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牡丹瓷研究
中原牡丹瓷是牡丹文化与现代制瓷工艺完美结合的物产,牡丹元素是牡丹瓷设计的核心,加上独特的器型和烧制技术,再附之以美好的寓意,无愧为国之瑰宝。其身后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一般特征,牡丹,瓷器,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总是包含着机遇与挑战,牡丹瓷也是如此。通过分析牡丹瓷发展的各种因素,趋利避害,可以看出,文化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牡丹瓷作为文化产业的新秀,将在响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流下,开成一簇永不凋谢的文化之花。关键词 牡丹瓷 文化 牡丹目 录
1 引言 1
2 牡丹瓷的诞生1
3 牡丹瓷的器型与制作工艺2
3.1 牡丹瓷的器型 2
3.2 牡丹瓷的制作工艺 3
4 牡丹瓷的文化内涵 4
4.1牡丹文化 5
4.2河洛文化6
4. 3唐三彩文化6
5 牡丹瓷的经济价值 6
6 牡丹瓷的发展现状 7
7 牡丹瓷发展的前景分析8
7.1 影响发展的积极因素 9
7.2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 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1 引言
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珍奇之物层出不穷,牡丹瓷的横空出世又为中原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牡丹瓷是将牡丹与瓷器运用现代工艺融合在一起而研发的新型瓷种,具体而言,牡丹瓷就是把牡丹文化和中华瓷文化融会贯通,研制开发成的牡丹瓷艺术品。其创作理念是以国瓷塑国花,取二者精辟之处,将牡丹的华贵、雍容与瓷器的圆润、秀美于一体,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既“牡丹与白瓷同位,国花国瓷,金玉一体,鼓乐同声,典雅大度,天赐奇观。”
但由于洛阳牡丹瓷面世时间太短,其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还不够。很多人只知牡丹却不知牡丹瓷为何物。因此本文致力于详细呈现牡丹瓷的相关资料,并针对牡丹瓷的发展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找到相应对策,为中原牡丹瓷的发展与推广聊尽绵薄之力。
2 牡丹瓷的诞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古往今来,牡丹的雍容华贵曾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咏叹。但是牡丹的花期很短,花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间太短,其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还不够。很多人只知牡丹却不知牡丹瓷为何物。因此本文致力于详细呈现牡丹瓷的相关资料,并针对牡丹瓷的发展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找到相应对策,为中原牡丹瓷的发展与推广聊尽绵薄之力。
2 牡丹瓷的诞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古往今来,牡丹的雍容华贵曾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咏叹。但是牡丹的花期很短,花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来自古都洛阳的李学武先生自小就对牡丹情有独钟,早年的丰厚阅历和开阔的眼界使他萌生了将牡丹与瓷器结合,创作出富含牡丹文化和瓷文化的艺术品的想法,以期满足人们留住牡丹开放的美丽瞬间的心愿,填补我国工艺美术品行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行业的空白。2007年以来,李学武先生曾上百次奔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三大著名瓷都和五大官窑、七大陶瓷产区等地区,走遍大江南北,遍访中国名窑,到处拜师求艺,并亲访全国10余个博物馆查阅史料,整理20余万字的笔记手稿,历尽艰辛,最终以唐白瓷等烧制技艺为基础,采用豫西特有高岭土,汲取造型雕塑、捏花镂空、颜料釉色等传统工艺精华,纯手工制作,开发出以牡丹花为蓝本、枝叶造型逼真的新型瓷器。由于该瓷器是用制瓷烧窑技术来制作牡丹花的形状,因此这一艺术品被命名为“牡丹瓷”
牡丹瓷是把瓷器釉烧、粉彩涂抹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造型逼真、自然大气、花叶轻薄、叶脉清晰可见的牡丹瓷艺术品。博采中国百家雕塑艺术之长,集各派陶瓷技艺之精髓,匠心独运,开发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陶瓷工艺品。是继中国“五大官窑”后出现的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它的诞生为又中原大地增添了一朵绚丽多彩的文化奇葩。
牡丹瓷自2008年5月开始研制,直到2010年4月5日正式推出。其牡丹花型栩栩如生,远观可见怒放之姿,近赏似可闻花蕊清香。
2010年4月,首批牡丹瓷产品在洛阳牡丹花会上登场,马上成为会展期间最引人夺目的交点。
