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哈韩”粉丝文化现象研究

20世纪末,“韩流”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打破跨文化传播的枷锁在中国成功兴起,掀起一股“哈韩”热潮。“韩流”的侵袭,不单单表现在中国的影视娱乐发展上,而且也侵入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近年来,“韩流”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愈加猛烈,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大学生 “哈韩”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该如何正确的管理“哈韩”粉丝团体,使“哈韩”成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现象。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哈韩”粉丝文化现象综述1
(一)相关概念界定1
1.“哈韩”定义 1
2.粉丝文化定义2
(1)粉丝定义2
(2)粉丝文化定义2
(二)“韩流”在中国引起的粉丝现象2
二、大学生“哈韩”粉丝文化现象成因分析2
(一)历史文化的契合性2
(二)受众的内在心理需求3
1.崇尚新奇3
2.心理补偿 3
3.认同危机3
4.从众心理3
三、大学生“哈韩”粉丝文化现象的价值判断3
(一)“哈韩”现象的积极价值3
1.生命激情的焕发3
2.儒家文化的道德感化 3(二)“哈韩”现象的消极价值4
1.沉溺悲情、虚化历史4
2.导致非理性消费 4
3.导致心理扭曲 4
四、大学生“哈韩”粉丝文化现象的管理建议5
(一)加强历史文化和心理教育5(二)建立相关监管组织和社会法律制度5
(三)公众媒体积极传播正能量5五、结语 5
致谢5
参考文献6 中国大学生“哈韩”粉丝文化现象研究
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韩流”的影响。[1]作为“哈韩”主力军的大学生来讲,在生活质量达到需求的基础上,追随“韩流”,在某些程度上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精神上的需求,更是体现了他们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之间不同状态。因此,引导大学生理性“哈韩”十分重要。“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丝文化”是大众文化中突起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引导着大众的思想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哈韩”现象是中国“粉丝文化”现象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得出管理及引导粉丝文化现象的方法,让最直接的政府部门介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如今所急需的。
“哈韩”粉丝文化现象综述
相关概念界定
1.“哈韩”定义
“韩流”,是指以韩剧、韩综及KPOP明星为介质并且拓展到美食、时装、化妆品等方面,而被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部分人所追崇的流行文化。[2] “哈韩”是指疯狂追崇“韩流”,并且对韩剧中的生活方式以及韩国明星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凭借独特的穿衣打扮和生活方式引领时尚潮流,热情追捧音乐、影视以及化妆品等韩国文化商品。
2.粉丝文化定义
(1)粉丝定义
粉丝是通过追崇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进行一系列活动来满足心理需求的个人或者群体的总称。约翰菲斯克曾指出:“粉丝”就是“过度的读者”。一个人喜欢某种东西,例如喜欢一首好听的歌曲并不会被当做是这个歌星的歌迷,但当重复听这首歌一百遍时就会被认为是粉丝。由此可见,粉丝同普通受众只是在程度上的区别,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3]
(2)粉丝文化定义
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滋生品,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出于对自己精神虚拟的对象或现实存在的偶像追崇产生的文化消费,并且为了偶像过度消费以及进行一系列自发活动的文化现象总和。
“韩流”在中国引起的粉丝现象
“韩流”涌入中国的同时带来了韩国的文化,它随着电视剧,音乐等等载体深入到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中。在文化方面,“韩流”的侵袭让大学生对于韩语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4];在影视娱乐方面,近几年韩国影视明星纷纷来中国发展加入到中国的影视剧拍摄中,KPOP组合也相继推出中国小分队进军中国音乐市场。而中国各大卫视相继引进韩国流行综艺节目掀起收视热潮,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回来了》、《我们相爱吧》等[5];在经济方面,韩剧的流行带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大学生对韩剧中浪漫的场景有很大的向往,韩剧中的服饰以及化妆品也受到广泛的喜爱。韩国文化的“经济实惠”,让人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就能够享受到流行的西式文化,这让更多的大学生喜欢去进行韩国文化的消费。[6]在生活方面,韩剧的热播让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去模仿剧中主角,比如去模仿他们的穿衣打扮,习惯去吃韩国菜,甚至效仿韩剧进行房屋装修。他们靠着对剧情主角的喜欢而产生想要转变个人生活状态的想法,通过对主角生活方式、行为举止的模仿满足心理需求。[7]
二、大学生“哈韩”粉丝文化现象成因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大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对外来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向往。人们的行为方式、文化观和价值观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韩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并引起一股热潮。[8]当今社会的特色就是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共存,中外文化不仅要相互摩擦,而且要在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各尽其能。总而言之,历史文化的沿袭、经济发展的相似和当代大学生好奇心是近年来“韩流”风靡中国的原因。[9]
(一)历史文化的契合性
相近的历史文化会让处于同一文化圈的不同国家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并产生相似的视角及审美。中国与韩国相邻,都有着黑头发黄皮肤。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对韩国有很大的影响。韩国同样信奉儒家思想,所以韩国人在礼仪民俗、价值观等方面同中国人都很相似。由此而知,这种历史文化上的契合让我们更容易去接受“韩流”。[10]
韩国和中国在历史上有着非常紧密的沟通,国家之间来往频繁。在明朝,每年韩国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要派使团向朝廷进贡。在漫长的文化交流中韩国和我国达成了文化共识,这种共识缓和了“韩流”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阻力。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因此对大学生来讲,“韩流”不只是新鲜的,更是熟悉的,中国元素在“韩流”中若隐若现,这种传统文化的相似性变成了“韩流”入侵的基石,更有助于引发大学生精神上的共识,心理上的“移情”也就不奇怪了。[11]
(二)受众的内在心理需求
1.崇尚新奇
大学生对平淡无奇的生活不满足,他们会迅速地捕捉到时尚的脚步引领社会风尚。大学生对彰显个性有强大的心理需求,而韩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恰巧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大学生在不甘落后所属群体追崇“韩流”的同时希望自己不同于别人,在群体中体现出自我价值。[12]
2.心理补偿
90后是幸福又压抑的一代,没有了生活的磨难但又背负着升学、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的压。面对各种社会压力的大学生发现,“韩流”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丝惊喜和慰藉。例如大学生从韩剧角色中发现了自己的相似之处,自己没有办法达成的心愿,在心理上获得了想象的实现,韩剧让大学生找到了心理上的暂时性的满足。
3.认同危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