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祭孔大典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对维系民族的文化与血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而对于其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山东省曲阜市的祭孔大典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受众不广泛以及过度开发等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祭孔大典的发展模式,提取值得借鉴的部分,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并且充分分析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使祭孔大典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祭孔大典的发展过程及现状2
(一)发展过程2
(二)现状2
二、祭孔大典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3
(一)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作用3
1.法律法规保障 4
2.资源筹集与整合作用4
3.社会各部分组织协调作用4
(二)祭孔大典本真性的保持4
(三)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5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6
三、祭孔大典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6
(一)过度开发,忽略文化内涵6
(二)内容僵化,缺乏持续吸引力7
(三)过于形式化,缺乏亲和力7
四、祭孔大典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改进措施7
(一)处理好政府与传承主体之间的关系7
(二)提高人员素质,不断开发创新8
(三)增加互动,提高游客参与度8
结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曲阜孔子相关旅游资源5
关于祭孔大典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引言
祭孔大典是中国(曲阜)国际孔子节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作为民俗庆典活动,祭孔大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祭孔大典自然地升华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的纪念与宣传,成为了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层面上的仪式符号,承担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人文教化功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004年祭孔第一次从“家祭”形式转化为以政府为主导的祭祀孔子的大型文化活动,经过十余年的保护与发展、创新与发展,曲阜市祭孔大典现在发展为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祭典”活动。因此,进一步探究祭孔大典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提取可以应用到我国其他祭典活动的普遍模式,将有助于文化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祭孔大典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政府过于功利的弊端,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找出改善之道,方能使我国非遗更好的发挥真正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
一、 祭孔大典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的创始人,更是中华民族道德规范、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汉唐以来,孔子创立的儒学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学说的隆礼、重仁思想有利于巩固帝王统治,维持社会安定,故而祭孔典礼随之越来越隆重盛大。
在当代,孔子思想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依旧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崇德报本的理念有利于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互爱。两千多年间,孔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代表,所以在当代祭祀孔子就是纪念宣扬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祭祀孔子这个文化符号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祭孔大典具有宣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美德、增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对祭孔大典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发展过程
祭祀孔子的典礼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的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住所改为寿堂,用以陈列孔子生前物品,按岁时进行祭祀,由此开了祭祀孔子的先河。
汉代以后,祭孔的规模逐渐提升。汉高祖刘邦经曲阜返回长安城,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唐朝时期,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造孔庙,推广儒学。孔庙和祭孔典礼由此普及到了全国范围。到了宋代,祭孔典礼发展到了更为隆重盛大的阶段,宋太祖赵匡胤曾亲谒孔庙。宋徽宗赵佶亲自前往曲阜,并且规定采用“王者之制”来祭祀孔子。祭孔活动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祭典被称为“国之大典 ”。清代的历任皇帝也都十分推崇孔子思想,将祭孔仪制提升至“大祀”,从而将孔子的地位推向历史的顶峰。1934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每年的8月27日定为孔子诞辰纪念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规定全国休假一天。从这时起,祭孔大典由历史上的每年春秋两次的丁祭改为一年一次的孔子诞辰日祭祀。
如今的曲阜孔子文化节祭孔活动,起源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活 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先进的科学民主思想的传入,人们对孔子学说的推崇开始动摇。新中国成立以后,祭孔典礼被看作是封建迷信遭到废纸,祭孔仪轨也遭到断绝。直到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曲阜市才首次提出开展纪念孔子的诞辰活动,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申报中央宣传部批准后,定于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期间,在曲阜市举行孔子纪念活动,其中的祭孔乐舞表演成为了曲阜市当地一项极为受欢迎的旅游项目。随着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1989年,孔子诞辰故里游”改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仪式成为核心活动。
现状
2004年祭孔大典首次从“家祭”形式转变为以政府名义举办的祭祀典礼,并且大典由中央电视台进行全球全程的直播,在海内外均产生了热烈的反响。随着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孔子热”以及全球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在2005年的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当地政府同中央电视台以及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进行合作,同时联合海内外30余家孔庙,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特别直播节目——《2005全球联合祭孔》,由此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况,祭孔大典一跃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大型文化盛典。2006年,祭孔大典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习近平主席到山东省曲阜市进行考察并且做了重要指示,体现了祭孔大典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政治价值。2017年祭孔大典以《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祭祀场面庄重肃穆,仪式严格遵照就位、诣盥洗所、献祭、上香、敬爵、读祝、行礼、撤馔、礼毕的祭孔礼制进行祭祀。参与的宾客来自世界各地——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500余人,其中有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海外孔子学院代表、孔子后裔、华人华侨、港澳台来宾代表,表明了祭孔大典在当代的重要地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