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研究(附件)
摘 要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当中,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调查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了社会工作职业目前在服务对象当中认同度低的原因,并尝试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解决策略。
目 录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意义与目的 2
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概念界定 3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 3
(二)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3
(三)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 4
三、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 5
(一)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基本情况的认知度较高 5
(二)服务对象认为社会工作职业的可替代程度较强 6
(三)服务对象并未将社会工作职业内化于日常行为中 8
(四)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满意程度较高 8
(五)服务对象在接触社会工作后对社会工作的粘性较强 10
(六)服务对象认为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 11
四、影响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12
(一)社会工作知晓度低,服务深度广度不够 12
(二)社会工作专业性差,职业化程度低 12
(三)传统社会服务提供机构根深蒂固,社工“隐”于其中 13
五、提升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对策分析 14
(一)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14
(二)转变社会工作发展驱动模式,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深度广度 14
(三)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性,增强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 14
(四)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让社会工作职业热起来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服务的宗旨和职业理想是助人自助、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正义等,这些宗旨和理想恰恰能够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为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工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将会增多,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工作必须得到自身服务对象对自己服务的认同和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职业,我国自1987年开始将传统社会工作专业化以及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在高校设立以来,我国对社会工作职业的研究和实践从未间断。我国政府也多次在政府报告、文件中提出要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仅2017年就提出了多项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的新要求,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健全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这些政策措施在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促进社会大众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职业认同研究较多,但从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方面研究的较少。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研究、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研究方面。并且国外学者近几年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化或职业认同的较少,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上个世纪。而在许多现代外国影视文学作品中,人们遇到困难时时常想到找社会工作者来解决。这说明在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在国外的认同度相对较高。
因为专业社会工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正在进一步磨合。所以,近几年我国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社会工作职业化概念界定、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以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方面。其中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当中,大多是从社会工作者自身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方面进行专门分析,但对于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却比较分散,且大多是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作为研究中的子项分析。专门从服务对象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措施和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前人的理论成果为本次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启发。学者从微观的社会工作直接受益者——服务对象的角度展开其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比较少。故拟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展开其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这也是本文的新尝试。
研究意义与目的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理论意义: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研究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研究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全新视角,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离不开外界对其职业的认同。在现阶段想要让整个社会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必须先让服务对象认同社会工作职业。研究提高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对社会工作职业理论体系建设的补充和完善。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关系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从宏观上来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良性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来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是实现拓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深度广度的有力保障,实现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会不断提高。
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概念界定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
社会工作在国际上被当作一门职业实在20世纪初开始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在社会工作职业出现以来,学者们一直力图将社会工作树立专业权威,将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与其他相似职业工作区分开。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工作职业界定的角度上讲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种状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支撑;第二,社会工作具有其具体的实践领域;第三,职业自主性。其中职业自主性表现在组织的自主性和功能自主性。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作为一种过程是从社会互动的角度讲。社会互动理论当中,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人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微观上,将社会互动理论移植到社会工作者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内化同事、服务对象、社会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所扮演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完善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宏观上,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个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完善社会工作职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社会工作职业需要内化态度的“他人”类型很多,但是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和成果的直接接受者,是社会工作职业化最重要的“他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很大程度是根据服务对象对其态度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不断加深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才能让社会工作完成职业化。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工作完成职业化的一个结果或标准。综上,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在满足服务对象特定需要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并获得服务对象和社会的认可,具有专门的职业领域,获得社会工作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目 录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意义与目的 2
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概念界定 3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 3
(二)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3
(三)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 4
三、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 5
(一)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基本情况的认知度较高 5
(二)服务对象认为社会工作职业的可替代程度较强 6
(三)服务对象并未将社会工作职业内化于日常行为中 8
(四)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满意程度较高 8
(五)服务对象在接触社会工作后对社会工作的粘性较强 10
(六)服务对象认为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 11
四、影响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12
(一)社会工作知晓度低,服务深度广度不够 12
(二)社会工作专业性差,职业化程度低 12
(三)传统社会服务提供机构根深蒂固,社工“隐”于其中 13
五、提升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对策分析 14
(一)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14
(二)转变社会工作发展驱动模式,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深度广度 14
(三)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性,增强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 14
(四)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让社会工作职业热起来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服务的宗旨和职业理想是助人自助、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正义等,这些宗旨和理想恰恰能够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为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工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将会增多,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工作必须得到自身服务对象对自己服务的认同和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职业,我国自1987年开始将传统社会工作专业化以及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在高校设立以来,我国对社会工作职业的研究和实践从未间断。我国政府也多次在政府报告、文件中提出要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仅2017年就提出了多项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的新要求,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健全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这些政策措施在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促进社会大众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职业认同研究较多,但从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方面研究的较少。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研究、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研究方面。并且国外学者近几年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化或职业认同的较少,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上个世纪。而在许多现代外国影视文学作品中,人们遇到困难时时常想到找社会工作者来解决。这说明在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在国外的认同度相对较高。
因为专业社会工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正在进一步磨合。所以,近几年我国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社会工作职业化概念界定、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以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方面。其中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当中,大多是从社会工作者自身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方面进行专门分析,但对于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却比较分散,且大多是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作为研究中的子项分析。专门从服务对象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措施和社会工作者自身职业认同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前人的理论成果为本次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启发。学者从微观的社会工作直接受益者——服务对象的角度展开其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比较少。故拟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展开其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这也是本文的新尝试。
研究意义与目的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理论意义: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研究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研究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全新视角,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离不开外界对其职业的认同。在现阶段想要让整个社会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必须先让服务对象认同社会工作职业。研究提高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对社会工作职业理论体系建设的补充和完善。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关系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从宏观上来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良性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来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是实现拓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深度广度的有力保障,实现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会不断提高。
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概念界定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
社会工作在国际上被当作一门职业实在20世纪初开始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在社会工作职业出现以来,学者们一直力图将社会工作树立专业权威,将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与其他相似职业工作区分开。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工作职业界定的角度上讲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种状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支撑;第二,社会工作具有其具体的实践领域;第三,职业自主性。其中职业自主性表现在组织的自主性和功能自主性。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作为一种过程是从社会互动的角度讲。社会互动理论当中,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人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微观上,将社会互动理论移植到社会工作者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内化同事、服务对象、社会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所扮演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完善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宏观上,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个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完善社会工作职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社会工作职业需要内化态度的“他人”类型很多,但是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和成果的直接接受者,是社会工作职业化最重要的“他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很大程度是根据服务对象对其态度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不断加深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才能让社会工作完成职业化。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工作完成职业化的一个结果或标准。综上,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在满足服务对象特定需要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并获得服务对象和社会的认可,具有专门的职业领域,获得社会工作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