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农业院校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2020051106]
摘要: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农学院;大学生;性别角色;成就动机
目录
引言
引言
性别角色态度意味着对某种程度的意识和人的态度保持等于男性和女性行为的事件和任务等方面考虑。自古到今,男人和女人对于角色有着不同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女性打破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广泛的职业追求和社会活动,然而形成很久的难以改变的保守观念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和女性的不同角色会影响追求成功。由于态度,积极性会影响人的行为,活动和任务的成功率,所以我提出的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假说有一定的关联。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深入探讨农学类大学生在性别角色和成就动机之间是否存在着于之前调查结果相同的关系。
2.实际意义
考察性别角色和成就动机之间是不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由于性别、年级、学院等方面的不同从而产生的差异,考察大学生对于性别角色的态度与成就动机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性别角色各维度与追求成功维度和避免失败维度上存在的关联性。
(二)研究目的
1.考察农业院校大学生对于性别角色的态度的年级、性别、院系的差异;
2.考察农业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受年级、性别、院系影响所产生的差异;
3.考察农业院校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假设
1.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农业类学生与非农业类学生有差异;
2.男性的成就动机与女性的成就动机总体水平相比较来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男性被试者的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得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对于女性被试者来说,其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相关属性。性别角色态度的中的一些选项与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就动机有着明显的关联性、而其对成就动机的水平高低可以起到判断的效果。
(四)课题特色、创新处
本文主要通过使用性别角色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来对农业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判断农学类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性别角色和成就动机方面的表现和之前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有无明显差异。如有差异则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其形成原因。
二、文献综述
(一)性别角色问题研究现状
1.性别角色的范畴
Spence[1]指出简单的从一个角度根本无法充分反映出性别角色的立体丰富的内容,性别角色可以理解多重因素的架构,在这个系统中,人生价值观、个性特征,角色行为,娱乐生活及职业兴趣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只有同时检测不同的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性别角色。从性别角色理论上来进行一定的判定,对性别角色分类最少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性别角色是通过社会文化作用从而形成的产物。个体在社会化的影响下,逐步的走向成熟,过程中了解到的某种社会文化所期望的性别表现。换言之,性别角色是指对男女行为的期望,文化因素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行为,兴趣,态度,个性特征,价值观,权利和义务和职能的各个方面,相互承认或接受模式的社会角色
(2)性别角色乃为多元向度。性别角色包括人格特质,态度,行为和活动喜好....... Huston[2]提出了一种结构和内容领域交叉的矩阵结构,作出涵盖各层次的学者认为性别角色的意思。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生物性;个人、社会属性;以生理性别为基本特色活动;兴趣典型化和象征;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结构,包括四个方面:观念或信仰;身份或自我意识;偏好或态度;性能行为。
2.性别角色的理论派别
角色有两种获得方式,分别为可分为归属的,系一个人出生是什么性别那就是什么性别,二是获得的,即通过个人能力与表现而得到的角色。角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属性,它是由一组或一套形成的集合体,及所谓角色组合,社会制度与团体对承担某一角色的个人,常有一定角色期望,并表现符合期望的角色行为。
依据Turner的作用原理[3],符号互动理论来解释个人角色扮演的角色的概念的作用是通过文化为基础的架构和民俗文化的规范一致性的影响。并在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时候,立即浮现角色库在同一文化里具有互为主观的共识性,从而使得成员更愿意表现出与他人相同的角色行为模式。因此,探索性别角色的时候,除了要思考对角色的期望,并应着眼于关系模型理论[4]。
3.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3-6岁的儿童,在这期间有可能会产生恋母情结。孩子们在青少年儿童的性兴趣有着相对独特的特点,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异性父母的身上,这种情况会使得儿童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男孩试图在学习他父亲的特征来解决恋母情结,开始认可并学习自己的父亲的同时也导致了对自己的爸爸产生了妒忌,女孩开始认同他的妈妈。儿童通过对同性父母的观念和性别进行模仿,从而习得了性别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内在模仿他们的父母女性化的行为,并接受了众多家长的价值观,显示出其相应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通过对经典精神分析的修订,Chodorow[5]提出了著名的重建的理论,性别认同起始时间是人的婴儿期,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生殖器期间。
4.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对于性别认同的理解为,其是儿童性别学习的基础组织者和管理者。儿童形成的性别成见来源于他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思想。一旦他们得到性的一致性,性别对他们具有信仰固定性和不可逆性,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的性别身份和行为使得其与自己的性别概念是一致的,因为认知的一致性不断满足,个人试图用一个一致的方式在他们的自我概念中行事。科尔伯格的性别恒常理论被定义为基于基础的生物学性质的拥有永久特征,它不依赖于表面特征。
(二)成就动机研究现状
1.成就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在过程中努力取得成功,以提高心理倾向的状态。研究成就动机,最早可以追溯到穆雷。 1938年,他将人分为20种不同类型,其中成就需要是第一个是需要实现的基本需求。他成功的为克服障碍做出定义,这种推动力作为最好、最快的努力完成对自己来说相对艰难的任务[6]。后来经过麦克莱兰,阿特金森等人的努力,成就动机逐步系统地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以往的研究外在动机和激励的内在原因心理学家转向对中间人的认知因素进行研究,认知研究成为主流动机研究。
2.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一书中说:“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力”杨国枢[7],成就动机是“卓越竞争冲动的内部或外部的标准。”而张和郝温沿[8]认为:“成就动机是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积极,坚持完成活动的内在动力。”
自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组织了一个致力于成就动机系统的研究团队,并在领域中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他为中心聚集了一派思想相同的学者形成了哈佛学派。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创立麦克莱兰著名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这一理论的建立取决于温特伯顿?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和发现。温特伯顿的研究表明,如果是母亲独立的培训,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到,导致新教改革个人主义和自救,以提高个人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想确认新教是通过成就动机,以促进经济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