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的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靖江市马桥镇的村庄调查

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的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靖江市马桥镇的村庄调查[20200511190415]
摘要: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对于增加耕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还是对于保障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户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权益主体,他们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知程度及参与意愿关系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本研究对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户的认识程度及参与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并构建Logistic模型,探寻影响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知水平较高,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被调查者年龄、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信贷的难易四方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认识程度;Logistic回归模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 言 1
一、研究假说 2
(一)农户个体特征 2
(二)家庭特征 2
(三)安置区特征 3
二、模型构建 3
(一)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二)变量说明及预期结果 4
1.农户个体特征变量 4
2.家庭特征变量 4
3.安置区特征变量 4
三、实证分析 4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情况 4
1.区域概况 4
2.数据来源情况 5
(二)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5
1.农户个体特征 5
2.家庭特征 5
3.安置区特征 6
4.农户意愿与政策期许 6
(三)回归结果 6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7
(一)创新融资模式,畅通融资渠道,加强政府监督 8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宣传教育,拓宽农户认知途径 8
(三)加强规划设计,确保生活质量,提高农民对预期整理方式的满意度 8
(四)征求农民的意见,适当保留风俗习惯,充分开展业余文化生活 8
(五)完善社会保险,加强政府补贴,减轻农户经济压力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的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靖江市马桥镇的村庄调查
引言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村庄规模普遍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并且布局散乱,内部闲置地所占比重高,利用效率低。农村居民点整理不仅对增加耕地、缓解用地矛盾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解决 “三农”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1]。但是在实际的居民点整理工作中,一些问题随之产生,如资金短缺、规划不合理、农户参与度较低、农户不配合等,人们逐渐认识到农户的支持和配合对居民点整理的顺利实施的重要性。因此,在居民点整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充分了解和考虑农户的意愿,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且给予农户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有助于消除政府和农户之间矛盾,增强农户参与整理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学术界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整理模式[2]、整理潜力[3]、适宜性[4]、驱动力[5]等方面的研究。基于微观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对居民点整理潜力[6]、整理模式[7]、农民福利[8]、农户参与及搬迁意愿[9]的研究。为了有效解决居民点整理工作中农户不配合、参与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探寻影响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假说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因素大致分成三类,分别是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安置区特征。具体的研究假说如下:
(一)农户个体特征
1.农户性别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男女差别思想深深的根植于我国广大农村,男性在农村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作为男性的依附。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我国农村女性相对于男性获得更少的教育机会,并且村干部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也极少。另外,部分农村女性深受旧习俗的影响,常常存在类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心里,这些女性往往对国家社会漠不关心。因此,相对来说,男性对国家社会动态的关注度较高,他们的认知面往往较宽。这里假设,男性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知程度较高,且他们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积极性更高。
2.农户年龄
农村居民点整理往往涉及到搬迁上楼、旧房改造等措施,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由于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等能等的不同,对待这些措施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年轻人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较少,对待一些新生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对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较强,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更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因此,更容易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而年纪大点的人往往习惯了周围的生活环境,更倾向于安于现状,不愿意离开长时间居住的房子,相对来说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当然,不排除一些年级较大的、阅历较多的人,更乐意参与居民点整理。
3.农户的受教育年限
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认知水平,受教育年限高的农户,其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对外部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越强 ,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强,也就越容易认识到居民点整理相对于自身的利弊。本研究假设,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户相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知程度更高,有更高的参与居民点整理的意愿。
4.农户的认知水平
认知是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人脑首先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这些信息被我们的大脑加工处理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一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支配。认知理论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决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认知过程影响着消费者的行动方式、行动时间、行动频率,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进行消费活动的基础。农户只有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基本概念、整理带来的好处、与自身的密切程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有充分的认知,才会主动完成消费行为,主动配合参与到居民点整理工作中。
(二)家庭特征
1.家庭人口
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近年来我国农户的家庭人口学最明显的特征,在家庭内部规模经济的理论框架下,家庭规模增加的幅度大于家庭人均消费增加幅度[10]。住房消费所需消费额很大,由于家庭规模的降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增长率,规模过大的传统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远远大于家庭规模小的家庭。因此,本研究假设家庭人口较少的家庭相对于家庭人口多的家庭参与居民点整理的积极性更高。
2.家庭收入情况及负债情况
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到旧房改造、迁村并点等各种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需要国家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这就要求农户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而言,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经济压力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将强,越趋向于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假设收入水平高的农户有更强烈的参与整理的意愿。有无负债情况也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一方面因素,有较多负债的农户可能在短时期内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来承担居民点整理所需的费用。
3.信贷情况
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到的住房消费属于综合性长远性的消费,所需费用很大。一般来说,我国农户在需要大笔资金但是农业收入无法支持时,农户是否会考虑去获取信贷,获取信贷是否容易,影响到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积极程度。农户在需要资金时越是对信贷依赖,越是容易获取信贷,其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也就越强烈。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以及各种金融机构会认为向分散的农户发放贷款存在的风险很大,一般他们不愿意贷款给分散的农户,这就造成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1)安置区的消费问题:农户考虑生活成本的增加取值0;不会考虑搬迁后生活成本的增加取值1。本研究假设是否考虑生活成本的增加与参与整理的意愿成反比,即农户考虑搬迁后生活成本的增加,参与整理的意愿越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