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以扬中市三茅镇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现状——以扬中市三茅镇为例 1
2.1 提供基本服务的地方政府组织机构 1
2.2 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财政投入状况 2
2.3地方政府公共产品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和使用能力 3
2.4 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满意度调查 4
3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扬中市三茅镇为例 5
3.1 总体水平偏低,各服务领域发展不平衡 5
3.2 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6
3.3 公共服务技能不成熟,服务方式单一 7
3.4 公共服务能力考评体系不健全 8
4 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因素——以扬中市三茅镇为例 9
4.1 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不明,定位不准 9
4.2 财力方面普遍不足 10
4.3 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10
5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11
5.1 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树立公共服务责任的理念 11
5.2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12
5.3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制度 12
5.4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管制度 13
5.5 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13
5.6 建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考评体系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注 释 17
参 考 文 献 18
附录A 20
1 引言
在当代,政府能力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或主导方面。公共服务能力作为政府能力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要构成要素,在行政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服务行政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公认的的政府管理理念,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作为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地方公共需求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成为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矛盾;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满足广大百姓对公共产品的基本需求己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1]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
2 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现状——以扬中市三茅镇为例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公共服务主体在整个公共生活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即各地区政府为满足广大公众需要而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该能力包含: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能力;政府调控市场,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政府提供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农业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政府管理财政投入与使用的能力等等。
2.1 提供基本服务的地方政府组织机构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两头分别连接着城市与农村,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几千年来,我国乡镇设置不断衍生变革。建国之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迫切需要,乡镇机构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与大多数乡镇的组织结构相似,三茅镇政府的组织结构也经历了数次变革。变革后的三茅镇政府设有三大办公室,分别是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由其管辖的公共服务机构有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和劳动民政保障所这五个职能部门。
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关于农业教育、科技推广以及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负责农产品和农、林、牧、渔新品种、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全乡农业部门的服务宗旨。
文化服务中心职责:积极宣传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巩固乡、村两级文化阵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安排乡、村文化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文化执法部门,参与到依法行政的行列中,做好乡镇文化市场监督工作,使乡镇文化市场稳步健康地发展。
人事劳动民政保障所:认真做好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抓好优抚工作,落实好针对优抚对象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问题;深入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使鳏寡孤独人员应保尽保,幸福地安度晚年;做好对老龄人员和残疾人员的安抚工作,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做好新《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及殡葬改革的宣传工作。
2.2 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财政投入状况
通过浏览三茅镇政府的网站收集到的2014年相关财政投入情况大抵如下: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对全市 85个单位和个人奖励 334万元;加大惠农补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为进一步减轻农民因灾损失,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市镇两级财政共拿出160万元,其中,用于支出农民负担部分达118万元。二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到6月末,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15万元,比去年同期(269万元)增加46万元,增长17%。三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镇去年共投入312万元,推进医药卫生制度的综合改革,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包括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补偿机制等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原则,对6家乡镇卫生院的收支进行调查摸底,对各卫生院作出了全面对比分析,提高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准确性。四是支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全镇选出88名贫困劳动力,由各村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统一享受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待遇,并帮助其缴纳社会保险。同时建立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557名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按每季度90元的标准及时发放。对小额担保贷款管真、管实,上半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万元,帮助有梦想、有能力的创业劳动者解决燃眉之急。五是支持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低保制度,上半年发放一季度物价补贴29.1万元。六是支持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继续加大文体事业经费的投入,重点支持文体设施建设和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新增支出100多万元。
三茅镇政府2014年财政投入状况一览表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之下,政府扮演着“生产者、控制者、监督者”的角色,已经习惯了服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政府部门习惯用下达行政指令的方式直接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政府权力的渗入。当政府还在干预经济活动的时候,许多本该由其履行的职能却还没有履行好,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职能的“越位”。“越位”是指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情,例如对企业、社团、协会等活动的干预上。二是政府职能的“缺位”。“缺位”,是指政府在应该担起责任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后果便是长期积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多。三是政府职能的“错位”。“错位”简单地讲就是本来属于某一方管理的事情却被另一政方所管理,这里的“一方”多指政府机关。其后果是造成事权不清、财权与事权不统一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偏重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发展问题。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热衷于介入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盲目办企业、吸引投资,大肆圈地卖地,以致于对经济的干预强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以上所说的三种现象中,政府均没有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即作为“一家之主”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