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在21世纪,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不同思想、文化交锋碰撞,共青团员的思想状况、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征兆。本文以学院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了学院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现状,发现当代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总的来说差强人意。由于时代社会背景、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大学生共青团员自身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的身份认同感、荣誉责任感减弱,团员的先进性不突出,共青团组织的活力有待提升、对青年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主、客观因素,从思想引领、制度规范、平台搭建、提升素质、基层建设等方面寻求提升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可行路径。目录
前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意义 3
(一)理论意义 3
(二)实践意义 4
四、研究方法和手段 4
正文 5
五、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基本概念梳理 5
(一)团员意识的概念 5
(二)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含义 5
六、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5
(一)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现状 6
(二)影响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基本因素 12
七、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路径对策 14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用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4
(二)构建组织制度规范,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5
(三)搭建团员实践平台,用切实的实践效果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6
(四)加强团员队伍建设,用过硬的素质素养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6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用常态的组织生活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7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36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诞生于各个阶级冲突激烈、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苦不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6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用常态的组织生活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 17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36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诞生于各个阶级冲突激烈、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的中国近代,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带领着、团结着全国的团员青年们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勇于争先的高昂斗志、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奋斗在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1]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共青团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对中国先进的团员青年进行团员意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飞速的变化,例如互联网的发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科技的进步加快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等等。与之相对应的,新时代团员的思想状况、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多新状况、新问题、新征兆。共青团的工作背景、组织形式、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发展空间也都发生了改变。当前了解团员尤其是代表着青年先进思想的大学生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状况,探究影响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因素,寻求提高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有效路径显得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而团中央也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从2005年团的十五大以后,十分重视培养、增强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自此,共青团的历次重大会议都把增强团员意识、强化共青团员荣誉感和使命感,作为提高团组织向心力、提升团组织活力的有力举措。
当下,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有九成以上是团员,这种情况使得许多大学生不重视甚至不认同自己的团员身份,加上有一部分高等院校中的团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民众对共青团员的认同程度下降;受到时代变化影响,当代大学生团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造成了大学生团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不强,团员身份淡漠,团组织向心力不足,存在感不强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现状调查是一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状况来看,针对中国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相关学术成果几乎没有且多是青年组织发展情况研究分析。
在对搜集的部分文献和报告初步浏览梳理后,总结出了当前学者对于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研究情况:部分学者对建团以来的关于共青团员意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和探析,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王亚青撰写的《大学生团员意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析》等。王凡、武永乐等学者以所在地区、所在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为例,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调研等方法,分析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共青团员意识的状况及成因,提出要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从研究角度来看,大多数学者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研究如何进行团员意识教育,如薛向东撰写的《高校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思考》。在文献的梳理中发现,对大学生共青团员意识状况的研究多夹杂在对共青团员意识教育的叙述中,而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少数学者用数据说明事实,但两种研究方法殊路同归、相互印证,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差强人意,其表现形式也多有差别,如政治意识不强、思想觉悟不高、团员身份淡化、权利与义务被忽视、价值选择多元等。从文献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因素无外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客观原因,在社会变革时期,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自我意识加强,重利益轻价值的现象比较突出;各民族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多样性态势,对大学生团员意识培养造成了冲击;互联网的渗透也将一部分团员青年从现实时间拉到了网络世界,更有一部分团员青年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在高等院中,组织架构不完备、对团的工作不够重视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团员组织认同感较低,存在感、荣誉感缺乏,都影响着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主观原因,大学生团员自身参与共青团组织积极性较低,对共青团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综上发现,当前学术界鲜有具体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现状,可见,从团员意识现状调查的角度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团员意识存在问题和增强路径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一直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包括共青团在内的党的群团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共青团改革成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2016年8月《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的正式出台,为共青团的全面改革吹响了集结号。在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高校共青团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2]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3]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下关注探讨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是对新形势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14.html

好棒文