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地整理的调查研究
徐州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地整理的调查研究[20200501124639]
摘要: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形势日趋严峻,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土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党的大报告具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以城乡互动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政策成为促进有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以实现集约高效利用农村聚落的目的,又可用整理出的耕地以及建设用地指标[2]来克服发展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困境,统筹发展、协同共进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创造性的土地利用政策。因此,我们必须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与深入的研究,努力提高中国土地整理的系统提供了一个好办法。本文是在建立在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徐州市为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徐州市的城乡建设用地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徐州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展开了评估,达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科学合理地指导土地利用活动的目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布局;效益评价;徐州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相关内容 2
(一)研究的背景 2
1.徐州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2
2.城镇建设用地的过度增加 2
3.农村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 2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 2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二、 研究地点的相关情况 2
(一)徐州人文地理情况概述 2
(二)徐州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 3
(三)徐州居民点整理效益 3
三、 徐州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评价 3
(一)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 3
2、科学性原则 3
(二)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 4
1. 评价体系的建立 4
2. 经济效益指标 5
3. 社会效益指标 5
4. 生态效益指标 5
(三)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5
四、徐州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大指标评价的获取以及计算分析过程 7
(一)徐州农村居民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7
(二)徐州农村居民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分析 10
(三)徐州农村居民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分析 11
(四)评价结果分析 12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徐州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地整理的调查研究
引言
一、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研究的背景
1.徐州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土地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经验的积累,我们现在越来越追求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当下,我国已经步入一个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后同时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我们国家土地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而且可以很好利用的耕地就更少了,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商业用地等多占用耕地,从来更造成了耕地保护形势的严峻。
2.城镇建设用地的过度增加
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对于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高,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圈建设更加速了这一进程。徐州市近些年城镇建设用地的过度增加,使得耕地数量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相关的整理。
3.农村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
我市农村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比较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严重限制了我市农村的发展。土地利用的粗放化,滞后的规划、不科学约束力不够的规划,以及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城市体系,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也造成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的低下,农业生产率难以达到提升,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用地管理的关系不清、缺乏约束,责任不明等问题,这是土地管理的漏洞[3]。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建立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理论的基础上,以及对城镇建设用地供需效益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对徐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数量以及布局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徐州市土地整理科学合理的进行[4]。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首先是理论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理论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规划布局方法,并以徐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 研究地点的相关情况
(一)徐州人文地理情况概述
布徐州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长约210公里,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比例为11%。在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坐落的就是徐州,徐州境内少数地区存在少数丘岗,其余大部分皆为平原。徐州境内有少量的丘陵且海拨一般在150-25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徐州的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徐州市区域的中部,山体高低错落有致,全市最高峰的大洞山坐落于贾汪区的中部,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徐州市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3.1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13--1/7998,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9%,海拨一般在35-55米之间。
2013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34 .82亿元,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2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43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12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8:47.8:42.4,其中第三产业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徐州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经济发展总量进入长三角城市前8名、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前28名,继续保持综合经济实力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的领先地位。
(二)徐州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
目前徐州114个镇共有行政村2420个,自然村10800个,农村住户181万户,相关农业人口678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人均居民用地占有量较高,全市平均下来达到了67%。徐州农村的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比例高,这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农村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从而降低了土地的建设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率的低下,难以大规模集中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影响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5]。
(三)徐州居民点整理效益
由于徐州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较为分散且综合利用率不高,因此徐州居民地整理的效益非常巨大,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四)徐州居民点挂钩整理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利国利民利农的好政策,它可以很好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程、拓展建设用地空间[6]。
三、 徐州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评价
(一)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它是对一定区域内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选取的指标要能全面的具体的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等总体状况。指标体系应是全面的、系统的,力求全面表达的各种要素和相互关联的关键方面。
2、科学性原则
指标必须科学合理,既要有一个系统能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的特点,基于接受理论,又能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避免茫无目随意分析。相应指标值的采集要充分、准确,从而能够使得指标真实的反映整理区的状况。
3、系统性原
则 土地整理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整理者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各个因素,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综合的体系。用系统分析的观点看问题,在评价指标时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土地整理的各个方面的成果。只有结合区域化特点并与经济、土地资源相结合,才能给土地整理带来综合效益。
