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阈下地方服务型政府体制研

党在多次会议中提出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是政府体制的改革。政府体制的改革的作用在于:促进市场经济、推行行政法治、多元化社会需要及服务公共行政。政府体制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职能定位、权力配置、运行规则和法律保障。目前江阴市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体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行政权力配置不合理、权力运行规则不完善和法律体系不完善。而影响江阴市服务型政府体制建设因素主要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三个因素。所以为了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体制改革。关键词 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政府体制目录
1 引言 1
2 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体制的关系 1
2.1和谐社会的含义 1
2.2服务型政府体制的含义 2
2.3 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体制之间的关系 3
3 江阴地区服务型政府体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4
3.1 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4
3.2 行政权力配置不合理 5
3.3 运行规则存在弊端 5
3.4 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6
4 江阴地区服务型政府体制上的问题成因 6
4.1 传统行政文化根深蒂固 6
4.2 行政审批制度不科学 7
4.3 行政约束体系不完善 7
4.4 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 7
5进一步完善江阴地区服务型政府体制的措施 8
5.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8
5.2 推动政府机构改革 8
5.3 健全政府行为的约束体系 9
5.4 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 9
5.5 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 10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次被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大会中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1]的要求。这是一项重要而且长远的工程,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
而党的十七大会议为我国如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次被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大会中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1]的要求。这是一项重要而且长远的工程,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
而党的十七大会议为我国如何将政府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指明了道路,在大会中提出了“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建设一个“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3]的服务型政府,这又为我国应该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服务型政府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总之,想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服务型政府,而政府体制改革又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将从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政府体制的内涵进行研究,指出和谐社会和政府体制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指出和谐社会视阈下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体制上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2 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体制的关系
2.1 和谐社会的含义
春秋时期,儒家的《礼记礼运》提出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即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家与家之间要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也要和谐相处;国家领导人物要为人民利益着想,让国家富强;国家要为人民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所有人都有工作,让孩子都可以获得教育的机会,为“鳏寡孤独废疾者”提供帮助;反之,人民也要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又产生了新的内涵:即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样的和谐社会中,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应该被发扬光大,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应该被落实;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使社会变得公平公正;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应该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平等友好、和谐相处;尊重并支持所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造愿望,这样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有健康完整的社会组织机制,协调运转的社会系统,良好规范的社会秩序,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的和谐社会中,每个人民不但是劳动者、创造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有享有这个社会当中所有人的劳动成果的权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那么整个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群体将会得到可持续发展。[4]
2.2 服务型政府体制的含义
何为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服务型政府便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政府。
我国学术界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大多有这样的看法:“服务型政府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核心理念,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整体框架中,把政府设定为服务者的角色,并经过法定程序,遵照公民意志建设起来的,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其宗旨,把公正执法作为其原则,并承当相应责任的政府。”[5]
这个观点中的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理念体现了公民和社会是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理念,政府行政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公民和社会的利益。
而政府体制改革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以想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解决服务型政府体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政府体制又称为行政体制,主要内容包括职能定位、权力配置、运行规则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在行政管理中所担负的职责和功能。从整体上来看,政府职能主要包含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应当做好宏观调控,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突出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服务功效。《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到:“加速推动政企分离、政资分离、政事分离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离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让出去,把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认真管好,从制度上更有效地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出来,更有效地将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6]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要想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应该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准确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从而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将市场经济的秩序进行整顿,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使得市场良好地运行;政府应该维护公民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
二是权力配置。从法治学方面来看,权力指的是政府部门及其他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在执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支配力。由此看出,行政权力和行政职能两者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行政权力是手段,而行政职能则为目的。具体来说,行政权力的配置主要包括四对关系之间的配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同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具体一个部门各个机构之间。
三是运行规则。运行规则是指政府在运行行政权力过程中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则是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路线有引导、规范和制约作用的制度体制。因为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会对大量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所以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则就变得非常重要。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则理当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受到法律的监督和约束;也就是说,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则指的是能够保证行政权力行使规范和公正的规则体系。
四是法律保障。从行政法学方面来看,法律法规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