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传承性看西秦社火民俗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西秦社火的特点及其价值1
(一)社火的概念2
(二)西秦社火的特点2
(三)西秦社火的价值2
二、西秦社火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3
(一)活动形式3
(二)活动数量与规模3
(三)活动时间4
(四)保护措施4
三、西秦社火民俗发展传承中存在的问题4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4
(二)保护与传承意识淡 4
(三)内涵薄弱,形式陈旧5
(四)传承人断层,保护人才缺乏5
(五)缺少公共文化空间5
(六)缺乏保护资金6
(七)现代文化的冲击6
四、针对社火民俗传承问题的对策6
(一)完善保护传承机制6
(二)培养人们对西秦社火的认同感7
(三)积极创新,增添活力7
(四)培养人才8
(五)提供公共文化空间8
(六)筹措资金9
(七)将现代文化与社火民俗相结合9
结语9
致谢9
参考文献9
从文化的传承性看西秦社火民俗的发展
引言
一、 西秦社火的特点及其价值
(一)社火的概念
社火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风俗,其存在的年代十分久远,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当人类还处于蒙昧未开化阶段,对生老病死及许多自然现象等既不能抗拒,也无法解释,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并加以崇拜。[2]如渔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以各自敬畏的动物为神;为了免除风雷雨电的侵害,人们以“天”为神;为了避免水灾或旱情,以“水”为神;为了取暖,获得熟食,以“火”为神等等。当社会生产由狩猎转入农耕后,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便以“土地”为神。当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生活状态时,于是祈求神灵、祭祀天地的大量娱神活动便产生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王文杰先生编著的《民间社火》一书就有对社火的定义:“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社火即是在古老的土地崇拜与火崇拜的影响下产生的祭祀“社”与“火”的仪式。由此可知,社火最初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祭祀仪式。[3]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辩第一册》中也是这样记述“社”的:“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各等的社”。 [4] “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赛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会的变相。” [4]《古史辩》一书简略记载的春秋时期的“社会”,大概包括社火的祭祀仪式或各种社火的变相形式。这种社会或祭祀仪式在中国不但成为封建王朝用于统治的上层意识形态,而且成为下层老百姓对日常生活和农耕生活所存有的敬畏和精神慰藉。
(二)西秦社火的特点
西秦既泛指历史上的大陕西,其中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及青海、宁夏等部分地区;又专指秦人最早发迹称雄时期的雍城、秦州一带,即今天的宝鸡、天水一带。
1.群众性
西秦社火表演根植于民间,在一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氛围中产生,是一种集民间舞蹈、鼓乐、秧歌、扮演故事等表演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性的表演活动,具有祭神、驱灾辟邪和求吉纳祥的文化功能,人们通过社火表演寄托了美好的祝福。它遗存着西秦地区古朴的民风民俗,是人们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民俗事项,与民俗意识、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同时,社火代表着人们对生存意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应了人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只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面临着困境和磨难,对生活有所追求,社火在民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逐渐摒弃了宗教意识成分,衍化为普遍的民俗文化形态,以更通俗易通的表现形式成为民众生活的心理慰藉和精神生活方式。[5]
2.民俗性
西秦社火也是以崇拜土地之神和火神为主旨。远古先民凭借原始的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以感恩和惧怕的心态,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而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6]先民们对出产赖以维持生命的土地及土地之神“社”和对于人们摆脱茹毛饮血,进入刀耕火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火及火神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和崇拜。这样就从祭社到祭火,因而产生了“社火”这一民间风俗活动。为了祭社神、娱火神,先民们必生篝火、燎烤牺牲并围着火堆歌舞祭祀,以虔诚之心祈求神灵护佑,这个时候神仙便会出来尽情享受,从而带来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康乐太平。西秦社火民俗是西秦地区历史和现实交流、对话、呼应、互动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变异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以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征鲜明、内涵丰富、闻名遐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周边地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西秦社火的价值
西秦社火在不同时期也有其特殊的价值,清代以前,社火活动发挥了其较为原始的祭祀性的作用,是一种实现与苍天对话、与土地沟通的主要方式。这种祭祀性在当时起到一种增强人们凝聚力与认同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文化艺术的发展。而现今,西秦社火民俗主要有三大作用:娱己、娱人、娱神。在当代,娱神的作用作简单化,而娱乐作用逐渐强化,所以,社火活动有时也被人们称为“民众的狂欢节”。社火这种趋势和社会现代化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党和政府的文艺方针的。
西秦社火作为传统民俗,不仅是以一种动态与活性的方式记载、传承农耕文化,成为农耕文化中最隆重的、规模最盛大的、内容繁复的仪式活动和民间娱乐形式,而且意义在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农事吉祥如意,预示国家富强,人民安康。[7]西秦社火的展演也是群众情感的一种宣泄,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展望,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艺人们人生智慧和艺术才能的展示,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热闹和喜庆。目前,西秦社火民俗仍然存活在西秦地区的乡村社会和各地春节游艺活动中。
二、 西秦社火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西秦社火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如今的保护和传承上也有其特有的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