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20200511190951]
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不仅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国各地区耕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因此进行耕地动态变化分析及驱动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南京市现有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分析了南京市200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定性分析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影响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再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定量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主成分分析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区概况2
(一)南京市自然条件2
(二)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
(三)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2
二、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研究3
(一)南京市耕地资源现状3
(二)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特征3
(三)南京市耕地资源区域变化特征4
三、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因素分析6
(一)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定性分析6
(二)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定量分析6
1.主成分分析方法6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8
四、南京市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的对策9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9
(二)继续加强对农民的扶持9
(三)灵活耕地占卜平衡制度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目前,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指种植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等一年生农作物的土地和利用原来的耕地栽种果树、林木、花卉等多年生作物的土地以及原耕地用来养鱼、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但没有进行地面固化,可以复垦的土地[1]。人口的增加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耕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耕地资源快速减少,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虽然国家针对耕地保护提出了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政策和措施,但由于监管不严格、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耕地面积仍在不断减少,耕地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对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对保护耕地,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州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都发展迅速,且南京有许多高校,每年有大量流动人口,对建设用地需求非常大。这些都会造成南京市耕地减少,因此,有必要对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一)南京市自然条件
南京市地处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理坐标是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南京市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市区东倚钟山,西傍长江天堑,距长江入海口347公里。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南京港、南京长江大桥、禄口国际机场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面是一个地貌综合体,由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其中3.5%为低山,4.3%为丘陵,53%为岗地,39.2%为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南京北、中部广大地区的土壤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二)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995年以来,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了多次调整。其中,2000年和2002年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分别将江宁撤县设区以及将江北浦口区、江浦县和大厂区、六合县四区县并二。2012年年末,南京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6587.02平方公里,包括11区2县,其中城区包括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郊区包括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2县分别为溧水县和高淳县。
自进入90年代以来,南京市各级政府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走出了一条初具南京市特点的改革、开放、发展之路,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2012年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5.06亿元,增长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70.78亿元,增长1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0%,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748.46亿元,增长11.0%,建筑业增加值为422.32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45.73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4%。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18543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83468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786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三)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2012年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为9880533.6亩。农用地面积为6302363.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79%。其中,耕地面积为3572470.05亩,占36.16%;园地面积为174372.9亩,占1.76%;林地面积为1084608.45亩,占10.98%;牧草地面积为277.65亩,占0.003%;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470634.65亩,占14.88%。建设用地面积为2724643.8亩,占27.58%。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180198.1亩,占22.07%;交通用地面积为285676.95亩,占2.8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58768.75亩,2.62%。未利用地面积为853526.1亩,占8.6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39954.95亩,占1.42%;其他土地面积为713571.15亩,占7.22%。
表2-1 南京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 面积/亩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
全市土地总面积 农用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其他土地 9880533.60 6302363.70 3572470.05 174372.90 1084608.45 277.65 1470634.65 2724643.80 2180198.10 285676.95 258768.75 853526.10 139954.95 713571.15 100.00 63.79 36.16 1.76 10.98 0.0028 14.88 27.58 22.07 2.89 2.62 8.64 1.42 7.22
图2-1 南京市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
从表3-2和图3-1可以看出,南京市的耕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02.84千公顷下降到2012年的238.57千公顷,耕地面积净减少64.27千公顷,平均每年减少4.94千公顷。其中,减幅最大的是2002年,比上年减少11.28%,减幅最小的是2009年,比上年减少0.01%。
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不仅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国各地区耕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因此进行耕地动态变化分析及驱动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南京市现有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分析了南京市200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定性分析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影响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再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定量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主成分分析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区概况2
(一)南京市自然条件2
(二)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
(三)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2
二、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研究3
(一)南京市耕地资源现状3
(二)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特征3
(三)南京市耕地资源区域变化特征4
三、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因素分析6
(一)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定性分析6
(二)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定量分析6
1.主成分分析方法6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8
四、南京市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的对策9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9
(二)继续加强对农民的扶持9
(三)灵活耕地占卜平衡制度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目前,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指种植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等一年生农作物的土地和利用原来的耕地栽种果树、林木、花卉等多年生作物的土地以及原耕地用来养鱼、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但没有进行地面固化,可以复垦的土地[1]。人口的增加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耕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耕地资源快速减少,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虽然国家针对耕地保护提出了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政策和措施,但由于监管不严格、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耕地面积仍在不断减少,耕地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对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对保护耕地,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州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都发展迅速,且南京有许多高校,每年有大量流动人口,对建设用地需求非常大。这些都会造成南京市耕地减少,因此,有必要对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一)南京市自然条件
南京市地处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理坐标
(二)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995年以来,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了多次调整。其中,2000年和2002年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分别将江宁撤县设区以及将江北浦口区、江浦县和大厂区、六合县四区县并二。2012年年末,南京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6587.02平方公里,包括11区2县,其中城区包括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郊区包括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2县分别为溧水县和高淳县。
自进入90年代以来,南京市各级政府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走出了一条初具南京市特点的改革、开放、发展之路,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2012年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5.06亿元,增长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70.78亿元,增长1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0%,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748.46亿元,增长11.0%,建筑业增加值为422.32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45.73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4%。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18543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83468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786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三)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2012年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为9880533.6亩。农用地面积为6302363.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79%。其中,耕地面积为3572470.05亩,占36.16%;园地面积为174372.9亩,占1.76%;林地面积为1084608.45亩,占10.98%;牧草地面积为277.65亩,占0.003%;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470634.65亩,占14.88%。建设用地面积为2724643.8亩,占27.58%。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180198.1亩,占22.07%;交通用地面积为285676.95亩,占2.8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58768.75亩,2.62%。未利用地面积为853526.1亩,占8.6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39954.95亩,占1.42%;其他土地面积为713571.15亩,占7.22%。
表2-1 南京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 面积/亩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
全市土地总面积 农用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其他土地 9880533.60 6302363.70 3572470.05 174372.90 1084608.45 277.65 1470634.65 2724643.80 2180198.10 285676.95 258768.75 853526.10 139954.95 713571.15 100.00 63.79 36.16 1.76 10.98 0.0028 14.88 27.58 22.07 2.89 2.62 8.64 1.42 7.22
图2-1 南京市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
从表3-2和图3-1可以看出,南京市的耕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02.84千公顷下降到2012年的238.57千公顷,耕地面积净减少64.27千公顷,平均每年减少4.94千公顷。其中,减幅最大的是2002年,比上年减少11.28%,减幅最小的是2009年,比上年减少0.0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