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制度中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因素研究
摘 要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悠久,始于首部选举法的诞生,中途历经多个阶段,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选举制度越来越贴近民意,也变得越来越详尽,一票一权,人大代表充分代表人民的权利。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以选举制度作为依托的,选举流程的民主性会影响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大学生这个群体日益庞大,参与选举的机会也在增多,其民主意识的培养将对我国的政治民主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实状况却差强人意,大学生群体的民主意识普遍偏低,没有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一次人大代表的选举,我们不难发现消极参与与盲目从众是主要问题,而大学生群体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民主意识教育迫在眉睫。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成功案例,我们认为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一个首要原因,并以此探析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未来路径。Key words: Electoral system;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3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3
(五)研究特点与不足 3
二、我国现行选举制度及其发展 4
三、民主意识定义及其发展现状 5
四、大学生参与选举状况调查分析 6
五、国外经验浅析 10
六、培养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未来路径探析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6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值繁荣发展时期,民主二字渗透于社会方方面面之中,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我们所处的大背景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基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合理享用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政治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任何国家的建立与繁荣都已表明,政治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值繁荣发展时期,民主二字渗透于社会方方面面之中,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我们所处的大背景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基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合理享用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政治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任何国家的建立与繁荣都已表明,政治制度建立在良好的政治思想之上,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国家的民主现实性就难以实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进行了多次制度改革,但人民群众的权力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有权难用,实质的公平更难以实现。因此,从基础做起,建立好完备的思想堡垒,制度才能拔地而起。
总的来说,民主意识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出于基础且又核心的地位。大学生这一独特的群体,其民主意识的发展会带动整个社会民主意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跨越式发展。
(二)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选举,在了解选举对象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做出负有政治责任感的判断。但现实状况是,在实际政治参与中,政治态度冷漠、盲目参与、无秩序参与等问题层出不穷,思想与政治行为相差悬殊。考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包括许多方面,思想没有打好基础,导致上层建筑出现偏差。
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研究多侧重于现状和问题,没有特别地多作说明,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分析大学生群体参与选举的现状
目前,各位学者主要从大学生群体参与选举的态度、特点及问题等方面对大学生参与选举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参与选举的态度,学者多反映为冷漠、消极和盲目。例如在《高政治参与与政治冷漠》这本书当中,学者指出表面的人人参与其实隐藏着消极对待,多数学生在不理解选举对象和过程的情况下,随意选择,甚至部分学生拒绝选择。针对大学生参与选举的特点,学者总结为“动机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各层学生所接触的教育不同,所形成的文化素养也不同,其民主意识的层次也相差甚远,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而大部分则是为了应付学校布置的任务,在缺乏思考的状态下就做了随意的选择,更有甚者受利益的驱使,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等等,选举态度的复杂性决定了选举结果的多样性。针对大学生群体参与选举的问题,更是繁琐,形式主义在校园中盛行,拉票现象随处可见,小到班委选举,大到党团组织换届,有时甚至直接忽视选举,进行结果内定。
2.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概念
民主意识,究其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思想和心理。思想即为民主思想,可以理解为公民在政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活动等的想法。民主意识也可以细分为权力与义务意识、国家与民族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自由与法治意识、道德与文明意识这五方面。
3.探究影响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因素
民主意识的影响因素多被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即自身因素,例如个人性格特征、家庭状况、个人三观的不同等,外因即外界因素,例如学校教育、政府工作透明度等。还有部分学者则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也会产生变化,例如受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相应的民主意识会为了符合制度条件而改变。
国内学者由于深知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所以研究比较透彻,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侧重于对民主和认同的理解。国外民主的历史要远于中国,所以发展更加多样性,林肯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他对民主的理解,“民有、民治、民享”,一切围绕人民,政治活动也是出于维护人民利益。民主作为政治文化的一种,社会各阶层的民主程度相差悬殊,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也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关于认同,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在此仅就相关的观点做一下概括:所谓认同,就是公民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他所效劳的对象或是团体,也与民主有关。国家通过为人民谋取利益来取得公民的政治认同,人民以此愿意为国家尽义务。
