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提升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创造大量劳动产值,增加经济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同时也能提升就业率,减轻社会压力,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当前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旅游资源具备十分广阔的建设前景。对旅游资源的建设不仅仅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与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已经受到普遍重视,同时在其他几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发挥积极作用。江苏省作为华东地区的旅游大省,不仅地域较为广阔,东临东海,境内又有秦岭—淮河线通过,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多样,因而各地自然景观差异较大。同时,因为受地域差异存在而影响的文化差异存在,文化种类多样,又因其历史发展早,经济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淮安作为苏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不仅早在198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更是文星璀璨,名人辈出。加之境内河湖交错,有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里运河、洪泽湖、白马湖等点缀其间,因而呈现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的特点。这使得淮安市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也是异常丰富且多样。近年来由于各地“申遗”热潮的兴起,使得许多传统的旅游景观重新受到重视。各地政府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一方面客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淮安自然也不能例外。本文正是在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探寻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固然存在的问题,并要提出合理的改良建议,从而更好地为相关办事部门服务。关键词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目 录
1 引言 1
2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2
2.1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2
2.2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
2.2.1 总量丰富 3
2.2.2 类型多样 3
2.2.3 以饮食文化为代表 4
3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因素的制约因素 4
3.1 资源整合度低 4
3.1.1地区性资源分布不均 5
3.1.2各区域难以有效协作 5
3.1.3 资源运作效率低下 5
3.2 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5
3.2.1 上层监管的缺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型多样 3
2.2.3 以饮食文化为代表 4
3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因素的制约因素 4
3.1 资源整合度低 4
3.1.1地区性资源分布不均 5
3.1.2各区域难以有效协作 5
3.1.3 资源运作效率低下 5
3.2 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5
3.2.1 上层监管的缺失 6
3.2.2 功能定位不准确 6
3.3 产业化程度欠佳 6
3.3.1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6
3.3.2 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6
4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提升策略 7
4.1 结合地方实际 7
4.1.1 突出地方特色 7
4.1.2 打响优势品牌 7
4.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7
4.2.1 加大公共性基础设施投入 7
4.2.2 注重基础设施维护 7
4.3 提高产业化水平 8
4.3.1 引进高层次人才 8
4.3.2 促进跨领域协作 8
4.4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8
4.4.1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 8
4.4.2 促成人与城市发展新模式 9
结论 10
致谢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条件,是旅游业的发展根基。依照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够为旅游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我国不单旅游资源总量非常庞大,种类异常丰富,兼具广阔的开发前景。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在其他各个领域亦是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随着我国旅游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全国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陆续地、有规划地开展,作为第三产业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旅游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就业新选择,也逐渐受到各级党政机关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加速推动旅游业广泛开发与深入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这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1]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于2014年9月24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可知,在当前我国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仅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就达到32.62亿人次,总收入达到26276.12亿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0.3%和15.7%,增幅明显。这更加显示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广阔和发展潜力之巨大。
在此背景下,发掘本地旅游市场的潜力,提高旅游经济在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优化地区性产业结构布局,正日益成为各地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淮安市政府曾于2003年印发了《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年)》,对淮安市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头二十年的旅游发展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整体规划,对淮安市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评述,不仅客观分析了淮安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指明了整个淮安市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涉及范围之广、领域之多、层次之深,都足以体现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本课题主要从淮安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入手,来探讨以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整合与深度开发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应当首先了解淮安市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问题存在的症结在何处?如何解决?如何更好的提升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把握的要点。
2 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淮安市境内整体呈现出水网密布、河湖交错的景观,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不仅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和水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淮安市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因为起步较晚,所以尚处于中期建设时期,诸如里运河慈云禅寺国师塔、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淮河老街和洪泽湖大堤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2014年5月18日,斥资120亿的中国淮安——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工,这也标志着淮安首个5A级景区建设已拉开帷幕。在大规模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差、数量有限、后期维护滞后等许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有关部门认真对待。总结起来,淮安市的旅游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开发潜力巨大但挑战仍然存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在经济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而随着近年来各地“申遗”热潮的兴起,地方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更是逐渐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许多中外学者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新问题、新难点,同时在结合以前经验跟当代经济环境的条件下也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不断推动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向前发展。在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尽力去吸取前人的长处,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忌盲目从众。
2.1淮安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黄淮平原东部。其地理范围为东经118°12′一119°36′,北纬32°43′一34°06′。下辖8个县(区),总辖区面积达10072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香港,14个新加坡。其在地理位置上东接连云港、盐城,西南临安徽省滁州市,南面扬州,北承宿迁,是为苏北交通要道之所在。淮安早在明末清初之时作为运河沿岸四大都会之一,因为经济发展繁荣各地客商在此汇集故有“南船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0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