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以四摆渡社区为例
摘 要摘 要“城乡结合部社区”是指介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的特殊社区类型。由于城市和农村管理之间的习惯差异、地域差异、经济情况差异等,成为了社区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社区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然后以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其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外来人口较多、社区经济发展缺少突破口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例如加强对社区外来人口的户籍属地化管理、加强政府对社区的经济扶持等办法。最后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改善思路。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区;社区管理目 录
0 引言 1
1 社区管理概述 2
1.1 社区与社区管理 2
1.2 社区管理体制 2
1.3 社区管理模式 4
1.4 社区管理方法 7
2 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 10
2.1 城乡结合部社区 10
2.2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概况 10
3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实证研究 ——以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为例 12
3.1 四摆渡社区的管理现状 12
3.2 四摆渡社区管理的问题分析 13
3.3 四摆渡社区管理的改进建议 14
4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完善思路 17
4.1 政府积极引导社区的经济发展 17
4.2 完善社区管理体制 17
4.3 严格规范土地征用与管理政策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 ——以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为例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区逐渐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在加强对群众的基层服务、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户籍差异、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差别、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度加大,因而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较少。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社会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逐渐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在加强对群众的基层服务、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户籍差异、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差别、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度加大,因而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较少。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区治理上,并且研究方面比较窄,研究视角仍然以学者的角度去谈,鲜有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去分析研究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是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政府的视角为研究出发点,旨在 说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职责。本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学习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
研究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是符合党和国家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作为比较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存在很多的社区管理问题。因此,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四摆渡社区的管理现状,提高该社区的社区治理水平,有利于该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加快镇江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决策、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1社区管理概述
1.1 社区与社区管理
现代意义上有关社区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是出现在工业化发达的西方社会。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称的是英国学者H.S.梅,他在出版的《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提到社区一词。之后的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将gemeinschaft(一般译为社区、集体、团体、共同体、公社等)一词用于社会学,而他在《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书中(德语,译为《社区与社会》)最早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使用了社区的概念。将gemeinschaft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同时将gemeinschaft同gesellschaft进行对比分析用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和两种不同的社会团体,但滕尼斯在提出gemeinschaft时并不强调其地域性。此后,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在英译滕尼斯的这一著作时,把德语gemeinschaft翻译为英语的community(译为公社、团体、共同体等)。而中文的社区一词是20世纪30年代由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的学生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过来的。费孝通在其论文《二十年来的中国社区研究》时发现community和society是两个不同概念,偶然间想到“社区”这个词,于是大家慢慢开始引用。这就是‘社区’一词的由来”[1]。
所谓的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为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通过社区的居委会、物业中心、社区各种服务型组织的相互配合,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的自我管理[2]1314。
1.2 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区的内外环境和社区发展方向,为实现社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对社区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权责划分和管理模式的总和。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是指在社区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参与的各种社区组织。根据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社区的各种社会组织,如社区志愿者服务协会、慈善机构、各种福利性组织或一些行业性组织,如体育协会、舞蹈协会等;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
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是指要明确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型组织之间的管理职能与权限。依法确立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的关键是要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本着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自主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强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型组织机构的壮大发展,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社区管理的工作体制是指社区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社区进行的管理,并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所形成的一套社区工作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的科教文卫建设、社区物业服务、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治安管理以及社区的社会保障工作。此外,各地区都因地制宜地增减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社区工作体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以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社区特点,如:民族杂居、社区居民构成年龄差距较大等不同特点分类指导,注重社区的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工作不可轻视,杜绝面子工程,不断丰富完善社区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手段上,社区管理要加强制度规范,形成完整的社区管理制度。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社区各种自治组织运用自身的特点,积极配合社区进行自治管理,最终形成有效的综合社区管理机制[2]31
0 引言 1
1 社区管理概述 2
1.1 社区与社区管理 2
1.2 社区管理体制 2
1.3 社区管理模式 4
1.4 社区管理方法 7
2 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 10
2.1 城乡结合部社区 10
2.2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概况 10
3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实证研究 ——以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为例 12
3.1 四摆渡社区的管理现状 12
3.2 四摆渡社区管理的问题分析 13
3.3 四摆渡社区管理的改进建议 14
4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完善思路 17
4.1 政府积极引导社区的经济发展 17
4.2 完善社区管理体制 17
4.3 严格规范土地征用与管理政策 18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 ——以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为例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区逐渐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在加强对群众的基层服务、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户籍差异、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差别、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度加大,因而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较少。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社会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逐渐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在加强对群众的基层服务、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户籍差异、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差别、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度加大,因而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研究较少。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区治理上,并且研究方面比较窄,研究视角仍然以学者的角度去谈,鲜有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去分析研究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是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政府的视角为研究出发点,旨在 说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职责。本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学习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
研究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管理是符合党和国家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镇江市四摆渡社区作为比较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存在很多的社区管理问题。因此,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四摆渡社区的管理现状,提高该社区的社区治理水平,有利于该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加快镇江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决策、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1社区管理概述
1.1 社区与社区管理
现代意义上有关社区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是出现在工业化发达的西方社会。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称的是英国学者H.S.梅,他在出版的《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提到社区一词。之后的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将gemeinschaft(一般译为社区、集体、团体、共同体、公社等)一词用于社会学,而他在《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书中(德语,译为《社区与社会》)最早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使用了社区的概念。将gemeinschaft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同时将gemeinschaft同gesellschaft进行对比分析用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和两种不同的社会团体,但滕尼斯在提出gemeinschaft时并不强调其地域性。此后,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在英译滕尼斯的这一著作时,把德语gemeinschaft翻译为英语的community(译为公社、团体、共同体等)。而中文的社区一词是20世纪30年代由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的学生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过来的。费孝通在其论文《二十年来的中国社区研究》时发现community和society是两个不同概念,偶然间想到“社区”这个词,于是大家慢慢开始引用。这就是‘社区’一词的由来”[1]。
所谓的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为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通过社区的居委会、物业中心、社区各种服务型组织的相互配合,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的自我管理[2]1314。
1.2 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区的内外环境和社区发展方向,为实现社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对社区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权责划分和管理模式的总和。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是指在社区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参与的各种社区组织。根据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社区的各种社会组织,如社区志愿者服务协会、慈善机构、各种福利性组织或一些行业性组织,如体育协会、舞蹈协会等;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
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是指要明确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型组织之间的管理职能与权限。依法确立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的关键是要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本着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自主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强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型组织机构的壮大发展,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社区管理的工作体制是指社区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社区进行的管理,并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所形成的一套社区工作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的科教文卫建设、社区物业服务、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治安管理以及社区的社会保障工作。此外,各地区都因地制宜地增减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社区工作体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以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社区特点,如:民族杂居、社区居民构成年龄差距较大等不同特点分类指导,注重社区的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工作不可轻视,杜绝面子工程,不断丰富完善社区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手段上,社区管理要加强制度规范,形成完整的社区管理制度。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社区各种自治组织运用自身的特点,积极配合社区进行自治管理,最终形成有效的综合社区管理机制[2]3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