综上所述,现行研究多针对国家政治民主化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民主意识影响因素,而没有把影响因素放到现行选举制度的范围之中。因此,对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梳理过去选举制度的发展状况,结合学者们已经进行完的研究,分析其研究主旨和研究方向,提取相关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在本校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自己对大学生民主意识影响因素的观点,为大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和提高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为:首先,理论研究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3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3
(五)研究特点与不足 3
二、我国现行选举制度及其发展 4
三、民主意识定义及其发展现状 5
四、大学生参与选举状况调查分析 6
五、国外经验浅析 10
六、培养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未来路径探析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6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值繁荣发展时期,民主二字渗透于社会方方面面之中,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我们所处的大背景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基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合理享用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政治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任何国家的建立与繁荣都已表明,政治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值繁荣发展时期,民主二字渗透于社会方方面面之中,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我们所处的大背景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基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合理享用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政治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任何国家的建立与繁荣都已表明,政治制度建立在良好的政治思想之上,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国家的民主现实性就难以实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进行了多次制度改革,但人民群众的权力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有权难用,实质的公平更难以实现。因此,从基础做起,建立好完备的思想堡垒,制度才能拔地而起。
总的来说,民主意识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出于基础且又核心的地位。大学生这一独特的群体,其民主意识的发展会带动整个社会民主意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跨越式发展。
(二)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选举,在了解选举对象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做出负有政治责任感的判断。但现实状况是,在实际政治参与中,政治态度冷漠、盲目参与、无秩序参与等问题层出不穷,思想与政治行为相差悬殊。考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包括许多方面,思想没有打好基础,导致上层建筑出现偏差。
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研究多侧重于现状和问题,没有特别地多作说明,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分析大学生群体参与选举的现状
目前,各位学者主要从大学生群体参与选举的态度、特点及问题等方面对大学生参与选举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参与选举的态度,学者多反映为冷漠、消极和盲目。例如在《高政治参与与政治冷漠》这本书当中,学者指出表面的人人参与其实隐藏着消极对待,多数学生在不理解选举对象和过程的情况下,随意选择,甚至部分学生拒绝选择。针对大学生参与选举的特点,学者总结为“动机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各层学生所接触的教育不同,所形成的文化素养也不同,其民主意识的层次也相差甚远,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而大部分则是为了应付学校布置的任务,在缺乏思考的状态下就做了随意的选择,更有甚者受利益的驱使,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等等,选举态度的复杂性决定了选举结果的多样性。针对大学生群体参与选举的问题,更是繁琐,形式主义在校园中盛行,拉票现象随处可见,小到班委选举,大到党团组织换届,有时甚至直接忽视选举,进行结果内定。
2.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概念
民主意识,究其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思想和心理。思想即为民主思想,可以理解为公民在政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活动等的想法。民主意识也可以细分为权力与义务意识、国家与民族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自由与法治意识、道德与文明意识这五方面。
3.探究影响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因素
民主意识的影响因素多被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即自身因素,例如个人性格特征、家庭状况、个人三观的不同等,外因即外界因素,例如学校教育、政府工作透明度等。还有部分学者则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也会产生变化,例如受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相应的民主意识会为了符合制度条件而改变。
国内学者由于深知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所以研究比较透彻,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侧重于对民主和认同的理解。国外民主的历史要远于中国,所以发展更加多样性,林肯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他对民主的理解,“民有、民治、民享”,一切围绕人民,政治活动也是出于维护人民利益。民主作为政治文化的一种,社会各阶层的民主程度相差悬殊,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也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关于认同,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在此仅就相关的观点做一下概括:所谓认同,就是公民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他所效劳的对象或是团体,也与民主有关。国家通过为人民谋取利益来取得公民的政治认同,人民以此愿意为国家尽义务。
综上所述,现行研究多针对国家政治民主化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民主意识影响因素,而没有把影响因素放到现行选举制度的范围之中。因此,对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梳理过去选举制度的发展状况,结合学者们已经进行完的研究,分析其研究主旨和研究方向,提取相关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在本校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自己对大学生民主意识影响因素的观点,为大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和提高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为:首先,理论研究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