起,但是他却拥有着心智健全人所没有的品质,他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对付玉成的傻儿子照顾有加,为死去的妻子用心编制家具,不允许有一丝杂色。迟子建用“童心”的视角去看成人的世界,通过对比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黑暗,同时更多的在于宣扬人性的美好,发现世界还是有没被污染过的角落的至真、至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