2013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洛阳牡丹瓷作品《独占春日》,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2014年7月4日,牡丹瓷作品《风姿秀色》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韩国时被作为国礼赠与韩方。
3 牡丹瓷器型与制作工艺
牡丹瓷作为一种新型瓷器,其器物造型和制作工艺也与我们所知的传统牡丹纹饰瓷器大有不同。传统牡丹纹饰瓷器是牡丹与瓷器最早的结合体,既将牡丹元素灵活融入瓷器,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而牡丹瓷则是借瓷器之圆润重点表现牡丹之秀美,其创作和表现主题都围绕牡丹展开,对牡丹非凡的表现力要求也就决定了其制作工艺的与众不同。
3.1牡丹瓷的器型
牡丹纹饰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刻花、印花和贴花等。宋代流行用绘画牡丹装饰瓷器,尤其是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牡丹瓷器,颇受人们欢迎。到了元代,牡丹纹饰成为青花瓷器上的主流纹饰。这一时期作品习惯将花瓣画成圆珠状,故称串珠牡丹。明代牡丹纹饰用于装饰五彩和斗彩瓷器。清代和民国时期,牡丹纹饰瓷器更为盛行,技艺也达到臻熟,这一时期出现的广彩、粉彩、浅绛彩等烧制技法使牡丹纹饰在瓷器上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晚清时期的牡丹受制瓷技艺的影响,花形更为饱满,色泽更为丰富,更显雍容华贵。
牡丹瓷超脱于传统牡丹纹饰瓷器,在延续传统瓷器的器型基础上大力开拓创新,将牡丹原花原叶以陶瓷形式立体呈现。相比传统牡丹纹饰瓷器,牡丹瓷的表现目标是牡丹,创作初的牡丹瓷件件精美绝伦,造型各异,但都少不了怒放的牡丹花。
牡丹瓷的创作题材和对题材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花盘、壁挂、花瓶、瓷鼎、盆景、花篮、屏风、人物、动物、中国结、单株牡丹树、大型艺术雕塑、日用瓷、牡丹瓷饰品、牡丹绣等等十五大系列,百余种规格,花色齐全。
牡丹瓷最常见的形制是牡丹花盘,牡丹瓷花盘的构造主要分为底盘和花体两部分,底盘一般为白瓷盘,规格大小视具体要求而定,盘上附有作品系列名称和作者印玺。花体则是纯瓷的牡丹花,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并根据定制要求制作多种花色,无一雷同。目前在馆陈列的有国色天香、花开富贵、富贵吉祥等国礼系列和其他定制单品,如独占春日、天香韵玉、紫气东来、映日好合等。
牡丹瓷人物是最新设计的作品系列之一,主要作品有李学武先生精心创作的卢舍那大佛和唐韵仕女。作品力在凸显雍容典雅、圆润丰盈的盛唐风格,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气息。其后推出的洛阳妞妞系列也是如此。
洛绣则是是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研发设计的艺术品,是牡丹瓷家族中最独特的一支。运用古今对比、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中国传统丝绸的精湛工艺、国际一流的现代设计理念以及古都洛阳的锦绣风貌融为一体,用艺术的手法完美演绎盛唐的迷人风采,属于河洛文化丝巾系列
1 引言 1
2 牡丹瓷的诞生1
3 牡丹瓷的器型与制作工艺2
3.1 牡丹瓷的器型 2
3.2 牡丹瓷的制作工艺 3
4 牡丹瓷的文化内涵 4
4.1牡丹文化 5
4.2河洛文化6
4. 3唐三彩文化6
5 牡丹瓷的经济价值 6
6 牡丹瓷的发展现状 7
7 牡丹瓷发展的前景分析8
7.1 影响发展的积极因素 9
7.2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 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1 引言
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珍奇之物层出不穷,牡丹瓷的横空出世又为中原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牡丹瓷是将牡丹与瓷器运用现代工艺融合在一起而研发的新型瓷种,具体而言,牡丹瓷就是把牡丹文化和中华瓷文化融会贯通,研制开发成的牡丹瓷艺术品。其创作理念是以国瓷塑国花,取二者精辟之处,将牡丹的华贵、雍容与瓷器的圆润、秀美于一体,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既“牡丹与白瓷同位,国花国瓷,金玉一体,鼓乐同声,典雅大度,天赐奇观。”
但由于洛阳牡丹瓷面世时间太短,其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还不够。很多人只知牡丹却不知牡丹瓷为何物。因此本文致力于详细呈现牡丹瓷的相关资料,并针对牡丹瓷的发展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找到相应对策,为中原牡丹瓷的发展与推广聊尽绵薄之力。
2 牡丹瓷的诞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古往今来,牡丹的雍容华贵曾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咏叹。但是牡丹的花期很短,花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间太短,其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还不够。很多人只知牡丹却不知牡丹瓷为何物。因此本文致力于详细呈现牡丹瓷的相关资料,并针对牡丹瓷的发展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找到相应对策,为中原牡丹瓷的发展与推广聊尽绵薄之力。
