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析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直接反映在消费者对文化产品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上,从而促使世界各地创意产业蓬勃兴盛。伦敦被称为“创意之城”,它的产业发展相当成熟;常州拥有良好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丰硕,构建创意产业园区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产业集群政策的方向,分析伦敦和常州创意产业政策的演进以及政策作用效果,并对两地创意产业政策集体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借鉴伦敦政府如何优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为推进常州创意产业事业更好开展提供相关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相关理论研究23
(一)创意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2
1.创意产业集聚的概念2
2.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模式2
(二)创意产业政策相关理论23
1.产业政策的概念2
2.创意产业政策研究23
(三)相关理论基础3
1.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3
2.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政策 3
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发展及其效果分析37
(一)伦敦创意产业政策发展概述 34
(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
三、常州创意产业政策发展及其效果分析 34
(一)常州创意产业政策发展概述45
(二)常州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分析45
1.明确创意产业定位1
2.逐步完善投融资模式1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
四、常州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启示5
(一)常州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比较 5
1.市场管理政策的比较 5
2.人才政策的比较 56
3.金融政策的比较 6
4.财政政策的比较6
5.体制政策的比较6 (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对常州的启示67
1.总体政策框架89
2.竞争政策89
3.创意产业管理政策89
4.融资政策89
5.扶持资金政策89
6.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识产权保护政策89
7.人才政策89
五、总结89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常州市近年来颁布的主要政策4
图1总体政策框架89
常州和伦敦创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基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析
引言
约翰霍金斯曾在其著作中写到:全球创意经济每一天的产出值高达220亿美元,还仍以5%的速率持续增加。在部分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度,增长率远远高于5%,美国为14%,英国突破12%。美国创意总额能构成美国生产总值的70%,加拿大的创意总额也能占到GDP的60%。[1]首次定义“创意产业”这一说法的国家为英国,其中伦敦最为典型,它被人们叫做“创意产业之都”[2]同时还是当今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上也有独特之处,位居前列。[3]在国外创意产业影响带动下,最近几年,中国也建起了一批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创意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区,常州为“季子故里”,人杰地灵,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创意产业和文化资源在这里有机结合,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在政府和市场双向作用下繁荣成长。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创意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1.创意产业集聚的概念
2.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四种发展模式:(1)自发集聚模式。市场主导,追求自身利益,在特定范围内自行集聚,逐步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集群的品牌特征也由此显现;(2)政府规划建设模式。政府宣传、策划、创设创意产业园,然后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3)官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大学科技创意中心为基础,将政府规划、产业发展、高校教育和技术研发汇集在一起,进行资源整理,使得政府、创意公司、学校和研发组织相互合作,形成一个整体,继而成长为一个创意产业链完好、竞争实力强大的集群;(4)文化资源改造模式。城市进行重新规划,调整过程中还留有一些旧式厂房、旧式仓库、旧式街道等工业遗产,从而变成了创意产业园区。[6]
(二)创意产业政策相关理论
1.产业政策的概念
产业政策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日本,不过关于这个定义的表述各有各的观点,因此学术界对产业政策的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日本学者们曾在1988年著书将产业政策概括为:围绕着制造业而展开的资源分配,用特定的手段对此以及某些产业组织进行控制的政策;进而对民营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政策的全部。而且这些学者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弥补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市场调控不足,能改进市场机制。[7]无独有偶,我国学者上个世纪末也对日本国政策进行研究得出产业政策可以切分为肯定市场作用的一派和批判市场作用的一派。[8]苏东水学者在考察了我国产业经济现状后也简要的提出了产业政策的释义:各省市级政府要有全局观念,高瞻远瞩地制定相关改进方法以保证产业经营能如常发展的政策总和。[9]
2.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英国学者分析了英国实施的创意产业政策的各种改进方向:例如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模块分布和各项设计;建设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投资公共艺术,增强城市活力; 贸易组织和市公共部也要紧密合作。综上所述,英国强调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建设,城市的规划、管理等职能都能得到一一体现。[10] 我国学者杨吉华分析了国内创意产业政策主要薄弱方面:政策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对创意产业鼓励力度较小以及政策不够稳定等等,进而提出全面理解产业政策的涵义和本质规则,提高政策的市场绩效是重中之重。[11]蔡荣生、王勇等学者通过研究国内外创意产业政策,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构架,一致同意发展基础和开发手段两方面必须包括在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中,并提出打造区域创意产业的全面特色。[12] 李庆本、吴慧勇等专家在对欧洲的文化产业政策做出整体阐明和对照研究的情况下,一一评价了各西方国家政策的特征和优劣势,由此总结出一些比较积极的方面以供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可以借鉴。[13]总体来看,目前对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较少,对具体城市(地区)创意产业政策比较还未出现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或观点。
(三)相关理论基础
1.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