摘要: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形势日趋严峻,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土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党的大报告具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以城乡互动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政策成为促进有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以实现集约高效利用农村聚落的目的,又可用整理出的耕地以及建设用地指标[2]来克服发展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困境,统筹发展、协同共进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创造性的土地利用政策。因此,我们必须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与深入的研究,努力提高中国土地整理的系统提供了一个好办法。本文是在建立在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徐州市为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徐州市的城乡建设用地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徐州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展开了评估,达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科学合理地指导土地利用活动的目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布局;效益评价;徐州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相关内容 2
(一)研究的背景 2
1.徐州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2
2.城镇建设用地的过度增加 2
3.农村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 2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 2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二、 研究地点的相关情况 2
(一)徐州人文地理情况概述 2
(二)徐州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 3
(三)徐州居民点整理效益 3
三、 徐州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评价 3
(一)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 3
2、科学性原则 3
(二)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 4
1. 评价体系的建立 4
2. 经济效益指标 5
3. 社会效益指标 5
4. 生态效益指标 5
(三)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5
四、徐州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大指标评价的获取以及计算分析过程 7
(一)徐州农村居民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7
(二)徐州农村居民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分析 10
(三)徐州农村居民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分析 11
(四)评价结果分析 12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徐州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地整理的调查研究
引言
一、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研究的背景
1.徐州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土地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经验的积累,我们现在越来越追求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当下,我国已经步入一个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后同时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我们国家土地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而且可以很好利用的耕地就更少了,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商业用地等多占用耕地,从来更造成了耕地保护形势的严峻。
2.城镇建设用地的过度增加
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对于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高,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圈建设更加速了这一进程。徐州市近些年城镇建设用地的过度增加,使得耕地数量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相关的整理。
3.农村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
我市农村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比较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严重限制了我市农村的发展。土地利用的粗放化,滞后的规划、不科学约束力不够的规划,以及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城市体系,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也造成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的低下,农业生产率难以达到提升,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用地管理的关系不清、缺乏约束,责任不明等问题,这是土地管理的漏洞[3]。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建立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理论的基础上,以及对城镇建设用地供需效益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对徐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数量以及布局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徐州市土地整理科学合理的进行[4]。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首先是理论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理论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规划布局方法,并以徐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 研究地点的相关情况
(一)徐州人文地理情况概述
布徐州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长约210公里,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比例为11%。在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坐落的就是徐州,徐州境内少数地区存在少数丘岗,其余大部分皆为平原。徐州境内有少量的丘陵且海拨一般在150-25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徐州的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徐州市区域的中部,山体高低错落有致,全市最高峰的大洞山坐落于贾汪区的中部,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徐州市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3.1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13--1/7998,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9%,海拨一般在35-55米之间。
2013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34 .82亿元,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2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43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12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8:47.8:42.4,其中第三产业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徐州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经济发展总量进入长三角城市前8名、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前28名,继续保持综合经济实力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的领先地位。
(二)徐州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
目前徐州114个镇共有行政村2420个,自然村10800个,农村住户181万户,相关农业人口678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人均居民用地占有量较高,全市平均下来达到了67%。徐州农村的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比例高,这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农村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从而降低了土地的建设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率的低下,难以大规模集中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影响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5]。
(三)徐州居民点整理效益
由于徐州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较为分散且综合利用率不高,因此徐州居民地整理的效益非常巨大,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四)徐州居民点挂钩整理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利国利民利农的好政策,它可以很好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程、拓展建设用地空间[6]。
三、 徐州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评价
(一)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它是对一定区域内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选取的指标要能全面的具体的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等总体状况。指标体系应是全面的、系统的,力求全面表达的各种要素和相互关联的关键方面。
2、科学性原则
指标必须科学合理,既要有一个系统能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的特点,基于接受理论,又能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避免茫无目随意分析。相应指标值的采集要充分、准确,从而能够使得指标真实的反映整理区的状况。
3、系统性原
则 土地整理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整理者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各个因素,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综合的体系。用系统分析的观点看问题,在评价指标时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土地整理的各个方面的成果。只有结合区域化特点并与经济、土地资源相结合,才能给土地整理带来综合效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