2 牡丹瓷的诞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古往今来,牡丹的雍容华贵曾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咏叹。但是牡丹的花期很短,花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来自古都洛阳的李学武先生自小就对牡丹情有独钟,早年的丰厚阅历和开阔的眼界使他萌生了将牡丹与瓷器结合,创作出富含牡丹文化和瓷文化的艺术品的想法,以期满足人们留住牡丹开放的美丽瞬间的心愿,填补我国工艺美术品行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行业的空白。2007年以来,李学武先生曾上百次奔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三大著名瓷都和五大官窑、七大陶瓷产区等地区,走遍大江南北,遍访中国名窑,到处拜师求艺,并亲访全国10余个博物馆查阅史料,整理20余万字的笔记手稿,历尽艰辛,最终以唐白瓷等烧制技艺为基础,采用豫西特有高岭土,汲取造型雕塑、捏花镂空、颜料釉色等传统工艺精华,纯手工制作,开发出以牡丹花为蓝本、枝叶造型逼真的新型瓷器。由于该瓷器是用制瓷烧窑技术来制作牡丹花的形状,因此这一艺术品被命名为“牡丹瓷”
牡丹瓷是把瓷器釉烧、粉彩涂抹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造型逼真、自然大气、花叶轻薄、叶脉清晰可见的牡丹瓷艺术品。博采中国百家雕塑艺术之长,集各派陶瓷技艺之精髓,匠心独运,开发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陶瓷工艺品。是继中国“五大官窑”后出现的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它的诞生为又中原大地增添了一朵绚丽多彩的文化奇葩。
牡丹瓷自2008年5月开始研制,直到2010年4月5日正式推出。其牡丹花型栩栩如生,远观可见怒放之姿,近赏似可闻花蕊清香。
2010年4月,首批牡丹瓷产品在洛阳牡丹花会上登场,马上成为会展期间最引人夺目的交点。
2013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洛阳牡丹瓷作品《独占春日》,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2014年7月4日,牡丹瓷作品《风姿秀色》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韩国时被作为国礼赠与韩方。
3 牡丹瓷器型与制作工艺
牡丹瓷作为一种新型瓷器,其器物造型和制作工艺也与我们所知的传统牡丹纹饰瓷器大有不同。传统牡丹纹饰瓷器是牡丹与瓷器最早的结合体,既将牡丹元素灵活融入瓷器,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而牡丹瓷则是借瓷器之圆润重点表现牡丹之秀美,其创作和表现主题都围绕牡丹展开,对牡丹非凡的表现力要求也就决定了其制作工艺的与众不同。
3.1牡丹瓷的器型
牡丹纹饰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刻花、印花和贴花等。宋代流行用绘画牡丹装饰瓷器,尤其是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牡丹瓷器,颇受人们欢迎。到了元代,牡丹纹饰成为青花瓷器上的主流纹饰。这一时期作品习惯将花瓣画成圆珠状,故称串珠牡丹。明代牡丹纹饰用于装饰五彩和斗彩瓷器。清代和民国时期,牡丹纹饰瓷器更为盛行,技艺也达到臻熟,这一时期出现的广彩、粉彩、浅绛彩等烧制技法使牡丹纹饰在瓷器上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晚清时期的牡丹受制瓷技艺的影响,花形更为饱满,色泽更为丰富,更显雍容华贵。
牡丹瓷超脱于传统牡丹纹饰瓷器,在延续传统瓷器的器型基础上大力开拓创新,将牡丹原花原叶以陶瓷形式立体呈现。相比传统牡丹纹饰瓷器,牡丹瓷的表现目标是牡丹,创作初的牡丹瓷件件精美绝伦,造型各异,但都少不了怒放的牡丹花。
牡丹瓷的创作题材和对题材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花盘、壁挂、花瓶、瓷鼎、盆景、花篮、屏风、人物、动物、中国结、单株牡丹树、大型艺术雕塑、日用瓷、牡丹瓷饰品、牡丹绣等等十五大系列,百余种规格,花色齐全。
牡丹瓷最常见的形制是牡丹花盘,牡丹瓷花盘的构造主要分为底盘和花体两部分,底盘一般为白瓷盘,规格大小视具体要求而定,盘上附有作品系列名称和作者印玺。花体则是纯瓷的牡丹花,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并根据定制要求制作多种花色,无一雷同。目前在馆陈列的有国色天香、花开富贵、富贵吉祥等国礼系列和其他定制单品,如独占春日、天香韵玉、紫气东来、映日好合等。
牡丹瓷人物是最新设计的作品系列之一,主要作品有李学武先生精心创作的卢舍那大佛和唐韵仕女。作品力在凸显雍容典雅、圆润丰盈的盛唐风格,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气息。其后推出的洛阳妞妞系列也是如此。
洛绣则是是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研发设计的艺术品,是牡丹瓷家族中最独特的一支。运用古今对比、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中国传统丝绸的精湛工艺、国际一流的现代设计理念以及古都洛阳的锦绣风貌融为一体,用艺术的手法完美演绎盛唐的迷人风采,属于河洛文化丝巾系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