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
摘 要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幼教事业发展还比较迟缓,其一是因为政府对于幼儿教育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其二是因为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薄弱等问题都制约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和实行,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立足现实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政府责任进一步剖析,从而明确政府的责任,最终推动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政府责任;幼教事业;公共产品目 录
0引言 0
1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的基础 1
1.1 理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
1.4 相关研究动态 4
2 幼教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6
2.1 幼教事业发展的现状 6
2.2幼教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2.3 幼教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3 发达国家幼教事业管理经验 13
3.1 发达国家幼教事业的发展趋势 13
3.2 发达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定位 14
3.3 发达国家幼教事业的政府责任 15
4幼教事业中的政府责任 16
4.1积极推动幼儿教育立法工作开展 16
4.2 加大幼儿教育的政府投入 17
4.3促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18
4.4 健全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 18
4.5优化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19
结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
0引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幼儿教育的政府投入 17
4.3促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18
4.4 健全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 18
4.5优化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19
结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
0引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如何能够把握住机遇并且可以从容的面对挑战,答案是教育。强国必先强种,都说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未来又会充满很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其中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小抓起,要想改善幼儿教育的物质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政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政府责任是当前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关键。政府应该把幼儿的教育事业转为社会公共事业,而非盈利行业,以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并为其作出贡献。
1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的基础
1.1 理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幼儿教育事业占据很重要的部分。中国在20世纪的90年代进行了幼儿教育的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发展教育事业逐渐转换为主体,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领域出现了诸如“入园难”、“入园贵”、胡乱收费、学园质量水平差距大、教师教学素质水平低等现象。由于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和辐射力之巨大,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的各界人士都愈加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形。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和实施,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想要改变幼儿教育现状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近年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不断加大,2011—2013年政府总共投入近422亿元支持幼儿教育发展。在这三年间,幼儿的在园数量增长了918万,相当于过去10年的数量总和,全国幼儿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近68%,比2010年增加了近11个百分点,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初步缓解。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幼儿教育发展,安排预算资金近150亿元。这三年间,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财政的引导下也不断加大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大幅增加,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达到近1600多亿元,幼儿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扭转[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位置上[3]。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1.2.1公共产品理论
在我们学习过公共经济学理论中有这样一个定义:“公共产品是这样的物品:扩展其服务给新增消费者的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队人们享受的物品。”[16] 公共产品的特点: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教育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教育产品,这种产品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名称,教育服务。在一定的条件下,享受教育的人们在消费教育的同时其他人也可能在接受此教育。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教室里面上课的学生,他们接受教育的同时其他在这个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在接受教育,所以教育是没有排他性。但是教育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举例来说,一个班里面有30个学生接受教育,老师的关注平均在这30个人的身上,但是如果这个班的学生数量增加到40人的时候,老师的关注度就要在40个人的身上平均分配,每一个人得到的教育资源就会相对的减少。因此我们说教育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幼儿教育资源也属于公共产品,并且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1.2.2市场失灵理论
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的调控无法实现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效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商品的实际社会边际收益超过实际的社会成本的时候,市场无法或者就不愿意再提供该种类商品。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消费这种类型的产品,使出售这种产品的人得到的实际利益达不到该类产品的成本,也就是说出售者或者提供者得不到利益或者还要亏损,所以当这种情况下,提供者就不再愿意提供或者出售该类商品。幼儿教育的投资收益迟滞性导致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偏面,并且在幼儿教育的资本市场中,信息迟缓,不对称等都导致人们对其认识不足。所以人们在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要么办“贵族园”要么办“贫民园”。而由于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就导致家长也无法判断幼儿园的质量,结果就是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基于以上理论,政府必须要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中来,并且积极地明确需要承担的责任。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普遍理论上的幼儿教育
理论上的幼儿教育是指由幼儿家长及幼师为了使幼儿更加聪明伶俐而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开发的教育。幼儿教育有两种解释。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所接受的保育和早期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从幼儿3~6周岁或7周岁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两者的区别直观看来是时间段的不同,前者的时间纵轴更长。在我国,幼儿入学的法定年龄是6周岁,所以幼儿教育的对象就是6岁以下的儿童。
