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动机差异的调查与分析5所驻济高校的考察
摘 要大学生入党动机既是一个老问题,又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济南市五所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探析影响大学生入党意愿的因素;展开对学生家长的政治面貌、学历、工作性质等与大学生入党意愿相关性的调查以及对党员和非党员大学生两个不同群体的认知调查等。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4条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所裨益。目 录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五)选题创新点 3
(六)研究技术路线 4
一、研究过程概述 5
(一)问卷的设计与形成 5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
(三)问卷的分析过程 5
二、对大学生入党问题的研究分析 6
(一)影响大学生入党的因素 6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类及大学生党员自我认知的分析 11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其差异性分析 13
(一)大学生入党意愿有所降低 13
(二)家庭与学校是导致大学生入党意愿不同的主要因素 13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呈功利主义倾向 13
四、对策建议 15
(一)要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15
(二)要重点抓好大学生党课教育阵地 15
(三)要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15
(四)要切实加强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 16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心得体悟 18
附 录1:调查问卷 19
附 录2:访谈问卷 24
致 谢 25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优秀代表的讲话上指出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精尖部分,其思想伴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社会越来越多元、教育越来越开放而更具个性化,视野也更加开拓,对自我学业的规划和未来职业的规划,既更有梦想,又更注重实际利益。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25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优秀代表的讲话上指出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精尖部分,其思想伴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社会越来越多元、教育越来越开放而更具个性化,视野也更加开拓,对自我学业的规划和未来职业的规划,既更有梦想,又更注重实际利益。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主要承担着两大重任:第一,补充新鲜血液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第二,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的思想路线。同时“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仰、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和自觉践行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研究,保证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论文将托中国知网等学术权威的网络资料平台,以山东女子学院、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济南市5所省属本科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获得的一手数据。通过对数据不同角度的梳理和比照分析,了解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影响入党动机的若干要素;较深入地剖析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差异性的表现极其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就如何纠正大学生的一些认识偏差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所裨益。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动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差异性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不仅能增强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而且能够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和应用。
2.现实意义
通过此次调研,较准确地掌握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本状况,提早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以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同时对于提高党组织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及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动机理论的研究虽多,但是对入党动机理论的研究较少,而对青年入党动机理论的研究少之又少。他们的研究比较注重于现实的直观利益。被研究者多以在社会中工作且能直接为公众物质利益带来影响的群体为主体,比如:Joshua Howard等,他们从两个不同的国家选取工人样本做实验,研究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何者更能提高工人的效能;[1]或是考虑某种动机对公共安全造成的直接影响,它是否会威胁公共安全,比如:Ashley N. Doane等,他们从保护动机理论出发,研究反应效能、自我效能与电子通信保护行为意图之间的关联;[2]也有少数对青年入党动机的研究,这部分研究多以俄罗斯或者前苏联为例,比如Alison Swain等,研究年轻的俄罗斯共产党人面对被拒绝的状态他们的挑战动机。[3]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即20 世纪 80 年代,但因为当时大学生党员发展总数较少,且特别突出的政治性,而未能引起太多关注。21世纪以来,国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膨胀,各级党组织加大了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使得高校大学生成为新增党员的第一大主力。特别针对十七大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关注。
学界对于入党动机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分析,二是实证研究。理论分析方面主要涉及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意义与途径,如李希平(2013)对如何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对策;[4](p60)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特性及其表现,如程伟(2014)对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培训学习时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梳理了其主要特征。[5](P26)
实证研究方面,龙仕平(2014)对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结构特点的把握是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6](p151)从研究重点上划分,目前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实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说明入党动机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7](p26)如张延东(2005)认为入党动机能够“支配着一个人在要求入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再比如王劲松、林天翔(2004)从动力的角度明确的提出“入党动机是指引发和推动其个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五)选题创新点 3
(六)研究技术路线 4
一、研究过程概述 5
(一)问卷的设计与形成 5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
(三)问卷的分析过程 5
二、对大学生入党问题的研究分析 6
(一)影响大学生入党的因素 6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类及大学生党员自我认知的分析 11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其差异性分析 13
(一)大学生入党意愿有所降低 13
(二)家庭与学校是导致大学生入党意愿不同的主要因素 13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呈功利主义倾向 13
四、对策建议 15
(一)要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15
(二)要重点抓好大学生党课教育阵地 15
(三)要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15
(四)要切实加强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 16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心得体悟 18
附 录1:调查问卷 19
附 录2:访谈问卷 24
致 谢 25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优秀代表的讲话上指出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精尖部分,其思想伴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社会越来越多元、教育越来越开放而更具个性化,视野也更加开拓,对自我学业的规划和未来职业的规划,既更有梦想,又更注重实际利益。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25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优秀代表的讲话上指出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精尖部分,其思想伴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社会越来越多元、教育越来越开放而更具个性化,视野也更加开拓,对自我学业的规划和未来职业的规划,既更有梦想,又更注重实际利益。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主要承担着两大重任:第一,补充新鲜血液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第二,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的思想路线。同时“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仰、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和自觉践行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研究,保证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论文将托中国知网等学术权威的网络资料平台,以山东女子学院、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济南市5所省属本科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获得的一手数据。通过对数据不同角度的梳理和比照分析,了解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影响入党动机的若干要素;较深入地剖析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差异性的表现极其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就如何纠正大学生的一些认识偏差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所裨益。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动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差异性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不仅能增强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而且能够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和应用。
2.现实意义
通过此次调研,较准确地掌握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本状况,提早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以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同时对于提高党组织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及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动机理论的研究虽多,但是对入党动机理论的研究较少,而对青年入党动机理论的研究少之又少。他们的研究比较注重于现实的直观利益。被研究者多以在社会中工作且能直接为公众物质利益带来影响的群体为主体,比如:Joshua Howard等,他们从两个不同的国家选取工人样本做实验,研究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何者更能提高工人的效能;[1]或是考虑某种动机对公共安全造成的直接影响,它是否会威胁公共安全,比如:Ashley N. Doane等,他们从保护动机理论出发,研究反应效能、自我效能与电子通信保护行为意图之间的关联;[2]也有少数对青年入党动机的研究,这部分研究多以俄罗斯或者前苏联为例,比如Alison Swain等,研究年轻的俄罗斯共产党人面对被拒绝的状态他们的挑战动机。[3]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即20 世纪 80 年代,但因为当时大学生党员发展总数较少,且特别突出的政治性,而未能引起太多关注。21世纪以来,国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膨胀,各级党组织加大了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使得高校大学生成为新增党员的第一大主力。特别针对十七大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关注。
学界对于入党动机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分析,二是实证研究。理论分析方面主要涉及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意义与途径,如李希平(2013)对如何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对策;[4](p60)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特性及其表现,如程伟(2014)对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培训学习时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梳理了其主要特征。[5](P26)
实证研究方面,龙仕平(2014)对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结构特点的把握是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6](p151)从研究重点上划分,目前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实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说明入党动机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7](p26)如张延东(2005)认为入党动机能够“支配着一个人在要求入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再比如王劲松、林天翔(2004)从动力的角度明确的提出“入党动机是指引发和推动其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