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问题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为例

摘 要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部分政府部门的职能开始转型,逐渐向基层单位转移。社区作为近年来基层主要的服务单位,承担了曾经某些机关的大部分工作任务。社区治理在当下自然成为了一个焦点,社区如何能够为群众提供服务,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应该着力探求的方面。社区基层党组织,是我党进行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在我国治理的最前沿,直接处理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能够收集到群众所反映的最新要求。所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其良好作用,推动基层建设和社区发展。中韩街道瑞都社区,是中韩街道所有社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党建模范社区。从2008年开始,就着手建立一支兼具协调作用和桥梁作用的基层党组织。本篇文章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着眼于中韩街道瑞都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瑞都社区的社区治理的角度入手,通过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总结,对其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价值、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考察、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及其路径优化这四方面进行研究,为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提供有针对性、具体可行的措施,更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化单位职能向社区转移的任务。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4
(四)研究方法 4
二、城市社区治理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价值 5
三、城市社区治理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考察 6
(一)城市社区情况概述 6
(二)城市社区党建推进社区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6
四、城市社区治理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8
(一)主要问题 8
(二)成因分析 8
五、城市社区治理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路径 9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9
(二)加强宣传引导 10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和党员群众学习 11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3
附 录 14
致 谢 18
一、前 言
(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五、城市社区治理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路径 9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9
(二)加强宣传引导 10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和党员群众学习 11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3
附 录 14
致 谢 18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部分政府部门的职能开始转型,逐渐向基层单位转移。社区作为近年来基层主要的服务单位,承担了曾经某些机关的大部分工作任务。社区治理在当下自然成为了一个焦点,社区如何能够为群众提供服务,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应该着力探求的方面。社区基层党组织,是我党进行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在我国治理的最前沿,直接处理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能够收集到群众所反映的最新要求。所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其良好作用,推动基层建设和社区发展。从这方面来说,基层党组织在了解群众需求、反映群众问题、团结联系群众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如何发挥好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我们解决当前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区党建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最早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研究范畴,而是被社区建设等民生领域的研究所覆盖囊括的。但随着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一研究概念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党史研究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国内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的研究
我国社区治理,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当时正处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拐点。原来政府依靠计划分配社会资源的局面被逐渐打破,社会上出现了经济和资源的自由流通。这种新情况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基层社会体制。社区居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并积极加入社区管理当中去。旧的体制机制的逐渐失灵,促使产生新的体制机制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始致力于社区治理研究的学者数量直线上升。我国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经验不足,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并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研究体系。比如说,魏娜把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概括三种模式:行政型社区;合作型社区;自治型社区。再比如说冯玲对于社区治理的动态研究,认为资源的倾斜安排与流动能对社区的基层治理产生巨大影响,同时社区治理的参与对象的种类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基层治理的整体构架起到了决定作用。近些年,社区治理的研究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唐忠新在2003年写的《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冯云庭在2004年完成是《城市公共服务体制理论探索与实践》等,都为中国的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了借鉴。
我国的基层党建问题,一直是建党以来的重要问题。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成为社会发展新态势,而社区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深入联系群众的重要力量,它所承担的任务和使命艰巨严峻。
众所周知,任何转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旧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显现,这种尴尬境地,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增添了不少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在多次会议上指出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出台发表了诸多指导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要求,特别是理念的转变,将原来的政府主导转变为多元治理。如何组织、整合和调控这些治理资源,这对党及党的基层组织又是一个新考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这是对基层党建目标任务的再次延伸,也是党在基层工作方法和执政方式上的总要求。由此可见,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推动社区治理,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也是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必经之路。
由于我国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特色,因此对于党建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发展刚刚起步,比国外发展时间稍晚,因此对于社区基层党建的研究成果,并不太多。无论是期刊杂志、学者著作,还是毕业论文,研究成果都不算太多。直到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相关学者们才开始将重点转移到社区党组织建设方面。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说林尚立的《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他认为社会结构转型与党的战略性调整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我国由原来的“计划”转变为“市场”,这种改变带来了新的情况,其中社区的发展,促进了基层组织和团体的兴起,以及居民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社会成员主体性日益增强、社会资本逐渐参与的特点,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再比如说钟龙彪、乔贵平2013年著的《新兴社区党建理论与实践探索》,周多刚、马宜生在2014年主编的《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等文章,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2002年编写的《中小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指导》等与社区基层党建有关的资料汇编,都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国外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的研究
最早开始进行社区研究的是欧美的社会学家。他们最早进行的研究是关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情况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问题。早在100多年前,许多国家的学者就开始了对社区的研究,正是这些学者的研究,才成为了社区研究的主要推动力。现如今,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社区发展的完备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些国家把社区工作看作是他们进行管理的重要方面,认为其在基层社区管理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夫妇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他们认为:社区治理,是通过借助既与国家不相同,也与市场不相同的制度安排,在某些公共资源系统领域,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