1.3.2 幼儿教育的性质、功能
1.3.2.1幼儿教育的性质
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开始接受教育,这个教育可以是幼儿家长、长辈,也可以是幼儿的老师,但它一定是幼儿的教育的基础时期,是最先开始接触到的教育,并且人的一生就像是盖一座楼,没有坚实的地基作为基础,那么越往上就越摇摇
0引言 0
1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的基础 1
1.1 理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
1.4 相关研究动态 4
2 幼教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6
2.1 幼教事业发展的现状 6
2.2幼教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2.3 幼教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3 发达国家幼教事业管理经验 13
3.1 发达国家幼教事业的发展趋势 13
3.2 发达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定位 14
3.3 发达国家幼教事业的政府责任 15
4幼教事业中的政府责任 16
4.1积极推动幼儿教育立法工作开展 16
4.2 加大幼儿教育的政府投入 17
4.3促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18
4.4 健全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 18
4.5优化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19
结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
0引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幼儿教育的政府投入 17
4.3促进幼儿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18
4.4 健全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 18
4.5优化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19
结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
0引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如何能够把握住机遇并且可以从容的面对挑战,答案是教育。强国必先强种,都说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未来又会充满很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其中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小抓起,要想改善幼儿教育的物质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政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政府责任是当前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关键。政府应该把幼儿的教育事业转为社会公共事业,而非盈利行业,以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并为其作出贡献。
1 幼教事业发展的政府作用分析的基础
1.1 理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幼儿教育事业占据很重要的部分。中国在20世纪的90年代进行了幼儿教育的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发展教育事业逐渐转换为主体,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领域出现了诸如“入园难”、“入园贵”、胡乱收费、学园质量水平差距大、教师教学素质水平低等现象。由于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和辐射力之巨大,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的各界人士都愈加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形。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和实施,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想要改变幼儿教育现状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近年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不断加大,2011—2013年政府总共投入近422亿元支持幼儿教育发展。在这三年间,幼儿的在园数量增长了918万,相当于过去10年的数量总和,全国幼儿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近68%,比2010年增加了近11个百分点,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初步缓解。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幼儿教育发展,安排预算资金近150亿元。这三年间,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财政的引导下也不断加大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大幅增加,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达到近1600多亿元,幼儿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扭转[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位置上[3]。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1.2.1公共产品理论
在我们学习过公共经济学理论中有这样一个定义:“公共产品是这样的物品:扩展其服务给新增消费者的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队人们享受的物品。”[16] 公共产品的特点: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教育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教育产品,这种产品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名称,教育服务。在一定的条件下,享受教育的人们在消费教育的同时其他人也可能在接受此教育。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教室里面上课的学生,他们接受教育的同时其他在这个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在接受教育,所以教育是没有排他性。但是教育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举例来说,一个班里面有30个学生接受教育,老师的关注平均在这30个人的身上,但是如果这个班的学生数量增加到40人的时候,老师的关注度就要在40个人的身上平均分配,每一个人得到的教育资源就会相对的减少。因此我们说教育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幼儿教育资源也属于公共产品,并且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1.2.2市场失灵理论
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的调控无法实现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效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商品的实际社会边际收益超过实际的社会成本的时候,市场无法或者就不愿意再提供该种类商品。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消费这种类型的产品,使出售这种产品的人得到的实际利益达不到该类产品的成本,也就是说出售者或者提供者得不到利益或者还要亏损,所以当这种情况下,提供者就不再愿意提供或者出售该类商品。幼儿教育的投资收益迟滞性导致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偏面,并且在幼儿教育的资本市场中,信息迟缓,不对称等都导致人们对其认识不足。所以人们在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要么办“贵族园”要么办“贫民园”。而由于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就导致家长也无法判断幼儿园的质量,结果就是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基于以上理论,政府必须要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中来,并且积极地明确需要承担的责任。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普遍理论上的幼儿教育
理论上的幼儿教育是指由幼儿家长及幼师为了使幼儿更加聪明伶俐而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开发的教育。幼儿教育有两种解释。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所接受的保育和早期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从幼儿3~6周岁或7周岁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两者的区别直观看来是时间段的不同,前者的时间纵轴更长。在我国,幼儿入学的法定年龄是6周岁,所以幼儿教育的对象就是6岁以下的儿童。
1.3.2 幼儿教育的性质、功能
1.3.2.1幼儿教育的性质
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开始接受教育,这个教育可以是幼儿家长、长辈,也可以是幼儿的老师,但它一定是幼儿的教育的基础时期,是最先开始接触到的教育,并且人的一生就像是盖一座楼,没有坚实的地基作为基础,那么越往上就越摇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